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雇佣军助力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

赵静澜阿 2025-02-21 14:53:59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郑成功,原名郑森,1662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父亲是明朝水师总兵郑芝龙,外公是郑芝龙福建泉州老乡田川昱皇(原名翁立皇,移居日本后改名田川昱皇,妻子为日本人),6岁之前随母亲居住在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接受明朝招安后,郑森被接到福建泉州府安平。

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崇祯十七年(1644年,顺治元年)入读南京国子监,同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上吊自杀;明朝遗臣在南京拥戴朱由崧登基,改元“宏光”,史称南明政权;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豫亲王多铎攻占南京,宏光帝被俘,南明宏光政权灭亡。

南明宏光政权灭亡后,手握重兵的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郑芝龙将长子郑森引荐给隆武皇帝,郑成功被隆武皇帝所器重,赐他“朱”姓,赐名“成功”,人称“国姓爷”。

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不顾郑成功反对,接受他的老乡、清廷大学士洪承畴招降,归降清廷,郑成功率兵出走金门。但清廷征讨福建主帅博洛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不仅未给郑芝龙加官进爵,而是将郑芝龙及他的儿子一起押送到燕京,还率兵攻打郑芝龙老家闽南南安,郑成功母亲战乱中自杀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讯,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同年,清军攻克浦城、霞浦,南明隆武帝被俘,绝食而亡。南明桂王朱由榔继承,改元“永历”。

顺治六年(1649年),郑成功在金门承认永历帝,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王,人称郑成功为“郑延平”。

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从族叔郑彩、郑联手中夺取厦门,自此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基地,坚持抗清,期间多次拒绝清廷招降。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大军十七万,大举北伐,但大军在进入长江之前遭遇飓风,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厦门。

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再次率军北伐,连克镇江、瓜州,包围了南京,但他中了清廷的缓兵之计,兵败南京,再次被迫退回厦门。

郑成功兵败南京退回厦门后,郑芝龙旧部、在台湾给荷兰人当翻译的何廷斌带着台湾地图和荷兰军事布放情报投奔郑成功,何廷斌建议郑成功攻占台湾,以台湾作为根据地继续抗清。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留下长子郑经镇守厦门、金门,亲自带兵攻打台湾。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领400艘战船、25000余将士,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到达澎湖。三月三十日,郑成功率军从澎湖出发,在何廷斌的指引下,顺利抵达台湾台南鹿耳门。

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后,包围了荷兰人最重要的据点普罗民遮城堡,控制了赤嵌与热兰遮之间的海面,把荷兰守军围困在两个相互隔绝的据点里。

十二月十三日,战败的荷兰代表与郑成功签署投降协议。荷兰人在最后一任长官揆一的带领下撤出台湾,至此,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收复台湾作战路线图

收复台湾之战中的黑人雇佣军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殖民者扣关而入,许多非洲黑人也来到了中国。这些黑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被贩卖而来的奴隶;二是在殖民者的迷惑下,来华冒险的黑人。他们在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人的军队中当兵,是殖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黑人在殖民统治者中经济、社会地位低下,许多黑人不满遭受奴役的现状,加上明朝边疆将领的招降,许多黑人纷纷逃离虎口,寻找新的生活,其中许多人就逃到了南明的控制区。当时,东南沿海一带许多地方势力的军队中都有黑人士兵,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手下就有一支由黑人组成的部队。西方人撰写的《在华方济各会会志》中曾记载,这些黑人士兵是郑芝龙从澳门和其它地方招募过来的。

这支久经战场的黑人部队,在郑芝龙降清后,就追随郑成功继续抗清,其中,有一支黑人雇佣兵组成的洋枪队,还成了郑成功的贴身护卫。

郑成功在率军围困荷军、收复台湾时,积极开展整治攻势,利用投降的官兵去做劝降工作,分化瓦解荷军。荷军中也有很多黑人士兵,郑成功便派手下的黑人士兵同他们进行联络,策动他们投降。荷军中的黑人士兵属于奴隶士兵,平时备受荷兰殖民者的欺凌。在郑成功的政治攻势下,很多黑人士兵出城投降,加入了郑成功的部队。所以,黑人士兵对瓦解荷军的战斗意志起到了很重要的用。

郑成功手下的黑人火枪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