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考国考和省考的考生来说,申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亦是巨大的变数。其中也包括部分地区的事业考试。
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行测得分往往趋于固定。相比于行测五分左右的波动区间,申论的波动区间一般在十分左右,对于新手来说甚至有二十分。
可见,如果想要上岸,申论提分的空间相比于行测来说要更大,并且在中后期付出努力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更高。
而在申论中,许多人最重视的便是公文题,因为字数多,所占的分数也较多。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拿下公文题呢?
首先,公文题往往不同于高考议论文题。虽然字数相似,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分点作答以及语言的规范程度。
分点作答作为始终贯彻申论考试的准绳必须时刻遵守,即使在公文题中也是十分重要,一来可以体现自己逻辑清晰,二来可以让考官更好地抓到要点从而给出分数。
想必大家看文章尤其是小说时,也很不喜欢那种一大段的,看得很累,就像在做阅读理解,往往还没读到爽点就弃坑了。
而那些一般只有两三行的小说就能提高你的阅读效率,降低你的阅读门槛,让你看着觉得挺短,直白,能迅速了解剧情走向。
同时,分点作答也有利于提升卷面的清晰度,让字迹不太好辨认的也有挣扎的机会。
语言的规范程度取决于对象。对象是机关,就文绉绉,低声下气,好好表态。对象是人民,那就亲民,视情况表态。
第二,公文的格式十分重要。
虽说公文的格式分一般只有三到五分,但是其中奥秘远不止此。
公文对于很多进入过体制内以及专业和体制无关的考生来说其实是非常遥远的,毕竟平时大家刷视频打游戏都要权衡一下有没有时间哪来那么多心思还去读公文呢。
但这其实是不对的。
就拿行测来说,数量关系的题一题一分,可能要做上几百道题才能为你稳定增加一分(行测拿分既要会做这道题还要保证做题效率挤出时间);言语理解有的1分有的0.8分,答案近乎玄学,和出题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前期收益较高;资料分析一题一分,可以说是算得半死,而且第五小题想要拿分至多需要验证三个选项。
但是申论不一样,只要格式对了至少就有三分啊!三分一般相当于四题了,四题又相当于两千道的练习量!
所以说如果有时间,了解一下格式还是十分重要的。
可大家也都知道,同一个标准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那这个理解又该如何界定?
就像是写论文,即使是同一个格式大家对此的理解也会有些许偏差,更何况无法知道当年的评分标准,那该怎么看?
我认为主要可以看两个地方的:一是国家,国家怎么写就按那个格式,因为很多出题人也不太明白该按哪个标准,有的为了严谨往往会借鉴国家;二是出题地点,国考看国家的公文,省考看省级政府,事业看市级政府。
当然,即使大家都尽可能背下了许多格式,也仍然会遇到某些从未见过的情况。那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判断格式?
首先,如果明确是某类文种,就写“关于XX(发生事件)的XX(题目中所给文种)”。
其次,如果对方有称谓,那么就将称谓加上冒号顶格写,如“XX机关:”
之后,在结尾两行向右对齐写上自己的身份(或者机关)以及时间。
了解格式除了赚到格式分之外,更大的收益在于提供了一个解题思路。由于不同的格式内容都相差迥异,所以行文思路也有很大不同。
一旦遇上不了解的格式,明面上净损三分,其实文章牛头不对马嘴可能都被扣了十分,光是因为不了解格式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远不是行测做得累死累活可以弥补的。
第三,就是政府该不该道歉的问题。有些时候政府会出问题,但衡量有没有出问题的是法律是否允许,以及流程是否规范,有没有人性化执法。
对于政府来说法无规定不可为,对于人民来说法无规定即可为,如果不符合规定,那么该道歉就道歉,真要道歉也不要端着,就诚恳道歉,该解决的问题解决,该改正的改正,树立一个好的政府形象。
最后,就是注重文章的完整。题目中所给到的东西要尽可能的体现出来,有什么写什么,对于和文种相关的重点内容要分点阐述,其他的内容可以合在一起一段带过。注意逻辑顺序需要按照【回应】-【定义】-【背景】-【问题】-【对策】-【总结】-【感谢】-【号召】这样的顺序来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