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关怀三冬暖,空巢之人不孤独……”这一天,年过八旬的朱文峰老人在书桌前斟酌良久,终于写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轻轻题款、晾干,仔细卷了起来,这是朱文峰老人献给社区党组织的礼物,来感谢党组织的关怀,感谢大家平日里的关照。
小屋里墨香正浓,敲门声响了起来。“朱老师,咱支部党员来看您了。”满脸笑容进门来的正是与朱文峰老人结帮扶对子的毛淑琴和支部书记王军。两人冒着寒风而来,不仅带来了社区党组织的慰问和关怀,还再三叮嘱文峰老人,一定要保重身体,无论是组织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有了困难就可以提出来,大家伙一起帮衬着解决。
社区党员与高龄、空巢、困难党员家庭结对子,在组织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双关怀,这是裕中东里社区老党员初心团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八支部书记王军更是把结对帮扶关系看得通透:“我们就是要送温暖,这个温暖不仅仅是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怀是关注,让这些老人不脱节、不掉队,并在不断与外界的交流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作为党支部书记,王军一直和支部党员们坚持着将心中的暖意传递出去。除了日常的叮嘱和关照,王军还与王立民、毛淑琴、许顺钳、刘爱民、张秀芳、王永钦等支部里的志愿骨干密切合作,把年节假日变成了关怀时刻,“端午节送去党员们制作的香包”,重阳节送去党员们编织的串珠,七一、十一,大家更是忙碌,为党员们送上学习材料并讲解时事大事和重要精神成了他们的“节日必备行动”。
“那一回,我们把学习读本送到了一位住进养老院的老党员手中,虽然其中多了许多奔波,但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们觉得多累都值得。”王军说。
无论在支部建设中,还是在志愿服务中,为大家带去温暖,为大家带去快乐,都是王军的追求。今年67岁的王军,在裕中东里社区十多位党支部书记中算得上少壮,但如果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上说,王军很资深。
早在十几年前,王军就从一次“楼上看”到“院中跳”的经历中,完成了志愿服务的初体验。
“那时候,我刚退休,闲得发慌。那一天,我在自家阳台看见小区空场上有跳秧歌的人群,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即使旁观,也能给人带来力量,于是我就下楼跟着跳。没想到这一跳,就‘跳进了队伍’。”
2003年,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充分体会到为大家服务乐趣的王军经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并负责妇联、治保等工作十多年。
从打发闲暇时光转变为天天围着社区打转,王军不仅改变了生活方式,更是完成了一名旁观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在社区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了王军对自己的要求:“那时候,没有别的想法,就想着不要辜负社区对我的期待,不辜负居民对我的信任。”
后来,王军在社工岗位上二次退休,但志愿服务、守护大家的惯性却保持住了:组织成立夕阳美歌舞团队、参与社区平安值守、参与社区捐款捐物……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虽然搬离了裕中东里社区,但因为放不下社区、放不下老街坊,王军坚持骑车奔波,参与疫情防控卡口值守,并动员党员、居民支持战疫。
“社区党员、志愿者每一个都是光源、都是热源,无论是结对帮扶,还是志愿服务,都是散发光传递热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那我们的社区就特别好了。”这是王军经常说的一句话。在社区,在初心团,在党支部,王军和党员志愿者们都在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排版|律云飞
责任编辑|张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