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夜色中,小谢的泪水与法院外人群的鼓励声交织在一起。长达十小时的诉讼,终于以离婚判决落幕。小谢的宣告中,有解脱,有辛酸,更有对未来的渴望。
两年,16次家暴,小谢的生活如同噩梦。5月31日的宣判,为她带来了一丝曙光。六一儿童节那天,她终于将两岁的女儿接回,带着孩子回到了巴中老家。她的愿望很简单:多花时间陪伴女儿,让生活重回正轨。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已有8年,它打破了“法不入家门”的传统观念,成为保护家庭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重要屏障。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本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小谢的案例中,施暴者贺某阳在收到两张告诫书后,仍旧对妻子下了狠手。这不禁让人深思,如何才能真正降低家暴的发生?
故事发生
2023年4月24日,小谢在家暴的阴影下挣扎了两年,最后一次的爆发,几乎夺走了她的生命。
当天,她向法院提交了离婚与人身保护令的申请。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然而,由于资料不齐,她的申请并未成功。
从法院出来后,小谢接到了丈夫贺某阳表嫂的电话,表嫂想约她出去逛街,并保证“不会告诉贺某阳”。小谢放下了戒心,却不知这正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当晚,小谢在一条黑暗的巷子中被贺某阳袭击,随后被拖上车,带回了酒店。数小时的暴力,让她几近昏迷。她多次哀求贺某阳将她送到医院,却只换来了更多的暴力。
直到第二天早晨,屋外的动静让小谢看到了生的希望。她冲到门口,大声呼救。尽管贺某阳试图掩盖,但屋外的人已经报警。小谢被送往医院,医生告诉她,如果再晚来十几二十分钟,她就没命了。
法律的审判
小谢的伤情鉴定显示,她遭受了重伤二级的伤害。依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重伤二级意味着危及生命,遗留肢体残废或轻度容貌毁损,丧失听觉、视觉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
在法律的审判下,小谢的离婚请求得到了支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认为,贺某某多次实施家庭暴力行为,判决准予离婚,女儿由小谢直接抚养。
小谢的案例,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对家暴问题的一个深刻反思。《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制度,本应成为受害者的庇护所。然而,当这些制度无法有效阻止家暴的发生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会发展中心创始人李莹提出,应降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门槛,证据标准符合“较大可能性”原则。同时,她强调,相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
小谢的重生,离不开律师、家人、朋友的支持。她的父母,尽管年迈,但始终是她坚强的后盾。她的朋友,也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
小谢的故事,是家暴受害者抗争的缩影。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家暴的残酷,也看到了法律的力量,更看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希望。
如今,小谢带着女儿回到了老家,她希望能够开始新的生活,远离家暴的阴影。她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家暴不是私事,它是社会的公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在这个六一儿童节,小谢终于可以和女儿一起,迎接一个新的开始。而我们,也应当从她的案例中,汲取教训,共同努力,让家暴不再发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幸福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