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萨洪水”的汹涌波涛,已经向着以色列奔腾而去,目前来看,即便是纵横中东数十年的以色列国防军也未能阻止。
在这场被哈马斯组织称为是“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之中,哈马斯武装展现出来的优良素质让人无比惊讶!其不仅发射了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行动的大量火箭弹,还使用无人机摧毁了以色列不可一世的“梅卡瓦”主战坦克并俘虏一辆;更令人惊叹的是,哈马斯居然还玩儿起了“空地协同作战”,其使用了滑翔伞和皮卡+摩托车的方式从空中和地面同时突进以色列的城镇和定居点,并取得了成功,这无疑说明哈马斯组织成员的训练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来看,至少已经有数百名以色列军警被消灭,不少以色列军被俘,哈马斯武装已经出动推土机推平了加沙地带周边的以色列隔离墙。而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已经公开表示,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火箭弹袭击并进入与加沙地带接壤的以色列城镇,是一个“严重错误”。“以色列将赢得这场战争”。
现在看来,战事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相信关注中东和巴以局势的朋友也许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前面打得这么“热闹”,那么为何除了哈马斯之外的另一个巴勒斯坦权力组织——法塔赫组织还不出兵参战呢?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 (Palestin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简称“法塔赫” (Fateh),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8个成员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主流派别,基本掌握了巴勒斯坦国的大部分军事力量、财政收入等,并且还有国际公认的外交权,获得了全球不少国家的承认。提到法塔赫,就不能不提法塔赫组织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传奇“不死鸟”——阿拉法特。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年8月出生于耶路撒冷,此人在少年时期就投身巴勒斯坦反抗运动,曾经担任过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早期领导人阿卜杜勒·卡法尔·侯赛尼的秘书。阿拉法特很早就行走于行伍,早年就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后阿拉法特前往了埃及进入开罗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阿拉法特进入埃及军事学院学习军事。1956年,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三国联合入侵埃及,阿拉法特参加了著名的塞得港战役。
年轻时的阿拉法特
在1958年,阿拉法特参与筹建法塔赫组织,随后法塔赫组织在1959年于科威特正式成立,阿拉法特就成了该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有了这么一位老兵参与创建,那么法塔赫组织几乎是一定要与以色列展开武装斗争的。于是在1965年,法塔赫组织正式打响了武装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枪。该组织至此一直都以正式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为宗旨,并一度坚持以“武装斗争”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式”。
骁勇善战、经验丰富的阿拉法特很快成为了该组织的核心人物。而阿拉法特的成名之战就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的卡拉迈战役。卡拉迈位于约旦河东岸,是一个巴解组织的营地,1968年3月21日,以色列大举出动1.5万人,并且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卡拉迈。结果,阿拉法特巧妙地对强大的以色列军施以了“空城计”,将全城的居民和武装人员在以色列军进城之前就全部悄悄转移,等到以色列军进城放松警惕之后再出其不意地杀出,一举消灭以色列军400多人,并击落直升飞机一架,击毁坦克和装甲车17辆,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卡拉迈战役之后,阿拉法特在法塔赫组织之中的威望日隆,法特赫组织在国际上尤其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也大大提升。之后,法塔赫组织逐步成为了巴勒斯坦最主流的组织,其领导地位也得到了巴勒斯坦其余组织的承认。
1989年,阿拉法特也当选为巴勒斯坦国的开国总统。
