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对父母让25岁单身大女儿第4次当姐姐,大女儿:别人25岁忙着生二胎,我25岁爸妈忙着给我生弟弟
11月13日,李女士一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小生命,她的第4个同胞。
图1
一家人喜上眉梢,但是这则消息被搬运到了网络,直接登上了热搜。
大家为什么会对这件事如此感兴趣?
今天就让我们对于这件事情来聊一聊。
一则新闻引发的全城热搜图2
11月13日,在河南信阳的李女士用视频记录母亲在医院生下第五胎的场景,笑称别人25岁忙着生二胎,我25岁爸妈忙着给我生弟弟。
大家纷纷发出评论,李女士便进行了一些回复。
网友们得知,李女士一家的家庭氛围特别好,经过商量之后才有了这第五个孩子。
也有网友猜测,是不是因为想要一个男孩,才会有五个孩子?
图3
之后便有网友反驳,这家五个孩子中老四已经是个男孩子了,排除想要男孩子的原因,一家人应该是比较喜欢孩子,才愿意生下孩子。
也有网友讨论,李女士一家家庭比较富裕,所以能生这么多孩子,在抚养方面没有压力。
更有网友开始夸奖60、70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潜台词不言而喻,现在的90、00后对于婚姻与生育,产生了一定的排斥现象。
图4
在所有的评论中,好坏参半,但是积极的评论显然占据了上风,让很多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是支持生育的!
而这则视频,明明是一件家务事,最后却被大家拿出来评头论足,形成了一场讨论风暴,真的是大家多管闲事了,还是另有隐情?
该不该生更多孩子?大家对于本次新闻的热议无非就是围绕一个话题:该不该生?
图5
从热评里,我们可以划分出三种观点论者。
首先是年龄划分论者。
生孩子的主力军90、00面对生育产生退缩与不屑的情绪,而70、80反而成为了想要生育的这一代。
是什么情况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思想的变革占据了重要地位。
图6
在当今时代,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可能还会存在养儿防老的思想,可是现在的很多现实推翻了这样的思想。
他们发现除了生孩子,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为什么要生一个孩子去套住自己的脚步?
可能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90、00年代的青年会更关注自我意识,婚姻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因为“爱”。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情感的问题,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自我价值。
图7
另一方面,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的一点。
现在的社会生存环境与曾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想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多一双筷子多一件衣服的事情。
新一代年轻人初入社会,身负多重压力,而这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己在一个没有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突然进入社会,自然存在落差,放在婚姻上,便会出现多样的选择。
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所以该不该生这个问题,好像与新一代年轻人无关,主力军还是要去找70、80年代的人。
图8
其次是财富划分论者。
有更多的人将经济与生育结合在一起。热搜出来的时候,有在评论区质疑,但是听说李女士家比较富裕之后,反对的声音便开始减小了。
这已经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经济是基础。
有人说在经济落后的农村也有很多人愿意生很多孩子,这不就否定了经济影响生育的言论吗?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经济落后的区域,他们远离了大城市的资本与消费,收入与支出是成正比的。
图9
他们的养育成本极低,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能吃饱就行,活着就是多一个劳动力,对于劳动生产大有益处,如果有个出息的,那岂不是烧高香的事情?
所以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多生几个?
放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的影响就会更大。
在这里,人的生存成本变高,成人对子女的养育也会更精细,所有的都想要给予最好的,所以在生育这一方面,考虑的问题会更多。
那么具有一定社会财富的人群,就更有底气去养育更多的孩子,这也是延续家庭财富的选择。
图10
而另外一部分处于中层的人群,对于生育便出现了犹豫。
如果生一个孩子,他们要付出的是家庭支出的大部分财富,从一个新生儿到长大成人,家长只能付出必要的资源,最后得到的回报也不一定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希望。
更多人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看不到生孩子能创造的未来蓝图,反而是一种为了孩子窒息的奋斗攻略图。
一胎都已经是勉强,何况再生二胎或者更多呢?
当然也出现了更多人连婚姻都不想迈入的情况。
这一切的背后,经济是重要的导火索。
图11
所以该不该生与经济脱不开干系,手里有钱愿意多生一点就多生一点,开心就好。
再者为性别划分论者。
每一次争论的话题中,不免会出现性别的对立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因为受封建社会的影响,男子成为尊贵的象征,而女子只能是附属品,即使到现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这样的思想仍然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深蒂固。
因此,很多人认为,在生育的过程中,很多家庭为了能生一个男孩子,付出了很多努力,这成为多生的原因。
图12
秉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农村走出来的,要改变一种思想,不是一朝一夕。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性别观,确实为生育做出来一定贡献。
也就是说,你要生男孩子,那没办法,多生几个增加了生育率。
从三种观点出发,我们来看看该不该生。
如果身体健康,财富自由,也很喜欢孩子,是不是就是应该生孩子的原因呢?
我相信很多朋友还是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这里只是客观地分析这件事情的本质。
该不该生孩子还是需要每个人自愿的原则。
图13
不过我们的生育政策正在不断鼓励我们生育,近年来各种生育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就能看出国家想要新生命的焦急程度。
那就让我们来算一笔生育账单。
开放生育是否有效?国家出手是因为一个契机。
很早之前,社会学家就开始盼着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得出的结论是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
这一言论与现实不谋而合,在2020年,我们的人口增长出现了新的大波动,这一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创下历史新低,这一调查结果,直接冲击了国家的政策。
在直观感觉上,一场人口革命在所难免。
曾经明令禁止多生的局面顷刻间瓦解。
图14
从开放二胎政策到三胎政策,短短五年左右的时间,国家正在清算这些账单,希望得出最优解,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未来十年、二十年社会的走势。
我们短短五十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转变过程,用人口红利,创造力经济奇迹,现在是时候解决这个新的问题了,也是一场棘手的一个问题。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与部分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差距正在减小,有些发达国家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因此他们有更多的经验来处理出生率这个问题。
那我们的这笔帐就从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开始。
早在1960贝克尔就发表过《发达国家人口和经济变化的生育率经济分析》,这其中直接阐述了人口发展的规律以及与经济的发展关系。
我们开展放开生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激励一些想要拥有很多孩子的人群继续生育。
图15
也希望在之后,改善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加强经济发展。
但是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很多人不愿意生,并不是因为政策不允许,而是真的不想生。
在发达国家的尝试中,他们得出了结论,家庭收入的增加虽然会提高家庭抚养孩子的能力,但随着收入的增加,父母会更加重视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高收入家庭会专心培养少数孩子,而不是分散化在多个孩子身上,从而生育率会下降。
并且收入的提高意味着母亲看护孩子机会成本上升,从而减少对孩子的需求。
这与我们“财富划分论者”有着相同的观点,很多人或许更希望自己能赚够钱,自己养老。
图16
发达国家为了提高人口增长率,做出对策,我们也正在学习,比如说提供家庭补贴和税收优惠,在各种生育细节上添加补贴与保护,做好儿童照料与专门的家庭政策管理机构。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巨多的国家,这些政策的实施困难重重。
很多社会专家明白一旦生育率长期下降,实际上甚少有扭转可能,中国背负着重大的压力,在经济急需发展的同时,人口问题也成为了一块心病。
这笔帐到底能清算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谁都不知道,孩子到底应不应该多生,会不会多生,都是一个未知数。
图17
如果是你,这笔帐会如何清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
本期的讨论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