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通常所说的读心术,是借助人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细微动作来剖析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从本质上讲,这属于一种行为心理学。
但是咱们要探讨的读心术,是要读取人的思维与想法,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心术。那么,这究竟是怎样达成的?在说读心术之前,咱们先来看看一个营销学方面的挑战。
1975 年,百事可乐为了突破可口可乐的市场垄断地位,大胆地对顾客的口味展开了测试,举办了一场名为“百事挑战”的活动。具体操作是在购物中心放置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两个白色的杯子,一个装着百事可乐,另一个装着可口可乐。
他们鼓励顾客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品尝两种不同的可乐,然后说出哪种口感更优。整个测试过程通过电视进行现场直播。测试的结果是,在不清楚可乐品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百事可乐更好喝,原因在于百事相对更甜一些,不过顾客在实际购买时,依旧会选择可口可乐。所以,“百事挑战”也成为了营销学上证明品牌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
2003 年,一群神经学家开展了一个新版本的“百事挑战”。他们在测试顾客选择的同时,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显示,选择百事可乐的人的大脑中豆状核的活性比选择可口可乐的人强 5 倍。
大脑
豆状核是大脑的一个功能性组件,外形类似一个豆荚,被视作大脑的奖赏中心。当人的欲求得到满足时,它会出现阳性强化反应。另一方面,当受试者看到可乐品牌时,他们大脑被激活的区域是前额叶中央皮层这一部位,这和更高级的认知活动有关,比如对图像名称、概念以及分析判断等区域。
很多年前,脑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死亡脑组织的显微镜贴片来探寻大脑的各个脑区和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往的脑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体的生理学和结构学,而后续不断更新的大脑扫描仪则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
大脑扫描仪大致可以划分成两种,一种是图像式扫描仪,例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也就是咱们俗称的 CT。还有一种是在颅骨外接上电极,测量出大脑神经元的电流活动,即脑电图。另一种是功能性的扫描仪,就是在人体血液中注入放射性追踪物,依照化学特性最终聚集在大脑的某些区域,如此便能监测这部分的大脑活动,这被称作正电子成像技术。
当下运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构建大脑血流的三维图像。当脑细胞活跃时,它们会以葡萄糖的形式消耗更多的能量,致使局部血液大量增加。核磁共振能够每隔几秒就对这些变化进行成像,可以近乎实时地构建出一幅大脑是如何针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的图像。
核磁共振能够让科学家了解到人的大脑的哪些部分活跃以及其代表的意义。当给一个人展示一张有家人的照片时,就能够扫描出这个人的脑部活跃区域,以及与此相关的某些记忆和情感的神经网络。
但是如果让这个人去构想一幅画面,核磁共振是无法扫描出具体是什么画面的,核磁共振只能显示你在思考以及思考的活跃程度,却无法读懂你思考的内容。这就好比它能够监测一台电视开机了,却无法得知这台电视放映的是什么内容,也就是说,目前缺乏能够翻译出大脑三维图像的方法。
大脑的罗赛塔石几百年前,当人们首次打开金字塔,发现内部的象形文字时,人们完全不明白它的意思,因为当时象形文字早已失传。之后的几百年,人们对于古埃及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 1799 年,有人在大英博物馆的仓库里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石头,这块石头上用三种文字记录了相同的内容。
罗塞塔石
其中的两种文字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一种通俗文字,另一种是古希腊文字,而当时古希腊文字是人们所熟知的,所以凭借这块黑色的石头,语言学家在象形文字的破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块石头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石。罗塞塔石就如同一本语言字典,把未知的语言翻译成了现有的语言,所以只要找到大脑的罗塞塔石,就能够破译大脑的思维语言。
人的大脑拥有 800 至 1000 亿个神经元,这是携带电脉冲的神经细胞,是大脑的最基本单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就仿佛是一个圆圆的细胞长出了一个树根的模样。而树突和轴突就是神经网络,这些像树根一样的神经元组成了不同的细胞织带,每个细胞织带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几个连接,就这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蜂窝网络,这便是我们思想和意识产生的源头。
当你去看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出的你的大脑图像。你会发现你的每一个想法在你的大脑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具备信号模式。就像下图中红色或橙色表明你的大脑血液大量增加。你有一个特定的想法,蓝色则表示血液流动放缓,表明你有一种抽象的想法。
大脑核磁共振图像
如果你想其他事情,或者有其他的想法,每一次大脑的成像都会有所不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刻都有不一样的大脑成像。这就好比人的指纹,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相同的指纹,这些看似抽象的画面,其实就像当时发现象形文字一样,只要找到一种破译的办法,就能够读懂它们的内容。
2008 年,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方法,他们编写了一种程序来训练计算机,识别这些大脑成像。他们的方式是找来一群人,让他们不断观看某种特定类型的各种类型的图片,而后利用核磁共振实时记录他们脑图的变化,并将其输入计算机,让程序进行总结分析,尝试依据脑图匹配相关数据。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模拟与运算,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预测一个人正在观看的图片是哪一张,并且正确率在 90%以上。
接着,科学家又让这些人进行抽象思考,尤其是让他们做一些决定,例如在两辆车中选择购买哪一辆。在此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7 秒决定原则”。当一个人要决定一件事情时,大脑在 7 秒前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这就颠覆了一种认知,即当你打算做一件事时,你以为是先有了想法,然后大脑开始执行这个想法,最后才付诸行动。
但实际上,是大脑先做出决定,然后你才有了想法,最后做出行动。这个发现极具颠覆性,揭示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协作方式,大脑是否就是潜意识?你以为能够控制大脑,但其实是你的大脑控制了意识。再深入探究,你究竟是谁?你的大脑又代表了谁?
