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人民日报》恢复灵气的7种方法,让你能量满满

洞知 2024-11-09 22:18:40

#质感创作人#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无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生活糟乱无趣,越来越没什么意思;

内心总是焦躁不安,总喜欢胡思乱想,注意力难以集中;

每天工作完,回家只想窝在沙发里,什么都不想做……

这些身体的疲惫,内心的麻木,归根结底,是因为灵气不足。

作家张娟说:

灵气,是人活得热烈、充满激情、自信且开朗的能量来源。

一个人若是缺乏灵气,就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当你身心俱疲的时候,不妨试试《人民日报》这7种恢复灵气的方法。

选择性尝试一两个,瞬间就会让你能量满满。

1

作家雪小禅在《无爱不欢》中说:

人的爱好,在生死攸关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

在痛苦难耐的日子里,拾起兴趣爱好,便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陈耀曾连续三次高考失利。

万分颓丧的他,觉得人生一片灰暗,每天就待在家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偶然一次,他看到过去自己常玩的剪纸工具。

回忆渐渐涌上心头,他突然来了兴致,剪起纸来。

随着活灵活现的纸兔子、纸蝴蝶、纸螃蟹剪出,他落榜的苦痛也渐渐消失。

此后,他每当心情沮丧的时候,就开始剪纸。

没过多久,他就重新调整好了心态,积极参加工作,开启了新的人生。

就像美学家朱光潜说的,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

当人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悲伤失落时,投入到兴趣中,情绪就有了排解的出口。

烦躁不安时,做点喜欢的事,狂躁的内心便得以平静。

听一首歌,读一本书,做一次饭……

简简单单的兴趣,无关功名利禄,却能让琐碎的日子变成诗,让枯燥无味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

当你全身心投入这些兴趣爱好里,便能远离世俗纷扰,还自己一片精神圣地。

2

豆瓣上有个“锻炼互助”小组,不少人在里面分享了自己运动前后的变化。

有人原本暮气沉沉,浑身乏力,但通过打篮球恢复了活力与朝气;

有人整日无精打采,工作时经常打瞌睡,却在坚持晨跑后变得精神抖擞。

这恰恰印证了达·芬奇的那句话: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现实生活里,大多数人越是心神疲惫,就越喜欢躺着、坐着。

可长时间的静止不动,会降低身体活性,使人越发容易劳累。

最终人就陷入死循环之中,活得慵懒而无力。

当你选择用运动代替休息,身体内部系统就能像清泉一样流动起来,让你重新焕发生气。

所以在你压力太大,精神乏力的时候,不妨走出家门。

酣畅淋漓地跑个步,跳跳绳,踢个球……

在活络筋骨的同时,生命灵气也会随之源源不断地注入身体。

3

看过美国作家德里罗的一段趣事。

他年轻时脾气相当暴躁,每次收到编辑部的退稿,都气得跳脚、拍桌子。

但凡看见不顺眼的事,他都直接破口大骂,以至于全无写作的心情。

一次退稿带来的坏情绪,足以掏空他近一周的心力。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情绪耗竭”。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情绪资源被过度消耗,就会疲乏不堪,灵气丧失。

发生一点小争执就怒气冲天,受到一点小委屈就沮丧失落。

渐渐地,人饱满的心灵,就会在负面情绪中像没了气的轮胎一样,渐渐瘪掉。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一个健康的情绪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生活常有不顺,人生诸多磕碰。

你在小磕小碰中轻易消耗情绪,处理正事时自然就力不从心。

我们要做的就是,与极端情绪和解,避免过度损耗心力。

遇事不急躁,不生怨气,多微笑。

只有及时调节心情,播下乐观的种子,你的内心才会生出灵气,越活越顺。

4

心理学家桦泽紫苑曾提出一个观点:倾诉可以让人保持健康的心态。

人生中难事很多,如果不能学会倾诉,坏情绪郁积下去,就会致人崩溃。

这时,不如选择和身边的人聊聊天,说说话,倾吐内心的不快。

那些工作上的变动,对未来的规划,专业上的难题。

以他们过来人的经验和阅历,或许不能为你提供指导和建议。

但作为无条件关心你的人,他们永远能包容你的情绪,安抚你的不安。

正如董卿在《朗读者》中说的那句话: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亲人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

