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的死牵动了多少人?陈毅彻查后严肃指出:这是在欺骗毛主席

陈红艳的日常 2023-02-01 22:27:01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绝望之际的国民党军官喊道。

这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的一句台词,这一段也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一幕,电影中的战争取材于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影片中的军官,对应的是国民党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是“战神”粟裕军事指挥艺术的一个经典的篇章,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向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

图丨《南征北战》剧照

张灵甫于孟良崮兵败身死的具体情况,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张灵甫的死,还曾经引起过陈毅的关注。陈毅在5月29日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中严肃指出:“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上说是自杀的,这是欺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啊。”

民间流传的有张灵甫自杀身亡,也有“杀俘说”等,其中,“自杀说”流传最广,蒋介石那边得到的消息,就是张灵甫“自杀”殉职。但是事实,远不止那么简单。

图丨陈毅

忆往昔岁月稠,投身抗日战争

1926年秋,张灵甫来到了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在当时的黄埔军校中,是很重视理科的,可张灵甫是一介书生,重视文学,对理科知识不太感冒,自然在理科项目的考试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被编在预备军官连。

此后不久黄埔军校举行了开学典礼,那时张灵甫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荣誉,他坐在席间,聆听蒋介石的演讲,这是张灵甫军旅生涯的的起点,他的人生踏入了长达二十一年的兵戈戎马生涯。

曾经的张灵甫是十分斯文的,在校期间一直不算活跃,也极少参与政治活动,专心学习。

那段时间的黄埔军校,人才济济,教官就是当时的顶流:孙中山、周恩来、汪精卫、蒋介石都曾于此处授课演讲。潜移默化之下,张灵甫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追求者,那人便是蒋介石。

图丨张灵甫

后来在参与过内战后,张灵甫的性情大变,沉稳的书生变成了杀妻狂人。

蒋介石在宋美龄口中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自己的学生杀妻,自己这个做老师的也会被人说道一番,蒋介石当即就要将张灵甫,送往军事法庭查办。

张灵甫本该处以死刑,碰巧身患重病,死刑也因此延缓,于是国军将他关押在老虎桥模范监狱。

黄金的年龄,却困于监狱,张灵甫想死的心都有了,而他的命运,却在此刻迎来了巨大的转折:抗日战争爆发了。

张灵甫在人生中遇到了他的一位贵人:王耀武。他向蒋介石建议道:张灵甫乃一介良将,在黄埔军校时的表现也很出色,可否释放张灵甫,让他前往前线,将功补过,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图丨王耀武

蒋介石当即应允,因为他当时也十分需要人才,况且他也了解过张灵甫的为人,此人确实是一个打仗的好苗子。

出狱后,张灵甫跟随王耀武赴上海,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他身先士卒,赢得了士兵的尊敬,而后因屡次作战有功,被提拔为团长。

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也是张灵甫的“成名之战”。1938年10月7日,万家岭战役正式打响,74军军长俞济时,要求两天之内必须攻下此要地。

可此地地势险要,防守容易,想要攻上去却很困难,王耀武的军队一直久攻不下,没什么好办法。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张灵甫站了出来,他提议正面进攻吸引注意,结合兵家谋略,派兵从背面突袭敌军,王耀武批准了这个作战方案。

图丨张灵甫

可事实并不是如想象的顺利,张灵甫的突袭计划确实成功了,可是日军一直负隅顽抗,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

双方鏖战五天五夜,敌寇为了突出包围,让飞机全天候不休息对地面进行轰炸,晚上视野不良好,依然有飞机盘旋在上空,时不时还有爆炸的火光照亮营地。

张灵甫的妙计,让胜利的天平向他倾斜,激战后,日寇106师团在万家岭几乎全部被歼灭,只有很少一部分当逃兵苟活。张灵甫也多次受伤,他的部队损失惨重。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军队过分强调“寸土必争”,导致常常与敌人打阵地战,消耗巨大,以致于在武汉会战后期节节败退,或许是这个原因,才让万家岭战役知名度不高。

图丨张灵甫(中)

被日本人成为“中国第一恐怖军”的瘸腿将军

抗战期间,张灵甫在军中一路高歌猛进,从153旅旅长一直做到了74军的副军长。74军的骁勇善战让日本人很是头疼,日本人害怕74军这支拥有强大兵力和战意的军队,并惧称其为“中国第一恐怖军”。

