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发生了巨大改变。
现在,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海里游的,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河豚,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它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稍微处理不当,轻者中毒,重者丧命。
还有,恶臭无所不在、难以消散的鲱鱼罐头。鲱鱼罐头是瑞典传统食物,将处理过的鲱鱼装入罐头中任其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散发着恶臭、味道偏酸的罐装食品。
今天的主角和以上两位相比,也不逊色多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油鱼是个很陌生的名字,因为它更多的时候是被商贩伪装成鳕鱼和大马哈鱼进入食客的肚子。作为普通人,永远不要尝试去吃一条油鱼,在不知情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不小心吃了油鱼的小伙伴们事后都是这样含着泪描述的:这鱼的口感好吃到升天,可吃完后,你的菊部会不受控制的流油。
油鱼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通称,属于深海鱼。它们的产量颇高,加上肉质和口感不错,价格又低廉,然后外型又和鳕鱼、大马哈鱼差不多,不仔细分辨的话很难观察出,因此时常被商贩伪装成鳕鱼和大马哈鱼卖给食客。
对大部分鱼类来说,鱼鳔是身体比较重要的调节器官,可以通过控制其中气体的含量来调节身体的浮沉。但对长期生活在深海中油鱼来说,由于深海水压比较大,它们的鱼鳔已经严重退化,为了有效的控制身体沉浮,就不得不寻求其他办法了。其中的关键就是蜡脂,油鱼从食物中获取到蜡脂后,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把蜡脂消化变为自身所需能力,而是储藏在体内,依靠这种低密度的脂肪来实现身体沉浮,说白了就是变相充当鱼鳔的作用。由于这两种鱼类体型是属于比较大的,最大个体可以长到2米左右,为了提供足够的浮力,它们体内堆积的蜡脂总量很大,一般来说,可以达到体重的40%左右。
尴尬的是,人类的消化系统是无法消化蜡脂的。我们在食用油鱼后,蜡脂会慢慢堆积在直肠,肠道在受到足够的刺激时人体就会出现腹泻现象。最快30分钟,菊部就会感受到一股暖流,橙黄色的油酯不受控制的流出体外。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正在饭桌和亲朋好友聊着八卦,忽然一股暖流不受控制的从菊部流出,那种尴尬感。。。
腹泻
不过还好,蜡脂对人体健康并没有直接的危害,最多也就是让你不停的上厕所,需要多备几条短裤,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伤害,一般情况下两天内就会痊愈。
虽然油鱼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但考虑的油鱼的特殊性,食用后会出现漏油、腹泻等一系列尴尬状况,在许多国家对油鱼都是有着一定管控。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日本和意大利,他们明令禁止任何有关油鱼的进口和销售。稍宽松一些的是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他们认为油鱼并非毒物,不建议食用,例如美国曾于上世纪90年代禁运该鱼,虽然现在已经解禁,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然反对进口和州际交易油鱼。
但还是有很多国家没有对油鱼的流通做任何的管控,在国内,并没有对油鱼这样鱼类有禁止或者限制食用的规定,只对河豚等极少数鱼类下了限令。因此也就造成了一些市场混乱,由于油鱼与鳕鱼外形近似,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商贩在销售时,一般是将它加工成鱼段、鱼片,消费者就更是难以辨别了。
顾北
hh
七月道士
好可怜,都木有人[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