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逆境中绽放的才华之花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9-03 20:23:0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黄金台(遗址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上,在晚风暮色中,一个男人孤独地伫立,他的背影模糊不清,让人无法看清他的面容和表情。他穿越古今,感受到时间的漫长;登楼远眺,又见空间辽阔。在无垠的时空中,他吟出了一首诗,流露出一种遗世独立、落寞苍茫的孤独情感。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慈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草木凋零,美人迟暮,岁月无情地流逝,岁月白白地虚度。这首诗表达了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苦闷,借助楚辞的意境,委婉含蓄地展现出来。这种苦闷在不同时间境遇下转化为激愤慷慨的情感。

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三十五)》

陈子昂,一个时代的男性标本,用他的生命诉说着一个主题——满腹心事君未知,壮志未酬空蹉跎。他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理想破灭,孤寂郁闷,这些情感都融入了他的诗歌之中。当我们回望他的一生,会看到他转过身来,用不同的笔触和风格,在不同的情境和语言中,诉说出了那个时代和性别的普遍心声。

陈子昂,生于约659年,卒于700年(一说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遂宁)人。他是一个聪颖机智、少年老成的男子。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尚且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后来因为击剑伤人,才开始放弃武学,转而研究文学。他决心发愤读书,深入钻研经史,没过几年,便学遍了百家经典,其才华不让他的父亲。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陈子昂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参加了第二年的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回到故乡金华山,潜心研读,数年后,他的学问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其文风优雅,有如相如、子云之风骨。

永淳元年(682年),陈子昂再次赴京应试,仍然没有受到重视。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个艺人卖琴,琴的做工精细,古朴典雅,非常珍贵。然而,众人却因为琴的昂贵而感到犹豫不决。陈子昂决定出高价购买这把琴,他说:“自古宝剑配英雄,这琴我要了!”

大家对陈子昂的举动感到惊讶,他解释道:“我千金买琴,定是高手,何不让我为大家弹奏一曲呢?”于是他邀请大家于第二天前往他的住地宣阳里,他将以好茶好酒相待,并为大家表演琴艺。

然而,当大家来到宣阳里时,陈子昂却出人意料地将那把价值千金的古琴摔碎。他解释道:“我虽然没有谢灵运和谢朓的才华,但却有屈原、贾谊的志向。我从四川来到京城,带着百余卷诗文四处求拜,却无一人赏识。这种乐器不过是低贱乐工所用,我岂能弹奏?”

接着,陈子昂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诗文分发给大家。他的诗文才思敏捷,工整巧妙,因此备受赞誉,争相传诵。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道:“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陈子昂一夜之间便在京师成名,家喻户晓。不久后,二十四岁的陈子昂便高中进士,历任麟台正字、右拾遗。

陈子昂,一位直言敢谏的文臣,生活在武则天当政的时期。他多次上书诤谏,不畏迫害,反对酷吏,保护无辜。他曾反对开凿蜀山,反对攻击生羌族,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他曾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深刻的认识。最终,他在权臣武三思的迫害下冤死狱中。

陈子昂留给后人的是他的诗歌和文章。他力倡汉魏风骨,文风质朴、刚健,心系民生社稷,对唐代文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的复古主张对李白、杜甫有重要影响,对唐代文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新、旧《唐书》对他的一致评价是“福躁无威仪”。所谓“编”,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

在那个时代,陈子昂作为一介文人,心怀社稷苍生,但看的却是君王脸色。那个时代的女人一辈子念的是男人,望的是男人;男人一辈子念的是功名,望的是君王。当我们说女人依附的时候,是否想过,男人也从未能独立不羁?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荔枝姑娘诗词赋

简介:浮生偷得半日闲,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