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竞秀区:魅力之地的多面风华,每一页都书写着独特的故事。

晨曦微露晨曦居 2025-01-24 13:15:16

一、引言

在保定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中,竞秀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地处保定主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不仅承载着保定的政治、经济重任,更是文化与生活的汇聚之地。这里既有繁华热闹的都市景象,又有宁静质朴的乡村风光;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着创新发展的时代气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定市竞秀区,探寻它的独特风貌与无限可能 。

二、历史变迁:岁月雕琢的城市印记

竞秀区的历史,是一部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精彩篇章。它的名字,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竞秀” 之名源于历史上著名的保定八景之一 “狼峰竞秀”,在天气晴朗之时,登上保定西城墙,便能将位于保定市区西北 35 千米处狼牙山的雄伟身姿尽收眼底 。原新市区地处保定市区西半部,靠近狼牙山,且辖区内有 “竞秀公园”,故而在 2015 年更名为竞秀区,这个名字既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又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

追溯到 1959 年 12 月,保定市设立路西区,这便是竞秀区的前身,当时的路西区下辖城市人民公社 7 个分社,99 个生产队,初步构建起区域的行政基础。然而,在 1960 年,路西区并入保定市区,行政区域发生了第一次较大的变动。直到 1961 年 7 月,保定市区撤销,在环城西路以西的市区建立新市区,这一区域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下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空间格局基础。

1987 年 11 月 17 日,根据国务院函字(87)161 号文件批示,保定市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将韩村、南奇、颉庄、富昌四个乡划归新市区 。这次调整使得新市区从单纯的城区扩展为城乡结合的城郊型市辖区,区域面积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其后续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也成为新市区发展的新方向。

1999 年 2 月,经省政府批准,市政府再次对部分县、区辖域进行调整,新市区增设江城乡、大马坊乡,进一步扩大了行政区域范围,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时期,新市区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008 年 12 月,根据市委保发【2008】21 号文件精神,新市区大马坊乡、韩村乡大边坨村划给高新区托管,这一举措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调整,有助于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和产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得新市区在产业布局上更加科学,能够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到了 2015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新市区正式更名为竞秀区,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标志着区域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定位和目标。2020 年 12 月 25 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下发批复函,同意江城乡撤乡设立大激店镇,这一变化进一步优化了竞秀区的城乡结构,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提升了乡镇的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

三、地理风貌:平原与水系交织的景致

(一)地理位置

竞秀区地处保定市区的核心位置,东与莲池区交界,犹如一对紧密相连的伙伴,共同构成了保定主城区的繁华景象;西、北与满城区接壤,山水相依,地缘相近;南与清苑区毗邻,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频繁,共同推动着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它地跨东经 115°21′—25′,北纬 38°51′—56′,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节点。从这里出发,北偏东距首都北京市仅 141 千米,乘坐高铁,转瞬即达,便捷的交通让人们可以轻松融入首都的繁华;东北距天津市 155 千米,与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联系紧密,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南偏西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 124.8 千米,在省内的经济协作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石家庄在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

(二)地形地貌

竞秀区地处河北平原西部,这里的地形地貌犹如一幅独特的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西依太行山,那雄伟的山脉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为竞秀区阻挡了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和冷空气;东临冀中平原,广袤的平原一望无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北 20 公里便是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那里山峦起伏,景色秀丽,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全境属大清河水系冲击扇中下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仿佛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平铺在大地上,局部略有起伏,就像绒毯上的微微褶皱,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总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倾斜,形成了千分之一的坡降,这种缓慢的倾斜使得水流能够自然地流淌,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便利条件。境内地面高程最高为 29.4 米,在西北郊的一亩泉村,这里仿佛是大地的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周边的美景;最低为 17.1 米,在东北边界的陈庄村,高低之间的落差,让竞秀区的地形更具层次感。