如果要将脑图识别成图像,就需将其转化为信号图。但是大脑的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随机性和跳跃性很强,这也是人工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超越人脑的原因。当你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想法和画面,比如当你同时想吃汉堡、想听交响乐,还担心自家小猫时,脑图会变得非常复杂,导致程序出错的几率增加。
我们的思维在大脑中的编码方式处于一种极其微小和复杂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的许多细节,即便是运用目前最强大的计算机也难以完全模拟出来。但随着近些年来 AI 的迅猛发展,使用特定的 AI 程序对人脑中的脑电波进行分析,只要样本数量达到一定规模,AI 就能够通过脑图分析出一个人的想法,甚至能具体到某件事,这事非常具有突破性,但也十分恐怖。
近期,俄罗斯一家名为 Neurobotics 的公司和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技术,他们依据脑电波和脑图,通过计算机 AI 模拟重现了人眼看到的图像。从这些图可以看出,基本图形的结构没什么问题,只是在细节方面还有待完善,不过这已经是一项极具革命性的成果。
AI 模拟重现脑电波传达的图像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若运用更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对这些信号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是能够输出完全准确且细节丰富的画面的。这项技术一旦投入应用,所带来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显然,这项技术还能应用于罪犯身上,这是比测谎仪高明百倍。只需让罪犯佩戴扫描仪,读取他们的脑信号,就能得知其真实想法。或许未来的罪犯不再需要人工审理,只要让他们戴上扫描仪,然后分析输出的画面,就能重现他们的犯罪事实。
在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中,人类发明了能够侦测脑电波的 AI,能提前侦测到人的犯罪企图,并在他们行动前将其抓获。这一情节在未来或许会成为现实。
读取梦境人在做梦时,大脑的活跃程度并不低于白天。脑电波是梦的一种表现形式,梦境的内容实际上是在人的神经系统的感知、存储等功能作用下产生的,蕴含着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和情感,而这些都能够通过大脑扫描出图像,随着技术的提升,甚至还能生成影像,那么科幻电影中许多窥探梦境的场景就真有可能变成现实。我们或许可以用扫描仪来记录自己的梦境,然后回放这些梦境,就能看到自己的梦境是一个怎样奇妙的世界。
全世界目前共有 4500 万视障人士,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其中很多人是先天性视障人士,他们无法观看和体验这个美妙且光彩夺目的世界。目前的生物再造技术尚未达到克隆出一个人的眼球的水平,并且物理性障碍并不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途径。如果大脑扫描技术成熟,让视障人士看见世界就完全有可能实现。
我们知道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球,大脑接收眼球的光信号,于是人就看见了物体。而视障人士之所以看不见,大多是眼睛的问题,比如视网膜、晶状体、眼角膜的问题,还有视神经萎缩等。
但通常来说,他们的大脑视觉中枢并无问题,如果这种大脑扫描技术成熟,那么反过来通过制造一个能够扫描物体的电子眼,将其与人体某些处理视觉图像的大脑区域相连接,把图像转化为大脑能够识别的信号,是不是就能让视障人士重见光明呢?实际上,目前已经有科学家在这个方向进行尝试了,如果这项技术取得突破,对于视障人士来说,未来将是一个奇迹。
我们知道医学上判定一个人死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种是濒死期,即濒临死亡的阶段,人体器官衰竭,死亡即将来临。
第二种是临床死亡期,此时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放大,但身体组织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有 6 至 8 分钟的抢救时间。
第三种是生物死亡期,此时身体的各个器官细胞也已死亡,脑干无反应,才是真正的死亡。
科学家发现,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人死后脑电波都不会立即消失,即便到了最后的生物死亡期,脑电波也会持续 5 分钟至 1 小时不等。这表明此时人是知晓自己死亡的,但却无能为力。此时若扫描大脑,是能够得出此时人的思维活动的,比如临终前未及说出的遗言、意愿,或者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眷恋。
植物人
还有失去意识但仍存活的植物人,他们的大脑活动与正常人无异,如果此时扫描他们的大脑,就能得出患者的真实想法,有助于他们与医生的沟通,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和用药,还能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是想继续活下去,还是想立刻结束这一切,而不是由他们的家人或法庭来决定他们的生死。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且人道的。
如果未来这种大脑扫描仪能够读取我们的思维,是否意味着人的思维和所谓的意识能够被量化?包括我们的记忆都能够以物理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意识就能够被复制、提取甚至上传。
如果我们以物理的形式定义了意识,或许我们就触碰到了意识永存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