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变得是世道和形式,不变的是表演的初心

小影谈娱 2024-10-22 19:19:35

如若要说起小品界的前辈,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陈佩斯老师。

1954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的陈佩斯,父亲陈强是著名的电视剧演员,曾经获得过多数奖项,可演员儿子的身份,并没有给陈佩斯带来便利,还差点连演员都做不成。

从小就受父亲影响的陈佩斯,表现出了超高的表演天赋,在15岁跟随父亲到内蒙古插队,度过了4年的艰难时光后,他决定学习表演,做一个演员,却没想到如此艰难。

原来陈强曾在剧中大都饰演反派人物,这导致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好,以至于陈佩斯在报考艺术学院时屡屡碰壁,一次次打击这陈佩斯做演员的信息,就当他以为和演员无缘时,机会来了。

父亲陈强的一个徒弟得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招人的消息,于是主动将陈佩斯推荐了过去,而陈佩斯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进入了片场,他深知在那个年代,得到这个金饭碗的机会有多来之不易,所以只要有时间就一心扑在学习上。

1975年他和父亲陈强联合出演了《瞧这一家子》,在父亲的带领下,电影一炮而红,陈佩斯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陈佩斯在表演小人物上心思非常细腻,在那几年国内的喜剧电影兴起,虽然陈佩斯扮演的都是小人物,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他这个“小人物”也被春晚导演注意到了,1983年导演同时找到他和同为电影演员的朱时茂,邀请他们一起出个节目上春晚,两人都十分紧张,丝毫不敢出一点差错,好在最后的舞台效果非常好,于是就有了后来经典的小品《吃面条》,直到现在看依旧好看。

后来的连续几年,朱时茂和陈佩斯的重点都转移到了春晚小品上,为大家带来了许多经典好笑的作品,《警察与小偷》、《卖羊肉串》等等,陈佩斯经典的光头形象深深的烙印在观众的脑海之中,他也被称为“小品之王”。

但两个在春晚混迹多年的人,却在1998年翻了车,在表演小品《王爷和邮差》时,朱时茂在舞台上话筒的意外掉落,导致两人慌了神,乱了接下来表演的节奏,两人表演结束后在后台抱头痛哭,没想到这只是他们走下坡路的开端。

后来的两人因为春晚合集VCD的版权问题,发生了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外界误以为是他们人品不好,各大卫视对他们发出的邀约越来越少,陈佩斯不得不开始谋求其他的出路来养家糊口。

1996年陈佩斯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主要出版喜剧电影,那段时间他的电影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虽然上座率很高,可公司却并没有挣到钱,陈佩斯连员工的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了,很多员工为了谋生都跑路了。

但陈佩斯的妻子王燕玲一直都在毫无怨言的帮助他,最后还是没能挽救即将倒闭的公司,一时间他从曾经众人追捧的明星,变成了穷光蛋,甚至连女儿的学费都差点交不上,陈佩斯陷入了非常迷茫的时期,好在妻子一直陪在他身边,鼓励他。

经历了两年的沉淀,陈佩斯找到了新方向——话剧。那时候的话剧市场十分不景气,甚至话剧体制内都劝他三思而后行,陈佩斯产生了退缩之一,但妻子王燕玲拿出了家里的两个存折,一个是全部家底5万,另一个是借来的30万,让陈佩斯放手去做。

陈佩斯负责台前的训练,王燕玲负责后勤,那时的后台环境脏乱不堪,到处散发着一股子尿骚味,可妻子从未抱怨过一句,不同于电影,话语对于演员的要求更高,他的老伙伴朱时茂在演到30场的时候,终于坚持不下去退下来了。

终于在2001年陈佩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托儿》在北京上演,然后在全国近50个城市连续演出达120场,累计票房4000多万,创造了话剧界的奇迹。

陈佩斯说,“每一个引得观众发笑的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

他每次在台前带给大家欢乐的同时,背后都是数不尽的付出,从小品到电影,再到话剧,陈佩斯都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坚守着做喜剧的初心,才能保证输出的每部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都足够完美。

他才是真正的“喜剧之王”。

0 阅读:0

小影谈娱

简介:用心做娱乐,专心侃八卦,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