竞秀区的地形地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单元类型。洪积、冲积扇平原区,由于大清河系上游的西北山前界河和北部漕河出山后河水东泄,夹带着大量泥沙呈扇形带状摆动,就像大自然挥动着巨大的画笔,在大地上描绘出独特的图案,流域形成了若干长短不一、宽窄各异的指状缓岗。这些指状缓岗曾经是大地的独特印记,但经长期耕作和平整,已不复存在,仿佛被岁月的橡皮擦去了痕迹。缓岗之间自然分布着不同面积的扇间洼地,土壤发育为褐土类型,这种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山前溢水带区,由于山前特殊水文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水溢出地面,就像大地的泉水精灵纷纷涌出地面嬉戏,在一亩泉村及其南、西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亩泉、黑风泉、鸡距泉、五花泉、联珠泉和红花泉等诸泉。这些泉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是大自然赐予竞秀区的珍贵礼物。泉水带区土壤发育为潮土类型,这种土壤水分充足,透气性好,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

(三)气候特征

竞秀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排的一场四季交响曲。春季干燥多风,微风轻拂,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大地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夏季炎热多雨,阳光炽热,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季凉爽少雨,天空湛蓝,气候宜人,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好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冬季寒冷少雪,大地银装素裹,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童话世界。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让人能够深刻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多样性。

竞秀区年平均气温为 12.3~12.7℃,7 月份气温最高,仿佛是夏天奏响的最强音,此时阳光炽热,人们纷纷寻找清凉的地方避暑;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 4.1℃,寒冷的空气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年日照总时数为 2223~3042 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 58.6%,充足的阳光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保障,也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年无霜期 167—231 天,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能够有足够的生长时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年平均降水量 566 毫米,春季、秋季雨水稀少,甚至数月无雨,仿佛大自然在这两个季节按下了静音键,让大地稍作休息;雨水多集中在 6—8 月间,占年降水量的 75%,此时的大地就像一个口渴的孩子,尽情地吮吸着雨水的滋润;冬季降雪多在农历腊月、正月,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带来了一片宁静和祥和,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惊喜。

四、经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共进

(一)雄厚的工业基础

竞秀区的工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 “一五” 期间,著名的 “西郊八大厂” 便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了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石。保定钞票纸厂(六〇四),作为生产多品种高级纸的大型企业,始建于 1956 年,1959 年开始陆续投产,1964 年通过国家验收,如今依然是我国钞票纸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基地,拥有 5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保定化纤厂于 1957 年 10 月兴建,1960 年 7 月 1 日正式投产,作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化学纤维联合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厂家之一,其主导产品 “天鹅” 牌粘胶长丝的物理、机械及染化指标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

保定热电厂 1956 年 3 月选址,1957 年 10 月国家建委批准工程设计,1、2 号机组采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设备,1958 年 4 月 10 日动工兴建,1960 年 2 月 13 日,1 号机组并网发电,成为我国自行设计的河北省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联产企业,为城市的电力供应和供暖做出了重要贡献。保定第一棉纺织厂 1958 年 5 月 8 日开始兴建,7 月 28 日试验车间纺出第一捆纱,9 月 1 日织出第一匹布,填补了保定地区不能用机器生产纱布的空白,在纺织产品生产、经营业内负有盛名,获得过省部、国家级荣誉称号 100 多项,曾连续多年名列全国棉纺织行业 50 强 。

保定第一胶片厂经中国、苏联、民主德国三方专家在多地深入考察,最终选址在保定西郊一亩泉河畔,1958 年 7 月 1 日破土动工,1959 年 7 月 1 日生产出首批黑白电影正片,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电影胶片的历史,如今已发展成为乐凯集团。保定变压器厂 1958 年 10 月 28 日动工兴建,打破北方冬季不能施工的惯例,获得周恩来总理点名称赞,1959 年初第一台产品问世并安装,1960 年 8 月 1 日正式投产运营,是全国三大大型变压器产地之一,产品销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现发展为天威集团 。

