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关系的话,并不能稳操胜券、百分之百确保中标。不可否认,在一些特定行业或地方,人脉资源确实能为企业带来投标信息、减少竞争压力,甚至在评标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便利。例如,提前了解采购方的具体需求,或者在评分标准上获得一些有利的倾向。但在如今的招投标环境下,特别是政府采购、国企项目、大型工程等,招标过程越来越透明,监管越来越严格,仅靠关系已经远远不够。
其次,评标机制决定了“只靠关系”很难成功。大多数正规招标项目采用综合评标法或最低价评标法,评审环节涉及多个专家,甚至有电子评标系统的介入,评分规则公开透明。即使你有关系,也很难让所有评委都按照你的意愿打分,特别是在标书内容、报价、技术方案等方面。
此外,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即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公开评审结果),并加强对围标、串标的打击力度,很多项目都会被公示、接受质疑和投诉。如果一个项目明显存在“关系户”操纵的痕迹,被竞争对手举报,一旦查实,轻则废标、列入黑名单**,重则追究法律责任,得不偿失。
真正的高手,是“关系+实力”双管齐下。老道的投标人都明白,关系可以助推,但不能决定成败。真正的高手,都会做到以下几点:
与盲目投标相比,提前做好客情关系,与甲方建立起信任关系,确实能为后续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你深入了解了甲方的偏好和需求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你的投标策略。例如,你可以通过招标信息平台比如标标达,可以查看项目相关的多种关键人的联系方式、甲方单位历史数据,方便投标人全面了解甲方的情况,提高中标率。
通过这些联系方式,投标人可以全方位地触达项目的各方,包括项目公告中的联系人、采购单位历史项目中的联系人以及中间商的联系人等。这样,投标人就能做好投标前的情报工作,及时获取到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投标策略,提高投标的针对性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