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堡邹氏渊源

酱香新视野 2024-09-04 14:10:04

福建泰宁有个状元岩,距泰宁县城有十余公里,位于泰宁城北的上清溪下码头西侧的文昌顶,是南宋状元邹应龙青少年时期苦读的地方,现已辟为融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的“状元岩森林公园”,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笔者有幸参加了开园典礼并游览了整个公园,对先祖在这寂静、人迹稀少、心无旁骛、潜心经史的苦读精神,感慨颇深。

而福建连城四堡的状元峪却鲜为人知,就连族内的大部分裔孙也不知所在。状元峪地处偏僻,崇山峻岭,山涧是羊肠小道,四周是峭壁断崖,东面是壁立千仞崖婆石,南面是马头寨、马鞍岌,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鳌峰山、凉伞寨,只有西面是幽峡翠峪,古木藤蔓,流泉迭瀑,清澈溪流,西逝而去。状元峪距邹家山僻居地只有百步之遥,峪底是较平坦地:大溪埧,有良田几十亩,四周是四世祖大义公及十九世祖继仁公、继轩公栽插的毛竹,现已成片成林,状元峪长约百余丈,最窄处只有5米左右,两面悬崖峭壁,溪水清澈,风景幽秀,是个避暑垂钓的好去处。

这两处都以状元为名的地方虽相隔几百里,其实都与南宋状元一代名臣邹应龙有着一定的联系,也见证了四堡邹氏与泰宁邹氏之间的渊源关系。

首述应龙公之子毅六郞(字恕颜)、殷七郞(字恕曾)、殿八郞(字恕思)三兄弟暂避居鹅峰山南麓的邹家山之后,筑舍垦荒,劈山修路,辛勤耕作,与泰宁父亲兄弟联系中断,音讯全无。然怀念先父之情,一刻也没忘,便商议把避居地命名为邹家山,背后大山脉,原名为鹅峰山,更名为鳌峰山,面前峡长的溪峪定名为状元峪,意在怀念独占鳌头的状元先父邹应龙,以免后人遗忘。几百年来,族人一直没有忘记先祖的功绩,几处地名后人一直呼唤至今。

再述,三兄弟在邹家山避居一段时间后,六郎率子孙择居务各,七郎偕子孙择居上保,八郎偕子孙择居双泉,三兄弟的居住地间距不足五里,常可谋面商议大事,为了纪念先祖在避居地共同选址建祠,并选风水宝地奉葬鼻祖应龙公状元衣冠冢亭和建造邹公庙。

应龙公祠位于邹家山,号大座人形,坐壬丙向。据重修时神坛脚挖出的铜币推测(熙宁重宝2枚,元丰通宝6枚,至正通宝1枚,还有几枚难辨年份),始建于约公元1350年后,该词是目前我祖尚存唯一的最古老的应龙公祠,地处偏僻,建筑简单(青砖木架瓦片结构),七郎公二房福郎公每年正月十五抬龙灯到宗祠前焚香进烛,从未间断。经2001年简单抢修,并立神位后,尚能保存一段时间,现四堡邹氏规定三大房每年祭祀日必到老祖祠烧香秉烛,以示典祀。

状元衣冠冢亭位于上保龙子围,号乌鸦落洋形,坐壬向丙奉葬鼻祖应龙字仲恭号景初,始建于约公元1400年前后,该冢亭属三合土墙,木构瓦片结构,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曾焚毁,后又被盗挖,文革期间墓碑被抬去做路桥,该墓冢被破坏得惨不忍睹。三乡邹氏后裔重修冢亭于公元一九九五年冬,现为钢筋混凝土屋面并重新装饰墓碑,三大房致祭日期定为清明日,随到随祭,各从其便。

邹公庙(景初公庙)位于上保村之南石桥小溪边旁,号金鲤上滩形,坐庚向甲兼酉三分。七郞公八世祖德良公为首倡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崇祯甲申年(公元1633年)十四祖宗尧公为首重建,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十六世祖锡全公为首整修,乾隆39年(公元1775年)十七世祖静山公为首修饰,装彩金像。邹公庙系汀郡有名的首屈一指明代木柱结构、斗拱支架、无梁圆顶藻井帽式建筑典型庙宇。毁于文革,公元一九八九年在上保七郞公后裔的倡导下,邹氏三乡众裔孙,同心协力,历期一年重建为今日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的庙宇,供族内外信士焚香叩拜,借以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

三述我族的历次修谱的序及原序都明确记载我祖是河南光洲固始人,始祖是随闽王王审之兄弟入闽并定居泰宁的邹勇夫,四堡三兄弟系勇夫公十一代元孙南宋状元邹应龙之后裔,谱载其父葬南谷岗并有奉政大夫户部尚书赵与筹撰冢圹志,五风楼石柱、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内立书院,名曰清明庵,外赐南谷亭,立龟蛇两碑。再者我族唯恐后代遗忘先祖应龙公,自始祖开始就用字派取名,应龙公为一世祖。如七郎公长房就把字派编成童谣或顺口溜,教于子孙,凡有点文化的族人都能把字派倒背如流。“应七念大伯,六子德福愈尚文,邹(单名)洪士,天曰人隆世斯传,致锦履嘉开象贤,勋联翊国扬廷建,永肇诒谋玉祚全”。

综上所述,四堡邹氏(六、七、八郎)为南宋状元一代名臣邹应龙后裔。避居四堡是因元兵数犯,干戈扰攘,民无宁日,颜、曾、思皆致仕,举室随愿(应博之子,时任汀洲通判)迁之四堡邹家山居焉。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