但是好景不长,一直以来坚持武装斗争的法塔赫组织甚至是阿拉法特本人都看到了受到美国和西方大力支持的以色列的强大之处,开始逐步有了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并和平化解矛盾的想法。而以色列也慑于阿拉法特的威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长久的军事斗争也严重影响了以色列自己的发展。于是在这种情况下,1993年,在阿拉法特和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推动下,在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调解下,巴以双方正式签订了“土地换和平”为核心原则的《奥斯陆协议》,协议内容包括了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完成了互相承认,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色列总理拉宾和阿拉法特著名的白宫草坪握手,中间是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
阿拉法特(左)、以外长佩雷斯(中)和拉宾(左)签署第一份《奥斯陆协议》后,于1994年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协议签订后,法塔赫组织对以色列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动不动搞袭击的武装组织变成了一个希望以外交和和平手段达成目标的温和组织。不仅如此,法塔赫组织在与以色列和解之后,也得到了大量美国、欧洲以及以色列的经济、安全援助,整个组织开始耽于享乐,不思进取,这引起了大量巴勒斯坦人的强烈不满。
尤其是在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之后,没有阿拉法特个人魅力和巨大威武支撑的法塔赫失去了大量巴勒斯坦民意的支持。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威名赫赫的哈马斯组织崛起了。
哈马斯组织成立于1987年,该组织此前长期以来一直湮没在法塔赫组织的光环之下。与法塔赫组织不同的是,哈马斯组织一直以来都以坚持武装斗争为核心事务,并且反对与以色列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其最终目的是要完全消灭以色列。这样的主张受到了长期处于被以色列压迫状态的巴勒斯坦人的支持。
在得到了大量巴勒斯坦人的支持之后,哈马斯的领导人哈尼耶一度成为巴勒斯坦总理,地位仅次于巴勒斯坦总统、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耶的当选也意味着哈马斯真正走上了政治场
不仅如此,坐拥民意支持的哈马斯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与法塔赫分庭抗礼,并且该武装还曾经与总统阿巴斯的法塔赫武装展开过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法塔赫一直强力要求哈马斯解散自己的武装并将其并入法塔赫的安全部队,但是遭到哈马斯的拒绝。于是哈马斯和法塔赫这两个原本曾经一度并肩作战的武装竟然兄弟阋墙、兵戎相见,爆发了大规模冲突。短短5天内,哈马斯便在加沙地带击败了文恬武嬉多年的法塔赫,并将其逐出加沙。
最终,哈马斯成功占据了加沙地带为根据地,法塔赫则保有了约旦河西岸。原本就面积不大、实力不强的巴勒斯坦由此有了两个势力主导的两个政府。而法塔赫和哈马斯的双方关系至今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此后,哈马斯就背靠加沙地带的240万巴勒斯坦人逐步发展壮大,并频频对以色列发动打击。以色列除了对其展开军事行动之外,还全面封锁了加沙,企图慢慢耗尽哈马斯的实力。结果,此举引起了加沙地带的民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加沙人对以色列生出了极大的仇恨,哈马斯不仅没有被消灭,反倒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实力越来越强。
而此次的“阿克萨洪水”行动就是哈马斯和以色列矛盾的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法塔赫不出兵的原因就很明显了。其一是因为法塔赫早就与以色列进行和解,是巴解组织之中的温和派,本就不主张与以色列进行武装冲突而是希望以和平的手段和外交的方式达成目的,这一点也是哈马斯月法塔赫的根本分歧。
其二是法塔赫和哈马斯原本就有很大的矛盾,两者之间还有过武装冲突,哈马斯的行动法塔赫不支持也是情有可原。
最后,此次哈马斯军事行动的位置是加沙地带,与法塔赫所在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并不接壤。法塔赫如果真的要出兵帮忙的话,那么就得跨过以色列的实控区,这显然也不现实。以上的原因综合之下,法塔赫不出兵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难道法塔赫选择作壁上观,就可以明哲保身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10月7日,以色列空军对巴勒斯坦各地方目标进行了轰炸行动,其中包括法塔赫的内政部大楼。要知道,袭击法塔赫的办公大楼,对缓解哈马斯的进攻毫无意义,以军此举很有可能单单就是为了“泄愤”罢了。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和平不是求来的,是斗出来打出来的。任何时候,无论敌人还是朋友,只有强者才能获得尊重。如今的法塔赫如此费拉不堪,与以色列斗了一辈子的阿拉法特要是泉下有知,估计得气得活过来
皮边油
出兵也是以卵击石。保存实力,等待机会,要不就和解发展经济
艳阳天
以色列没什么战略纵深,把他们的电站和后勤搞掉,拖个几个月他们就撑不住了。
人生如梦
法塔赫就是后路,不能轻动,哈马斯就是反抗的力量,只要后路不断,反抗就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