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川菜和东北菜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存在。
无论是的做法和外观上都一目了然。
川菜讲究色香味型,讲究精工细作。在调味料的用法上也特别讲究。
哪种食材配哪种调料,哪种食材不适合哪种调料都有说法。就是家常菜也不能含糊。
而,东北家常菜,就比较随意,基本不放太多调料。无论是煎,炒,烹,炸,溜,涮,煮,都只是简单几种作料。
如果,是新鲜时蔬,可以不用任何加工,直接当成蘸酱菜。那才是真的原汁原味。
而川菜就不样。炒个黄瓜片都要又放红泡椒又放绿辣椒,还不忘放几个葱段。

我刚结婚那会儿,我婆婆教过我一些家常菜的做法。我转身就忘得差不多了。回过头,要么,每样调料都放一点儿,要么就干脆连味精也不放。
整个是一个"汝子不可教"!
就刚才,我老公还在吐槽我,做菜的风格太东北了。
要吃土豆10斤8斤地买。要吃红烧肉,就烧一大锅。上顿红烧肉,下顿还是红烧肉。吃得他做梦都被红烧肉追着打。
自从他实在看不下去了,接手家里的火食团后,家里的饭菜搭配更合理了,每餐也更丰富了。
凭良心说,他说的这些,我还真无力反驳。因为他做的家常菜确实比我做的好吃很多倍。
就是随便炒个素菜也是别有风味。
好在,我志不在于此,谁说我做的菜不好吃,我一点都不生气。也不会为了句夸奖,主动寻求改进。就是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
反正有人做的好吃,我又何必拿鸡蛋去碰石头呢?

东北有句俗话,叫懒人有懒命。我虽然做菜不好吃,但是我却相当有口福。
家里的姐夫也是个厨师,他自己曾经开过馆子的。他做的藿香鱼太好吃了。每逢节假日回婆婆家都能饱个口福。
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姐夫说去做几个下酒菜。
其中,有一个菜端上来我就开始疑惑了。那不是个东北菜吗?
我很奇怪,他一个川菜厨师,咋冷不丁地端出一盘儿东北菜呢。
我问我老公,得到的回答是那是川菜。他们从小就吃。他还告诉我,这道菜在四川,还有个奇怪的名字叫"鸡哈豆腐"。

不管它现在叫啥,那不就是东北菜的小葱拌豆腐吗?
小葱拌豆腐,我小时候也是常吃的。而且,当年生活条件有限,一盘小葱拌豆腐和油炸花生米,是比较常见的下酒菜。所以,走到哪里我都是不会认错的。
这个鸡哈豆腐,难道是四川人记错了菜谱,还是东北菜出了叛徒?
我这种疑惑,被位四川朋友给解答了。她说,川菜有许多也是借鉴了其它菜系的优点。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变通。
比如,川菜中的蒜泥白肉,就是源于东北地区满族的白肉片。只是加了四川的风格。油辣椒,蒜泥及各种调味料。
使一盘白肉变得更有风味,肥而不腻。
包括,四川的养生汤锅也是借了粤菜的烹饪方法。
她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实际上,整个中华饮食文化本来就是融会贯通的。只是各地区又辅以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才各有千秋了的。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