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货量下滑并不代表产品在用户那里失宠了。任何电子电器产品,都不可能一直增长。如今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下滑,很重要的原因是产品推广普及进入新常态,想要的都买了,不想要的短期也不会购买。
荀玉||撰稿
风靡家电、手机、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的智能音箱,如今正面临着市场下滑和消费变调的双重拐点。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一路下行,不复往日的风采,零售量、零售额双双下滑超过30%左右。全年出货规模将缩水至2500万台,同比下降28.2%。其中,便携音箱零售规模近乎腰斩,同比下降37.8%。
智能音箱并非第一次下滑。早在2021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销量为3654万台,同比下降3.5%。今年以来智能音箱的市场表现,不过是延续了去年市场的下行走势。那么,智能音箱从各方力量争抢的“香饽饽”,到如今不过短短2、3年时间为何突然走低?
公开资料显示:自2020年以来,随着各大智能家居平台开始开放其它品牌和设备的接入,更多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开始同时支持小米小爱、小度在家、腾讯、天猫精灵、京东叮咚、华为等多个智能音箱产品,同时海尔、美的、海信、TCL、方太、老板等家电企业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从用户的体验角度来看,使用更顺畅,控制界面更人性化。但也有用户反映“智能音箱还存在指令无效、指令混淆”等情况。
其实,智能音箱今年以来的出货下滑,并不是失宠,而是进入新常态。可以看到,智能音箱已经在2020年前后完成第一波市场扩张,很多初期的用户群体已经拥有不止一台智能音箱,同时近两年的产品迭代除了屏幕尺寸方面并没有跨越式的升级,很多初代音箱如今仍能正常使用,因此更新设备的需求并不旺盛。
同时,智能音箱在问世之初,不少消费者是抱着“尝鲜”的目的购买,当其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并没有持续支撑市场的能力;其次,智能和交互是其最鲜明的卖点,但随着AI、大数据技术成熟以及微处理器、传感器硬件的铺开,越来越多的家电均展现出智能化特性,从而对智能系统“入口”实现分流,尤其是便携穿戴设备也能充当智能“入口”时,其便携性令音箱相形见绌。
关注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家电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