保定蓄电池厂(四八二)1958 年 10 月兴建,1961 年正式批量生产,是全国唯一的陆海空三军起动铅酸蓄电池定点生产厂,现发展成风帆蓄电池集团,在铅酸蓄电池领域依然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保定铸造机械厂始建于 1957 年,是国家机械委铸造机械大型骨干企业,曾是中国最大的制造机械生产厂家 。

这些国有、集体工业企业,不仅在当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竞秀区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工业生产经验和技术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竞秀区的工业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

(二)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竞秀区作为保定市的核心区域,拥有着繁华的现代服务业。辖区内集中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众多区域性金融总部,这些金融机构犹如城市经济的血脉,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企业的融资贷款到居民的储蓄理财,金融总部的存在使得资金能够在区域内高效流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万博广场、茂业百货、中银酒店等多家商贸餐饮企业汇聚于此,形成了全市最活跃的核心商圈之一。万博广场作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每天都有大量的消费者前来购物和娱乐,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商业氛围。茂业百货以其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优质的服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成为了人们日常购物的首选之地。中银酒店则凭借其高端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接待了众多商务人士和游客,为区域的商务活动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这些商贸餐饮企业的集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仓储、广告等。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劳动力前来就业,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区域的繁荣。核心商圈的繁荣,还提升了竞秀区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使其成为了保定市的商业名片 。

(三)重点项目的推动力量

2024 年,竞秀区确定了 32 个市级以上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教育、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

在教育领域,包括 5 个重点项目,其中 4 个为安置区配套学校。泽秀学校位于竞秀区大祝泽村,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九年一贯制配套学校,由竞秀区政府投资建设,总投资 3.9 亿元。这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学校,将极大地提升安置区的教育教学品质和标准,改善辖区内居民子女上学的条件,有效缓解当地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区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

在产业升级方面,大唐保定热电厂 2X350MW 热电项目已提前竣工。该项目总投资 30 亿元,总占地面积约 175 亩,规划建设 2 台 35 万千瓦超临界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切缸零出力技术,同步建设废水零排放及循环水回用系统。目前已通过 168 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 35 亿千瓦时,供热能力 722 兆瓦,采暖供热面积 1604 万平方米,将极大改善保定市的冬季供暖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了能源产业的升级 。

同期正在建设的产业升级项目还包括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5000 万平方米多功能涂布复合材料技改扩建项目、河北求实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医用无菌耗材生产研发基地、保定云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竞秀区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

在民生改善方面,保定市竞秀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和竞秀区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备受市民关注。竞秀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总投资 1.5 亿元,占地 39.8 亩,总建筑面积 20000 平方米,主要建设门诊楼、住院楼、医技综合楼等,同时购置配套医疗设备,建设信息化工程平台。竞秀区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总投资 2.2 亿元,主要建设功能包括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孕产保健门诊用房、医技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辅助用房等,同步实施道路广场、绿化等配套工程。两所医院新建项目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为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竞秀区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服务保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各项目建设单位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

(四)税收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为了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竞秀区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该政策再度升级,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 75% 统一提高到 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

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服务于通信网络建设与信息系统集成领域,为顺应智慧应用快速发展,以智慧杆系统为依托,积极延伸打造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涉足新兴的低空经济领域。然而,由于项目数量多、覆盖地区广,企业前期投入巨大,资金流面临较大压力。了解到该企业的实际问题,竞秀区税务局在企业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 75% 提升至 100% 的基础上,商定企业于 10 月份预缴期提前享受该政策。经核算,2024 年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符合加计扣除的研发支出达 4000 万元,享受全额加计扣除,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轻装前行、自主创新拓展了空间 。

竞秀区税务局还主动上门服务,实地走访企业 3000 余户次,为企业提供 “一对一” 精细化辅导,实现 “政策找人” 和 “政策上门”,帮助企业及时进行扣除申报,确保让税惠红利从 “纸上” 落到 “账上”。通过这些举措,竞秀区税务局不仅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还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五、文化特色:底蕴深厚的多彩画卷

