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盐都”——寻找古老文明海洋中的那片工业区

痛快旅游 2024-12-03 15:54:00

初冬时节,历时四个多小时,自贡城市书房“找回盐都”·寻找古老文明海洋中的那片工业区研学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吸引了数十名地方文史爱好者,除了自贡本土的朋友外,还有来自成都和隆昌的朋友们参与其中。非常感谢陈星生、刘汉朝和钟旭三位老师为大家一路讲解,特别感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省级传承人和四川省第一批非遗传承人刘汉朝老师为大家讲解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让大家既兴奋又感动,既惊叹又感慨,深深地感受到自贡开凿千米盐井的不易。

从长征大桥头出发,经云蒸井、流十五井、源丰井至长土老街,再访湧生井等古盐井群,然后穿越长土到艾叶的老大路,旁边还有黄石坎至东源井的古枧道遗址,最后探访韭菜嘴的盐井群,总行程6199米。特别感谢自贡规划院马嵩老师为本次研学游全程足迹制作地图。

2024年12月最后一天,我们跟着“找回盐都”出发。

出发之前,非常感谢钟旭老师带来的《贡井场井灶分布图》,让我们加深了解富荣盐场最西边的盐区。本次活动范围涉及昔日的苟氏坡、黄石坎和席草田三大盐区,这也是自贡现存古盐井群、古盐道和古枧道遗址遗迹最集中的地区。

12月1日上午八点半,我们在长征大桥头集合,陈星生和刘汉朝两位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情况后,正式开启“找回盐都”之行。

穿过斑马线,大家沿坡向自贡九中进发。

途径自贡九中,边说边聊奔向今天的首站——云蒸井。

抵达云蒸井坡下,刘汉朝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云蒸井。云蒸井,又名煮海井,清代中晚期开凿,井深1335.52米,天车高20余米,现产天然气。当年的云蒸井隐藏的山丘之间,如今随着贡井新城区建设,此天车井架已成为自贡西城的历史文化地标。

从云蒸井沿着新建大道到十字路口,路口一侧的停车场正是流十五井,只是现在井灶遗迹已消失多年,大家饶有兴趣的聆听刘汉朝老师讲述流十五井的往事。

告别流十五井进入张家山地界,源丰井地处贡井区长土镇胜利路社区,是一口曾一炮冲出15万立方米天然气的井。该井开凿于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 ,于1908年凿成见功。

源丰井四脚木质天车高达30米,在长土一带许多角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随后刘汉朝老师向我们简单讲解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所使用的井盐工具,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开凿千米深井的不易,对于自贡先民创新创造力的由衷佩服。

聆听完刘汉朝老师讲述,不由让我想起了英国李约瑟曾说过“我在抗战期间,曾有幸访问四川省自流井。我当时看到在周围毫无工业可言的古老文明的海洋中,居然出现一片工业区,又看到了许多了不起的操作景象,真是非常激动。”

穿越长土老街进入姚家山,在公路边聊起已废弃的湧生井,身后的高楼群正是昔日黄石坎盐区核心地段。

随后大家登上一个小山坡,这一片菜地是楻桶站遗址。黄石坎卤水从这里输送至东源井,旭水河水经冒龙提升至此,过去是贡井地区一个非常繁复的管道运输站点。

大家沿着乡间小道下来,直接进入长土至艾叶的石板古道。

饱经沧桑的石板路从长土到艾叶,当地人称之为老大路,此段大概有两三百米基本保留着过去的风貌。

进入艾叶地界后,大家首先探访旭水河南岸边的天福井。

天福井遗迹始建于270年前(约为乾隆10年开凿),井深约为 680 米,卤、气同采。解放初期废弃闲置,现存井口,上掌柜房尚存,那时的贡井人称富荣西场贡井这口“天福井”的柜房为“天福衙门”。

艾叶大码头是自贡最具标志性的古盐道,一步一阶都能触摸到历史的印记,本次活动中第二次合影也是12期“找回盐都”中唯一的一次。

午后继续沿着贡草路至韭菜嘴探访正德井遗址,据刘汉朝老师介绍,这带还是好几口盐井。

随后沿小道抵达本期活动的最后一站为咸宗井

咸宗井是一口黑卤气井,开凿于1882年,完钻于1918年。解放后不断加深,最后深度达1500多米,目前是贡井地区资料记载最深的盐井。

不知不觉中第12期“找回盐都”研学圆满落幕,每期活动后整理图文都让人感慨万千。传承是最好的铭记,感恩所有的遇见,庆幸总有一批人执着于“找回盐都”。“找回盐都”,下期再见!

0 阅读:6
痛快旅游

痛快旅游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