1939年南昌会战,3月底日军占领南昌,张灵甫曾于附近参加过反抗的战役。

战斗中,他的右腿被敌军机枪击中,当时的张灵甫并没有太在意,还是部下强行将他带走,送往后方医院治疗,甚至到了医院,他的腿上也只有简单的包扎。

子弹击中右腿,况且战场上包扎匆忙,硬技术不过关,再加上伤口因未消毒而感染,张灵甫高烧不退,腿也骨折了。

得知医生要对他截肢,张灵甫急了,喊道:“把我腿锯了还怎么打仗,不如一枪崩死我。”医生也很是头疼,张灵甫的腿就这样拖延着医治了半年,直到蒋介石下特批,张灵甫才被送到了香港治疗。

图丨张灵甫

张灵甫在香港受到了英国医生的治疗,期间各种手术都相当顺利,只要静养,绝对能完全痊愈。但张灵甫是个急性子,在休养时提出要返回战场,医生却十分纳闷,以为他付不起治疗的费用。

实际上,张灵甫认为国家危难之际,自己却出国养病,况且报纸上也刊登这件事不好,他心里过意不去,才要执意出院。

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心境上有了改变,他说:“是军人就不能怕死,军令如山,不可违抗,男子汉大丈夫,少一条腿又何妨?照样上场杀敌。”

没有完全修养好,张灵甫的腿瘸了,日军绝对不会想到,他们给自己造了一个瘸腿的猛将,当时的日寇,听到中国军队中有一名瘸腿将军,无一不闻风丧胆。

图丨张灵甫

孟良崮的歼灭战,张灵甫的“滑铁卢”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攫取全国政权,发动了内战。

1947年,解放战争中,张灵甫带领的74师进入山东,5月,他遭遇到了华东野战军的陈毅和粟裕。

张灵甫得知遇到了华东野战军主力后,立即做出反应,将74师带上了孟良崮。上了孟良崮,意味着就没有退路了,等待自己的只有解放军的重重包围,难道张灵甫傻了?

当然不是,张灵甫想来一招“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通过自己走投无路的假象,吸引解放军上当,好让国军主力对华东野战军进行反包围。这一招是一步妙棋,同时也是一步险棋。

图丨陈毅和粟裕

张灵甫的“中心开花”战术没有问题,蒋介石调集了10个整编师团,前往增援张灵甫的74师,这样一来就对华东野战军形成了反包围。

陈毅和粟裕看出了敌军的阴谋,下令尽快解决74师。

张灵甫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华东野战军的实力竟然如此之强大。之前的小胜,让他十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正是这份自负,让他从“中心开花”变成了“四面楚歌”。

要知道, 孟良崮其实就是一座石头山,张灵甫怎么会上来这里呢?况且山顶寸草不生,任何机械化部队,都无法短时间内在上面构筑防御工事,甚至连个大石块作为掩体都没有,站在山上根本就是活靶子。

况且解放军对74军的人数比为5:1,兵力悬殊,在所谓的“易守难攻”的孟良崮上防守,简直是天方夜谭。

图丨张灵甫

就在74军负隅顽抗时,离张灵甫最近的是黄百韬的整编25师,距离正面战场仅仅三公里。但是,为什么支援迟迟没有到呢?

原因是孟良崮处在山区,虽然直线距离只有三公里,可周围全是山路,想过去就要翻山越岭,根本不知道要往何处走,才是最快的抵达方式。

再者,就连解放军的后勤资源和弹药,都要通过当地民工的指引进行运输补给,国民党军队只能靠自己解决,而他张灵甫之前经历了许多作战,弹药几乎所剩无几。

最后,战场可不只是单纯的武力比拼,还有情报作战,张灵甫正是在这上面吃了瘪。起初,陈毅、粟裕的目标并不是74军。

74军是攻打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是解放军在截获了一封密电之后才得知的,对此解放军立刻改变了作战方案,转而围攻74军。

图丨粟裕指挥战役

而国民党军,虽然也截获了解放军6纵队活动的情报,但是并不重视,也不加以核实,这才导致6纵占领了垛庄,截断了74军的退路。

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根据地形,穿插切断了74军与其他国军的联系。张灵甫自以为傲的地形战,却被解放军反过来利用了,他被完全孤立在孟良崮,张灵甫退无可退,四面楚歌,最终死在了孟良崮。

成也谋略,败也谋略,张灵甫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家军队会在关键时刻出问题。

6月9日,陈毅参加了一场座谈会,是与此役中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官一起参加的,他说:“你们在抗战中表现十分出色,可是到了内战,却逃不脱失败的命运,希望各位能够思考更加深层的原因。”