(一)历史文化遗迹

一亩泉,作为保定的 “母亲河”,承载着这座城市千年的历史文化记忆,在保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据《畿辅通志》记载,“一亩泉” 皆发源于易水岭之渝河,地下伏流而来。它原叫西塘泊,是保定八景之一 “鸡水环清” 的源头,曾经清泉四溢,水色清澈,“珠玑万斛涌泉根” 便是对其昔日盛景的生动描绘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亩泉不仅为保定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保定人,还孕育了独特的泉文化。这里的泉水甘冽清甜,为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使得保定地区的农业得以繁荣发展,成为了北方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同时,一亩泉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

一亩泉还与保定的工业发展紧密相连。在 “一五” 期间,著名的 “西郊八大厂” 选址在一亩泉河畔,正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水资源。这些工厂的建立,为保定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保定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向工业城市的转变 。

然而,上世纪 70 年代,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等原因,一亩泉干涸断流,曾经的美景不复存在。为了重现一亩泉的盛景,2021 年 12 月,竞秀区政府与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签约,规划投资约 56.5 亿元,启动了一亩泉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该项目主要建设泉水复涌、活态博物馆群(一亩泉博物馆、乡村振兴馆、红色文化馆、二程书院、非遗文化街区)、桃莓产业园、生态修复示范区、乡村振兴展示区、农旅融合体验区、水系整治、景观绿化、智慧工程等项目内容 。

目前,一亩泉项目区内,老字号企业望湖春、小放牛餐饮等已入驻,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生产加工流水线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根据规划目标,未来的一亩泉将重现活泉绿水的美丽盛景,成为保定市 “十四五” 期间河道治理、生态补水和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典范,也将成为竞秀区乃至保定市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

(二)体育文化成就

竞秀区堪称体育冠军的摇篮,这里走出了 12 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如郭晶晶、钱红、庞伟、李冰洁等,他们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3 位亚洲冠军也从这片土地崛起,在亚洲体育赛事中展现出竞秀区体育健儿的卓越风采 。

凭借在体育领域的突出成就,竞秀区先后荣获 “河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河北省首批冰雪运动示范区” 称号,在 2019 - 2021 年,连续三年被评为 “河北省体育工作最佳区”,2021 年更是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23 年获批 “河北省首批体教融合标杆区创建单位” 。

竞秀区在体教融合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竞秀区的体教融合便已起步,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已构建起一套完善的训练、成长、赛事体系 。在训练体系上,创新发展,实现了从 “一校一品” 到 “一校多品” 的转变。区内 30 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已有 24 所与 40 家社会俱乐部实现合作,引入专业的体育师资和训练资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样化的体育项目 。例如,天鹅小学与保定猎隼轮滑滑冰俱乐部合作,建成了全市首个标准 200 米环形轮滑、速滑训练(比赛)场地,从一年级开设轮滑特色班,实现专业训练和普及训练的结合,近两年向保定市轮滑滑冰队输送队员 40 人以上 。

成长体系方面,竞秀区建立起小、初、高各学段 “一条龙式” 的人才培养链条,确保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学校可选、有项目可练,青训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中学与小学都实现 “一校多品”,增加了体育项目匹配的可能性,让孩子们升学后继续训练更容易 。同时,将 6 所体教融合开展成效较好的中小学列为 “新型体校”,给予体校在招收专项突出学生时额外名额,保证孩子训练的连续性 。

在赛事体系上,竞秀区分学段跨区域组织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竞争意识。从班内对抗赛到全校比赛,再到区域内的赛事,形成了多层次的赛事体系。例如,乐凯小学二年级三班组织 50 米蛙泳班内对抗赛,表现优秀的同学将代表班级参加全校游泳比赛,这种层层选拔的赛事机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体育竞技中,提升了他们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 。

