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知名主持人白岩松谈起对儿子白清扬的教育时说过:“我从他上学起就强调,我不希望你考第一名。”
那时,孩子听到爸爸、妈妈居然没有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严格要求,感觉一身轻松。因此,对爸妈安排的每日主动做完作业、复习和预习都非常积极主动。
后来,白清扬参加中考,成绩公布那天,当白岩松得知他虽然也考了高分,但并非第一名的时候,还非常高兴地夸赞他:“考得真好,而且还考得不是太好。”那时,白清扬终于忍不住问爸爸:“您不希望我能考上北京最好的高中吗?”
而白岩松则回答他:“我不希望你将人生当成一场竞技,只为追求考取第一名的成绩而忽略了许多美好。更何况我认识那么多成功人士,从他们的经验看来,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并非是第一名。而且第一名虽能风光一时,一旦从那个位置摔下,很可能是一种磨难。”
或许就是白岩松这种“成绩好”,但并不用拼到最好的教育态度,让儿子一直能以乐观、轻松且积极的心态保持班里中上游的水准,如今也顺利被英国伦敦名校录取。
其实,根据《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可知,高考状元从重点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与大众普遍的期望相差较大,大多数人并没有成为领域里的“顶尖人才”。而这一切的背后,很可能是“第十名效应”效果。
弄懂“第十名效应”是什么,帮助孩子更优秀“第十名效应”是指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上游,虽不是第一名,但也在前十名左右,而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等才能方面比第一名更优秀,未来能成为行业顶尖人才的可能性也更大。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相比于第一名为了保持顶峰位置,往往会花费更多时间在课本学习的事情。而对于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孩子,会有更多时间阅读其他书籍,拓宽知识面。
且因为这些孩子并没有执着于追求第一名,只要维持中上成绩,便能挪出多余时间参加文艺活动、体育项目等,既能保证拥有强健的体格,也能培养更多才艺、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这对于未来在职场中,是非常重要的优势。正如美国成功学专家卡耐基所说:“一个人能获得100%成功,专业知识只占据15%,剩余的85%主要依赖人际交往能力。”
巴菲特在哈佛大学授课时说过:“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往往并非上学时总能考第一名的人。”而台湾省知名作家林清玄更是在《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一书里指出,世界上的众多精英并非是班里成绩最顶尖的人,如马云、丁磊、马化腾等在读书期间,从来没有考过第一、二名。
《穷养富养不如慢养》这本书中写道:长期处于第一名的孩子一旦有1、2次没能保住这个位置,很可能心态失衡。又或是出了社会,因为自己不再是顶尖的存在,很可能经受不住打击,很难在职场发展得风生水起。因此,养孩子,更重要的是慢养,培养各项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只盯着成绩。
如何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希望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就要在借鉴“第十名效应”的基础上,培养更多有利的能力!在这点上,《穷养富养不如慢养》中提到,培养孩子的七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些能力,也是决定孩子以后是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首要因素。比如,
比如,注重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不仅是卡耐基提出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发展心态学家埃里克森也认为,如果能在孩子5岁前引导他理解情感、表达情感,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关乎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的生存状况。
《穷养富养不如慢养》中对于儿童社交,提到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娱自乐、萌芽阶段、过渡期和合作期,这些阶段中,应该如何养育孩子,提供哪些帮助,都写的非常清楚。家长可以作为参考,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
同时,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如带他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参加集体活动等。注意鼓励、肯定孩子与人交往的举动,让他觉得这是令他开心的事情,继而不会感到胆怯,积极主动进行交际。
除了这些,《穷养富养不如慢养》还有一些其他的养育提示,如何让孩子保持自己的成长节奏,如何不慌不忙解决孩子成长带来的挑战,如何利用游戏力,帮孩子提升各项能力。
那些我们养育中,可能还会遇到的困惑,书中都有详细的解答。作者认为,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人生的沉淀,慢慢来,不一定是很坏事情,走得慢一点,走得稳一点,孩子会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慢一点养育孩子,不一定是坏事情。你和孩子,都有成长的机会,你和孩子,都有成长的机会。
枕边育儿寄语:
古代的状元们入仕后,也未必都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名臣良相。家长们与其一味关注孩子能否考得第一名,不如注重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及美好品行,让他们在未来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