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春节档的表现,对肖战来说挺好的

沐恩说剧 2025-02-19 14:17:11
《射雕》春节档的表现,对肖战来说挺好的

肖战那部《射雕》电影拿了6亿票房但口碑不好,真让我开始思考这些流量明星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商务那么厉害,拍电影却总是差点意思,好像有钱也解决不了角色不合适这个问题,再牛的导演也救不了一个不适合的演员。

肖战这回春节档拍的《射雕》确实有点尴尬,虽然票房拿了6亿看着还行,但观众都在吐槽他演的郭靖太不像了,皱眉头的样子跟黄日华完全不是一个感觉,黄日华那会儿皱眉是憨厚老实,肖战皱眉就显得特别别扭,好像是硬塞进去的角色一样不自然,这可能就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电影放大银幕上,演员的缺点都被无限放大,任何表情不自然的地方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观众,对郭靖这个角色有很深的印象,看到肖战这个版本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不仅是外形不像,连神韵也差太远,虽然知道每个人理解不同,但这种经典角色确实很难超越前人。

肖战是有尽力的,但大概是底子不够扎实吧,演起来就显得有点用力过猛,那些台词说得太有凯申腔,就是那种刻意背台词的感觉,没有融入角色中,听着特别别扭,尤其是在电影院那么大的音响下,每一个不自然的咬字都被放大了,让人忍不住想吐槽他是不是演之前真的理解了郭靖这个角色,还是只是背了台词就上场了,感觉像是在应付差事,没有真正走进角色的灵魂,这种感觉特别明显,所以才会被很多人吐槽不像,其实不是演员不努力,可能就是真的不适合这个角色,勉强演出来效果也差强人意。

《抓娃娃》虽然剧情漏洞百出,逻辑经不起推敲,但沈腾马丽的喜剧功力确实厉害,即使是最荒谬的情节他们也能演得让人信服,那个富豪想让儿子体验穷人生活的设定虽然扯淡,但因为他们俩的表演太自然了,让人不自觉跟着剧情走,完全忘记了吐槽,这就是表演的魅力,能让观众忘记剧情的不合理之处,沉浸在角色创造的世界里,他们俩演技太好了,随便一个眼神或者动作都能逗笑观众,这种亲和力是长年积累下来的,不是靠流量就能取代的,所以才能把这么离谱的剧情都圆过去,最后还能拿到33亿票房,真的是演技的胜利。

《小小的我》也一样,剧情其实挺烂的,感情戏生硬得不行,尤其是易烊千玺和周雨彤那段,简直尴尬到脚趾抠地,还有那些突然就变好的母子关系,跟魔术一样莫名其妙就和好了,但易烊千玺的表演确实出色,他把那个脑瘫患者的细微动作都拿捏得很到位,眼神、表情、肢体语言都很精准,让人看了就觉得这孩子是真的下了功夫,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表演,而是真的理解了角色,把角色的内心世界都表现出来了,再加上姥姥那个角色的衬托,两个人的戏很动人,所以即使剧情不怎么样,观众还是愿意花钱买票看,因为这种走心的表演太少见了,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这两部电影之所以能成功,关键还是演员们的表演太出色了,能把烂剧本都演出彩来,这就是真功夫,不是靠脸蛋和粉丝量就能替代的,他们的表演让人忘记了剧情的不足,完全沉浸在角色里,这种表演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能让观众愿意原谅剧情的不足,因为他们看到了真情实感的表演,这种真诚的表演比完美的剧本更打动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票房奇迹,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很普通的故事反而大火。

肖战在《射雕》里的问题就是这样被放大的,他的台词功底不够扎实,咬字发音虽然规整,但就是没有感情,像是在读课文,尤其是那些经典台词,说得太刻意了,没有融入角色,观众听着就别扭,再加上他的形象与郭靖的憨厚老实相去甚远,那种侠义之气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台词说得再漂亮也没用,因为感受不到角色的灵魂,这些问题在大银幕上被无限放大,所以观众才会那么不满意,不是说肖战不努力,而是电影这个媒介太残酷了,它会暴露演员的所有问题,没有任何遮掩的余地。

相比之下,真正的老戏骨在电影里反而更能发挥,因为他们的基本功扎实,表演自然流畅,不会因为紧张或者不适应而出戏,反而能利用大银幕的特性,把角色的细微情感都展现出来,这就是功力的差距,也是为什么有些演员能在电影里大放异彩,而有些则暴露了各种问题,电影不会骗人,它只会如实地把演员的一切都展现给观众,好的坏的都一清二楚,这可能就是很多流量明星害怕拍电影的原因吧,因为那意味着要真刀真枪地接受检验,没有任何包装和修饰,所有的问题都会被暴露无遗。