(三)民俗文化传承

保定老调又称 “老调梆子”,起源于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 “河西调”,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且生、净两行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而得名。保定老调的剧目内容丰富,多以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为题材,其来源主要有改编当地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杨家将》等 。它的唱腔高亢激昂、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保定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河北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承载着保定悠久的历史文化。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地接京津,咽喉南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饮食文化不断发展演变。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以保定府为中心形成的官府菜肴,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清代日臻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直隶官府菜系 。直隶官府菜选料精良,烹饪技法多样,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菜品讲究造型美观、口味醇厚,如李鸿章烩菜等,不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 。

保定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由杨禄禅老先生在清王府内传给载濂、载漪、富周等人,后由府内派传人萧功卓中兴于保定。由于传习地点和修习者身份的特殊性,这套太极拳被称为 “府内派” 。它是一套系列拳术,包括《十三总势》《大架》《老架》《小架》《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等。保定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动作舒展大方、柔和缓慢,注重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

六、特色美食:舌尖上的竞秀区

(一)王家灌肠

王家灌肠拥有百年历史,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味。它选用优质猪肠和绿豆淀粉,再加上数十种天然调料,经过精心制作而成。当你咬下一口,那独特的口感瞬间在口腔中绽放,劲道弹牙的质地,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每一丝滋味都仿佛是大自然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就像在嘴巴里开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美食派对,各种美味相互交织,刺激着你的味蕾 。

(二)白马寺素饼

白马寺素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传说它原来是寺里僧人方便携带食用的面饼。它的口感酥脆,当你轻轻咬下,那清脆的声响仿佛是素饼在诉说着它的故事。与此同时,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瞬间钻进你的鼻腔,勾动着你的食欲,让你一块接一块,根本停不下来。这种独特的香气,既有面粉烘焙后的麦香,又融合了素饼制作过程中添加的各种天然香料的芬芳,每一口都是对传统美食的致敬 。

(三)酱牛肉

酱牛肉选用的是上好的牛腱子肉,这部位的肉肉质紧实,纹理清晰,是制作酱牛肉的绝佳选择。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心酱制,每一块牛肉都充分吸收了酱料的精华。入口时,肉质鲜嫩多汁,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口中释放出鲜美的汁水。那浓郁醇厚的酱香,更是在舌尖上久久回荡,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下酒菜,搭配一杯美酒,享受悠闲的时光;还是作为下饭佳肴,与米饭相得益彰,都能让人吃得心满意足 。

(四)炸酱面

炸酱面是保定人餐桌上的常客,面条劲道有嚼劲,每一根都仿佛充满了生命力。酱料丰富多样,选用猪肉末和黄酱一起炒制而成,炸酱香醇浓郁,香气四溢。再搭配上黄瓜丝、胡萝卜丝、葱花等各种新鲜蔬菜,以及适量的肉类,营养均衡。当你将面条与酱料充分搅拌,每一根面条都裹满了浓郁的酱汁,一口下去,那浓郁的酱香味瞬间在口中散开,满足感油然而生,仿佛能把隔壁小孩都馋哭 。

(五)八角脆饼

八角脆饼历史悠久,是竞秀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它的口感香脆可口,咬上一口,酥脆得直掉渣,那独特的声音仿佛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其独特的香气在嘴里散开,这种香气是由面粉、八角等多种原料经过特殊工艺烘焙而成,既有面粉的原始麦香,又有八角带来的独特辛香,给味蕾带来一场奇妙的旅行。无论是作为日常的零食,还是搭配一杯清茶,都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

七、旅游景点:休闲与文化的胜地

竞秀区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传承和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一)大激店古戏楼

大激店古戏楼始建于清光绪 16 年(1890 年),位于大激店村东西大街中段北侧,坐南朝北。它的建筑造型独特,高高的戏台用巨型石材砌成,前明后暗,前低后高,前窄后宽,呈品字型结构 。这种独特的设计,既保证了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清晰地观看演出,又使得声音能够更好地传播。

