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施颖秀:调研上百家庭推动“老残共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16 10:16:19

2004年创办医疗机构、2012年创办养老照护中心、2017年创建养老服务驿站……北京赛我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颖秀,多年来始终耕耘在“为老服务”第一线。

9年前,施颖秀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沉甸甸的责任感,促使她将目光投向北京全市范围的养老产业。广泛倾听老人心声,传递民众期待。

倾听心声 为老残家庭解困

养老,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议题,也是北京市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但有一类群体,日常却往往难以收集到他们的声音,即“以老养残”家庭。

施颖秀解释,该群体通常是指,由本市户籍老年人和需要其照护,但已无能力照护的重度残疾人子女组成的特殊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年事渐高,子女又患有精神或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老人不敢老,不敢走,担心残疾子女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

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经历,让施颖秀敏锐地关注到这些家庭。两年多前,她建立起老残家庭互助群,覆盖了上百个家庭,并通过问卷调研、座谈会等形式,收集他们的心声。

“大家反映的难点在于,老年人是民政部门在负责,残疾人是残联在负责。围绕‘老残共养’,残疾人的托养机构表示只收残疾人,不收老人,而养老机构又不能接收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此外,在“老残家庭”的财产继承、权益保障方面,大家希望有一个第三方社会组织,来承担老人故去后对残疾子女的照料,并由政府对第三方社会组织进行监管。

据此,施颖秀于2023年、2024年接连提出《关于为“以老养残”家庭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议》《为老残家庭创建社会监护与监督体系 完善“老残共养”服务供给的建议》等。呼吁尽快建立集残联、民政、卫健委、住建委等多部门的联合保障机制,健全政府福利体系和制度保障,为老残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持续推动下,一些细小的积极改变已悄然出现。施颖秀告诉记者,已有试点开设二级医院、内设精神科,能收住残疾人,与所开设的养老机构直线距离在800米内,以此方式实现“老残共养”。围绕老残家庭的权益保障,政府设立了互助点,委托第三方提供监护全流程的咨询与指导。“但目前的第三方互助点,属于公益性质。很多案例还是需要法院判决,尚未形成全程委托机制,与‘老残家庭’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年我会继续提出完善这部分群体相关福利与保障的建议。”

养老“拼图” 形成一体化格局

除了关注“老残家庭”,呼吁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优化营商环境等,也是施颖秀数年来坚持提出的建议。履职期间,每年她都会提出六七个建议,至少一两个被列为丰台团的议案。“大家说我提的点,就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事儿。”

这些建议从哪里来?施颖秀说得最多的就是“需求”。2004年,她从创办社区卫生服务站起步,接触到许多患病的老年人,2012年又创办了养老照护中心。“在先医后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对半自理以及活力老人,当时还没有机构能承接他们的需求。”

由此,施颖秀继续创办社会工作事务所、健康管理公司,其养老“拼图”,逐渐形成医疗、养老、社会工作、大健康“四位一体”的全老龄周期健康一体化格局。“那会儿我们做的其实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只不过是通过社会工作事务所等途径来实现的。”

如今,施颖秀的养老产业每年服务达35万人次,覆盖近4万老人,深入老人“周边身边床边”,直达“最后一米”。人大代表的身份,让她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更多了一分使命感。“想去努力推动的,都是以需求为导向,跨多个部门的事。人大代表就是要发群众的声音、想解决的办法,提有价值的建议。”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魏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