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出现了一股假装上班的潮流,大量失业的人每天早出晚归,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他们看似在上班,实际上却或是在图书馆刷手机,或是打卡在星巴克、肯德基等场所。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当下中国正面临的真正的事业困境。工厂工人、餐厅服务员,甚至写字楼的白领,都难以幸免于此。
我曾在上海从事贷款行业已有六年之久,身边也有许多经历了职场洗礼的人。一个曾经在大厂担任程序员的客户,在年初告诉我他被裁员了,如今仍未能找到新的工作。他如今不得不跑代驾维持生计,同时也放弃了之前的买房计划。大企业的裁员潮首当其冲地影响了年满35岁以上的一批人,而他们重新就业的机会已经变得微乎其微。
然而,失业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在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成本极高,尤其对那些有家庭、妻子和孩子的人来说,承受的压力更加沉重。以往,许多人对失业问题轻描淡写,认为找不到工作就可以做外卖员、快递员,甚至当保安等。然而,如今这些行业也已接近饱和,即使勉强从事,也难以与年轻人的体力相比。因此,许多人选择假装上班,这种状态比真正的上班更加辛苦,而且必须按时交纳家庭的开支,一分也不能少。
然而,这种假装上班的现象终究是避无可避的。如果一直找不到工作,迟早会被家人察觉。但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这正是当代年轻人无奈的写照。
我们不禁要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失业的人们为何要选择假装上班而不是积极寻找新的职业机会?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许多传统产业遭受了冲击,一些大企业纷纷裁员以应对市场变化。这使得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尤其是对于中年人来说,再就业变得异常困难。他们往往需要面对年轻人的竞争,以及自身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教育体系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人在失业后发现自己的技能已经过时,无法适应当前的就业需求。这从侧面揭示了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以及职业培训机构的缺失。
此外,我们还需关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于失业者而言,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压力,还有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如果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更加健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失业者就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困境,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总之,在当前的失业困境下,假装上班只是一种无奈之举。我们不能简单地谴责这些人,而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所在。社会和政府需要加大力度,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培训渠道,以及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浙江水啊波浪宽
怎么会失业,可以来当网络吹鼓手呀
用户10xxx94
人家是财富自由了吧?不可能天天呆在家玩游戏吧?我有财富自由了也天天出去遛街看美女。
墨鱼蛏子
ai又在胡说八道了
用户10xxx63
危言耸听
心远地偏
十年前就看到过类似段子
摘下满天星1990
吃饭不?
用户18xxx56
我厂这里很缺人,失业了到我这里来,车工,钳工,铣工,电焊工。不限年龄。不会的可以当学徒。怎么会找不到工作了
五加七 回复 11-16 10:54
待遇不好才缺人
jinri168
35到50是职业黄金时段,这些互联网动不动就裁员,难怪连个操作系统都没有。
纯洁的心 回复 11-16 10:02
一次性50w的赔偿金,你个臭打工的多少年才能赚到,需要同情这些人吗?即使他们不干活,钱也比你拿的多
红叶781117
不要老是把失业等林林总总的问题归结于这个市场,归结于个人要怎么怎么滴!难道这个责任到底在谁大家不清楚吗?十几年的最热门的招聘现象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志航
刚过完年这些人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