后来我们也知道,这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民心所向。

图丨陈毅

关于张灵甫之死的一些说法

1987年8月25日,金于谷曾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担任参谋长。他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我军6纵一个排找到了张灵甫所在的山洞,那时战役接近尾声,张灵甫举手投降。

排长十分看不惯战前国军的嚣张气焰,一心只想杀敌,端起冲锋枪对着洞里一痛扫射,后来只找到了张灵甫的尸体。”江渭清也在华东野战军中参与过这场战役,对金于谷所描述一事表示赞同。

而刘统的《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中描述到:“张灵甫等均被生擒,6纵特务团干部见到张灵甫,心中对这名战前喊狠话的军官很是愤恨,他头脑一热,便开枪杀了张灵甫”。其中的“特务团干部”本人何凤山一直否认这个说法。

张灵甫被我军击毙,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对“自杀说”也是个有力的反证,可是当时并没有公开这个情报。

图丨击毙张灵甫之地

我军一向有宽容的对待俘虏政策,为了避免产生负面影响,维护原有的结论,何凤山持枪击毙张灵甫的说法,在文章公开发表前修改了,华东野战军内部对此没有回避。

张灵甫被击毙后,特务团虚假上报张灵甫“自杀”,以此逃避责任。

但是纸包不住火,而后陈毅指出:这次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对待俘虏政策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有差错,我军击杀张灵甫是事实,不能谎报军情,更不能欺骗毛主席。

蒋介石则十分相信张灵甫是自杀而亡的,为了鼓舞军中士兵,还曾在南京立碑纪念张灵甫,以此证明其“自杀”事实。

图丨蒋介石

蒋介石之所以相信张灵甫自杀是事实,其中不得不提到,张灵甫死前发出的两份遗书,其中一份交给了蒋介石,另一份交给了妻子王玉龄,其中给王玉龄的一份,其手迹有面世。

或许张灵甫真的有自尽的打算,但是这毕竟未成事实。

在萧乾主编的一篇收录里,记载道:张灵甫自杀的遗书,其实是经过张灵甫的老上司精心编造的,甚至蒋介石也没有察觉到遗书的不对。

张灵甫擅长书法,挥笔力道遒劲,当年书生气完全凝聚在这一手好书法中。

图丨张灵甫遗书

译点科科长李啸梓与张灵甫同年出生,喜欢模仿他的字迹,王耀武当即命令李啸梓书写两封遗书,经过再三推敲,觉得毫无破绽之后才发出。

其实,这只是王耀武的计划,为的是给自己贴上“大义”的标签,好趁机捞取政治资本。

张灵甫的葬礼,是由我军操办的,下葬时,9个国民党俘虏要求送别,我军同意了,他们走到棺材旁,围成一个半月牙的形状,跪在地上号啕大哭。

我军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实事求是,有错则该,无则加勉。而国民党炒作死亡,刻意隐瞒事实,通过这些事件,高下立判。

图丨张灵甫(前左二)

红颜遗孀

张灵甫与王玉龄的年龄差很大,抗战胜利后,张灵甫回到军官学校深造,那时他无意间得知在长沙有一知名度很高的王家大小姐,年轻漂亮,还富有个性。

他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抗战也结束,是时候组建自己的家庭了,于是他便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湖南长沙,想见识一番这位“传说中”的美人。

这天王玉龄在理发店理发,只见一名高大、方脸、重眉的人径直走到王玉龄身后,通过镜子直勾勾地盯着她看。

王玉龄心想:“追我的人倒是不少,这么奇怪的方式还是头一回见。”并且还横了这名男子一眼,这名举止怪异的男子,正是张灵甫。

多年后王玉龄回忆道:如果当年我不是横他一眼,而是冲他一笑,或许他就不会追我了,正是这一眼,让他觉得我很特别,与众多追他的女孩不一样。

图丨张灵甫和妻子王玉龄

1945年,42岁的张灵甫和17岁的王玉龄结婚了,二人定居南京,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长,全面内战的爆发,将张灵甫从王玉龄身边夺走,战争又让一对夫妻天涯相隔。

张灵甫时常给妻子写信,他时常给妻子写一些生活中的浪漫琐事,院子里的花要种在哪里,什么时候种花,什么时候开花,以及好花配美人。

他从来不会去写战争中的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代铁骨铮铮的硬汉,原来也会有这样的柔情似水。

战争磨炼了张灵甫大丈夫的气概,也磨平了他的书生气质,或许时常写信给妻子,就是他仅存的文学信仰了。

0 阅读:14

陈红艳的日常

简介: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