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是二类本科院校毕业,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8年后选择跳槽,一开始有猎头介绍了一家民营公司,直接面试,聊的很顺利。在薪酬方面公司提供的工资并没有达到他的期望,而通过猎头的努力,薪资到达小D的要求后,小D反而犹豫不决了。最终小D拒绝了这家公司,原因是公司很多地方不规范,加班严重,没有年假等等。之后小D开始选择一些国企应聘,相应的要面临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等招聘流程,而小D之前没有经历这些流程,感觉有些茫然。笔试环节中职场老人并没有优势,反而是弱点,而小D面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某银行招聘2名软件工程师,报名的人数不知道有多少,而和小D一起参加笔试的人竟然有200人之多,岗位与笔试人数比为1:100。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要换工作呢,还是现在的就业前景不乐观。小D工作多年,现在个人薪酬收入也算不错,在一个二类城市买房买车,但都要贷款。和小D聊起来,小D谈论最多的事就是长久工作带来的焦虑。自己一直在一线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自己随时都会被淘汰,这是在民营企业很多人面对的困境。所以小D这次跳槽设定的目标就是国企,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应聘吧,大家还是都想挤破脑袋也要往国企央企里钻。当然,国企保证方面要比民营企业好的多,这也是现实原因。
进入9月份之后,各大公司的人力资源又开始忙碌起来了,2020年的校园招聘人才抢夺战已提前打响。从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基本都是在9月或者10月布局2020年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了,比如各大电信公司,各大银行,各大互联网企业等,而且这段时间大中型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工作岗位。所以有金九银十的说法。而在众多的校园招聘中偶尔会看到社会招聘的影子。社招的岗位明显偏少,而对于职场老人来说如何择业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如何能够在一家公司长久的发展是很多人面对的难题,而选择跳槽再择业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但职场老人再择业也会面对比职场新人更严峻的人才市场考验,从社会招聘的信息中大体可以看出一些共性。
一、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中小企业的社会招聘还多是面向基层岗位,大中型企业的社招则是中层管理岗位偏多,要求的学历也多是硕士,从业经验3到5年不等,名牌大学毕业优先考虑等等。而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由于第一份工作多是在中小企业工作,在择业的过程中会偏向大中型企业,或者优先选择国企。而这些企业的社招要求并不低,造成很多人高不就、低不成的局面。
二、年龄35周岁以下
35岁好像成了职场的一个分界线。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企业社招基本都会有35岁的限制,怪不得有人说35岁职业危机呢
如何破解35周岁的限制,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工作多年再择业时,可以通过猎头找工作,猎头提供的岗位和服务还是很好的。当然,这些职位一般都相对的高端,如果是一些基层的岗位很难跨过35岁的限制。另外一点就是做好职业规划。刚刚参加工作时,大家都在讲要做好职业规划,而自己毫无感觉,不知道35岁是个坎。所以大学生从毕业之初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如果身边有人能够指导算是幸运儿了。
有一部电影《face the giant》讲述了一个人、一个团体有一个好的教练或者说导师是多么的重要,面对自己就是面对巨人。现实中最好的导师是父母,而父母是否具备成为导师的能力呢?城市父母的整体素质比农村好,视野更广,资源更多,所以孩子得到的指导也更多一些,他们在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方面能够考虑的更多。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农村父母很少会想到孩子上大学可以出国深造、他们更不知道什么雅思托福。所以这就要求农村的孩子身体力行,自己做出判断。“寒门难出贵子”是相似的道理。
小D还在跳槽的路上,他初入职场并没有做详细的职业规划,当然他初入职场的就业选择也不是很多。他选择在35岁前跳槽,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也算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补偿。希望他好运,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继续前进!
jeff
枸杞保温杯[呲牙笑]
金色风 回复 09-12 13:21
中年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