易烊千玺就很会给自己挑戏,明明长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但他选的角色总是特别适合自己,知道自己不是那种能在大片里担纲主角的脸,所以选择了那些能发挥自己特点的文艺片,像《奇迹笨小孩》这种,虽然不是大制作,但因为角色适合,反而演得特别动人,票房也不错,这就是会挑剧本的优势,知道自己能驾驭什么样的角色,不硬往自己不擅长的方向上靠,结果反而赢得了好口碑和不错的票房,这种自知之明其实挺难得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

于适也是个例子,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但他偏偏选择了那些有挑战性的角色,哪怕是小成本的文艺片也敢接,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积累实力,而不是靠脸蛋吃一辈子饭,他在《我的阿勒泰》里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不是大片,但因为角色适合,演得非常出色,这种敢于尝试的精神其实很可贵,说明他不只是想当个花瓶,而是真的想在演艺圈有所成就,想用作品说话,而不是靠流量和热度,这种想法在现在这个追求快速成名的时代真的很难得,值得尊敬。

反观肖战,虽然一直在努力,但选角方面确实有点问题,他的外形更适合都市爱情剧,偏偏去演《射雕》这种武侠片,角色跟他八字不合,怎么演都别扭,这就是没选对剧本的后果,他可能应该像易烊千玺那样,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哪怕是小成本的文艺片也好,只要能展现自己的特点,总比硬演不适合的角色要好,毕竟观众看电影是看角色,不是看明星,如果角色演得不像,再大的明星也会被吐槽,这是电影的残酷之处,它不会因为你是顶流就对你网开一面,反而会更苛刻地要求你,因为你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自然要承担更多的期望和批评。

挑剧本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演员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能驾驭什么样的角色,不要盲目接戏,尤其是那些经典IP,如果自己不适合,硬接只会自取其辱,不如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哪怕不是大IP,只要演得好,观众一样会买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演员虽然不是顶流,但作品口碑一直很好,因为他们会挑戏,知道什么角色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追求热度和流量,这种理智的选择其实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说到底,演员的成长还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一部电影拍不好不要紧,关键是能从中吸取教训,肖战这次的《射雕》虽然口碑不佳,但至少让他认清了自己的定位和不足,这对未来的发展反而是好事,知道自己的短板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改进,而不是一味沉浸在顶流的光环里,以为一切都理所当然,其实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重的是作品和表演,而不是流量和热度,所以真正的好演员都是靠作品说话的,而不是靠话题度和热搜。

肖战以后可以尝试一些更适合自己的角色,不一定非要演经典IP,可以找一些原创的好剧本,或者是能发挥自己特点的角色,哪怕是小成本的文艺片也可以考虑,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硬往不擅长的方向上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积累实力和口碑,成为一个有作品的演员,而不仅仅是一个有流量的明星,这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只要方向对了,总会有好结果的,毕竟演员这个行业靠的就是积累和沉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希望肖战能从《射雕》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毕竟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和成长,重要的是不要被眼前的挫折打倒,而是要从中学习和进步,这样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站稳脚跟,成为一个真正有实力和作品的演员,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流量明星,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智慧和勇气,但只要方向对了,结果往往不会太差。

我们总觉得流量明星有粉丝撑腰,可是在电影院这种地方,粉丝的力量其实很有限,因为电影票价不低,大多数观众不会因为一个明星就去掏钱,他们看重的是故事和表演,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电影虽然主演很红,但票房和口碑依然惨淡,因为观众用钱包投票,他们只为好的内容买单,而不是明星的脸蛋,这一点在现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尤为明显,再大的明星如果作品不行,观众也不会买账,这就是市场的残酷性,它不会因为你是顶流就对你格外宽容,反而会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你。

肖战这次的《射雕》虽然有一定票房,但口碑不佳,这说明粉丝确实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号召力,但要真正在电影圈站稳脚跟,还是需要好的作品和表演来支撑,不能只靠粉丝消费,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因为粉丝的热情会消退,但好的作品会长久流传,所以真正聪明的演员都是用作品说话,而不是靠流量和话题度,这样才能在这个变化莫测的行业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而不是昙花一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明星都非常重视作品的质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让自己的演艺生涯更长久,更有价值。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剧本、导演、演员等多方面的配合,单靠一个明星是撑不起一部好电影的,如果其他方面有短板,再大的明星也救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大制作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电影不是一个人的秀场,而是一个团队的作品,需要各个环节都配合得当,才能呈现出好的效果,这一点其实挺残酷的,尤其是对那些习惯了在个人秀场上发光发热的明星来说,他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种团队合作的模式,学会如何在整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表现,这是一个成熟演员必须学会的课题。

1 阅读:4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4

用户10xxx24

9
2025-02-19 16:12

成本5亿,6亿多票房,回本15亿,就算按总票房7亿计算,还巨亏8亿,小编竟然还说《雕》票房看着还行,也是醉了[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