戏楼上场门原有 “水中月,镜中花” 的大字,同后楼两边的 “古金通鉴,风雅遗音” 的匾额相互辉映,为古戏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题字和匾额,不仅是对戏曲艺术的赞美,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正对戏楼北面有庙宇一座,保存较好,戏楼和庙宇组成小型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虽小却不失其庄严雄伟之气魄。这种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戏曲艺术的重视,也为当地的文化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场所。

戏楼后台墙壁上,至今还遗存着 “光绪二十一年常胜班高老春、王老彦,保阳班恒庆奎,荣庆班” 的字迹,这些字迹是研究清末戏剧史的宝贵资料,它们见证了古戏楼曾经的辉煌,也让后人能够了解到当时戏曲演出的情况 。1993 年,大激店古戏楼被列为保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是对古戏楼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如今,大激店古戏楼依然屹立在大激店村,它不仅是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家园,也是游客了解保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

(二)竞秀公园

竞秀公园始建于 1958 年,始为苗圃,后经不断改建为 “工人公园”,1988 年 5 月 1 日正式定名为 “竞秀公园”,意为与狼峰竞秀 。1987 年被列为保定市重点建设项目后,经过两年大规模建设,于 1989 年底,大部分土建工程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1999 年 9 月,竞秀公园被纳入《中国名园》艺术,2021 年 12 月被评为 “河北省五星级公园” 。

园区占地 18.53 公顷(278 亩),其中水面约 3 公顷。全园共有山体、湖、岛、桥、道路、观景平台、亭、廊、水榭、大型景观等 12 类景点,以及入口区、游乐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碑刻展示区、休闲健身区、植物科普区、精品景观区、山水景观区、滨水景观区、管理区十个功能区 。

公园的景点布局合理,立意新颖,以植物造景与园林建筑相结合,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寓古城文化于建园之中。全园绿化面积为 77.5%,水面 18%,建筑 1.9%,道路、广场 2.6%,全园露地栽植植物达 5 万余株(丛),共 57 科、109 属、174 种,年游人量百万人次 。

在游乐活动区,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如过山车、旋转木马等,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堂;安静休息区则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设有长椅和亭子,供游客们休息和放松身心;植物科普区种植了各种珍稀植物,并设有科普展板,向游客们介绍植物的种类和生长习性,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

竞秀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举办过各种展览活动,如 “古帝王造像艺术展” 等,为提升保定市的城市形象做出了贡献 。同时,它也是市民们锻炼身体、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许多市民在这里散步、跑步、打太极 。

(三)其他景点

鲁岗公园是由 “垃圾山” 变废为宝建成的,冬日里翠绿松柏充满生机,是周边市民休闲运动的后花园。公园在入口绿色场馆内开设自然学堂,成为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知识宝库,将自然学堂与现有资源有机整合,构建有吸引力、有特色的研学实践基地,使市民朋友走进自然,畅享园林绿色场景 。

北湖公园拥有青山绿水,林荫道和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是休闲娱乐和欣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沿着湖边散步,欣赏美丽的湖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游玩游乐设施,享受亲子时光 。

九亩竹院耕读美术馆是一处以竹为主题的艺术空间,集展览、创作、教育、交流于一体。馆内展示了许多与竹有关的艺术作品,如竹雕、竹画等,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竹文化的魅力 。

直隶餐饮文化博物馆展示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收藏了大量有关直隶地区餐饮的文物和实物。馆内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直隶地区餐饮文化的发展历程,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背后的历史文化 。

八、结语

竞秀区,这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美食、自然与人文的城市,宛如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书写着独特的故事。它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蓬勃发展展现出无限的活力,丰富的文化特色传承着先辈的智慧,诱人的美食让人回味无穷,迷人的旅游景点则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 。

无论是漫步在古老的大激店古戏楼,感受历史的韵味;还是在竞秀公园中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亦或是品尝一口地道的王家灌肠,让味蕾沉浸在美食的世界里,竞秀区都能给你带来独特的体验 。

如果你渴望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品尝美味的佳肴,欣赏美丽的风景,那么竞秀区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快来竞秀区吧,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相信你一定会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流连忘返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