跟他们聊一聊彼此的近况,听着那些真切的话语,你就能恢复能量,继续前行。

有了亲人的安慰和鼓励,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你都能咬牙扛过去。

5

知名摄影师高木60岁以前,几乎都在创作中度过。

年不过花甲,她已然白发苍苍,神态疲累。

直到偶然的一次外出,她看到一片山林,顿感身心舒畅。

此后,她便独自一人搬进了深山之中。

春夏时节,屋外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

秋天院子里落满红叶,冬天映入眼帘的是银装素裹。

看着四时美景,慢慢地,她高负荷运转的大脑渐渐得到了喘息。

跟随大自然的更替节奏,她开始规律作息,整个人也变得灵气充盈起来。

短短一年时间,她的身体硬朗了不说,精神也更加矍铄。

想起作家迟子建的一句话: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清新的空气,可以驱散心底的阴郁;潺潺的溪流,能够抚慰生活的疲惫。

闲暇之时,少和人纠缠,多看大自然。

去山间吹吹风,看看花草树木;去走走山路,听一听鸟鸣。

当你身处自然之中,身心放松了,灵气自然也跟着回归了。

6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音乐人李健曾说:

读书就像精神层面的一日三餐,人要吃饭,那你的心灵,也要不断地给予能量,给予滋润。

书籍或许不能帮你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能给你抵御苦难的能力。

当你捧起了书本,再大的生活压力,都能随着书中的字句缓缓排遣而出。

被世事磋磨掉的灵气,也能得到及时的补充。

王小波曾经到农村去插队,每天缺衣少食,还要割稻、扛包、放牛,干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在他感觉人生无望时,是随身携带的一本《变形记》拯救了他。

他常常坐在石头上,在月光的映照下,细细品味书中的情节。

书里的一个个故事,成了他对抗愁绪最好的武器。

靠着一本书,他始终满怀希望,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

实际上,在这物欲横流的世间,每个人都会因生活的各种压力而焦虑。

我们也难免会因灵气不足,有各种消极悲观的情绪。

这时,不妨静下心来进行一次深度阅读。

书籍能为你筑起一座避难所,抚平你的忧愁,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气。有书相伴,哪怕你深陷泥泞,也依旧可以仰望星空,憧憬未来。

7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睡眠研究,结果发现:

“白天大脑高速运转,大脑细胞会产生大量废物和垃圾,并且进入脑脊液。

只有在睡眠中,大脑中脑脊液才会流动,带走垃圾废物,让大脑保持清晰、思维保持敏锐。”

现实就是如此,睡眠质量越好的人,精力恢复的程度就越高。

不管工作再苦再累,只要能睡个好觉,醒来之后,你便宛如新生。

曾国藩年轻时经常“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

加上父亲猝然离世,让他的心情变得愤懑、郁闷,整个人日渐消瘦。

无意间,曾国藩得到碧云观丑道长指点,不再点灯熬夜处理事务。

长时间坚持早睡早起,让他的气色变得越来越好,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就像契诃夫说的:睡眠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秘密,它恢复人的一切力量,肉体的精神的。

工作再忙,生活再乱,也别怠慢了睡眠。

人体就像是一部机器,睡眠就是给自己充电。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床头,一觉睡到自然醒,整个人就能精神十足投入新的一天。

《管子》有云: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一个人想要恢复灵气,关键就在于心。

试试《人民日报》推荐的这7件小事,心态松弛了,内心丰盈了,人就跟着活力满满。

当你放下了烦心事,自然就能收获一个灵气充沛的人生。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