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心凌穿着20厘米高跟鞋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排练演唱会的视频冲上热搜时,距离她450公里外的台北仁爱小学四年级教室里,一群小学生正蹲在地上打包麻六记酸辣粉。这场由汪小菲8岁儿子小菻菻掀起的“跨省代购风暴”,让本该无忧无虑的寒假变成了商业实训营——上海家长收到孩子从台北寄来的酸辣粉时,纸箱上歪歪扭扭的“小汪总严选”贴纸,成了2024年开年最魔幻的亲子互动现场。
这个被同学称作“移动的麻六记展销会”的星三代,转学第一天就展现出惊人的控场能力。当其他孩子还在用奥特曼卡牌社交时,小菻菻从书包里掏出三盒不同口味的酸辣粉,站在讲台上开启沉浸式带货:“这个番茄味是我奶奶亲自调的,牛肉味放了两包肉酱,你们寒假去上海玩记得找我爸酒店,床垫比酸辣粉还好睡!”据班导林老师透露,原本计划寒假组织户外教学的班级,最终变成了“上海商业考察团”,37个孩子里有28个报名参加,家长群为此紧急召开了三次线上会议。
这场校园商业运动的背后,是汪家三代人教育观的集中投射。张兰在直播间展示孙子用儿童手表指挥同学分装酸辣粉的视频时,眼尖的网友发现小菻菻手腕上戴的并非儿童定位手表,而是能查看股票行情的智能设备。当被问到“为何要教小学生做生意”,这位商界铁娘子笑着回应:“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背出供销社所有商品批发价了。”而汪小菲被拍到带着儿子参加投资人饭局的照片,更让#该不该让小学生学看财报#的话题在知乎热榜挂了三天。

上海长宁区某私立小学的应对措施,意外让这场商业浪潮有了现实对照。五年级的雯雯把家里闲置的乐高玩具带到学校拍卖,用赚来的钱批发葱油拌面在小区摆摊,周末两天净赚2376元。她的母亲在家长群分享经历时感慨:“现在孩子玩的已经不是过家家,是真人版大富翁。”长三角教育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上海10后小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较五年前增长420%,其中76%的案例涉及新媒体运营或实体商品交易。
当台北家长纠结该不该让孩子参与跨省代购时,上海虹口区教育局率先做出反应——在全区小学推广“财商实践课”,要求孩子们用20元本金完成为期两周的生存挑战。这项被戏称为“迷你版富豪变形记”的课程,意外捧红了建襄小学的“葱油饼西施”组合。两个五年级女生靠着祖传配方和抖音直播,把摊位日营业额做到1800元,直播间在线人数峰值时甚至超过某些腰部网红。

这场从娱乐圈蔓延到教育界的商业启蒙运动,在短视频平台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二次创作。有博主把张兰直播带货、小菻菻校园推销、汪小菲酒店床垫广告剪成《汪家商业帝国编年史》,配上《继承者们》BGM后播放量突破800万。更魔幻的是台北某小学的实践作业——老师要求孩子们分析麻六记的SWOT模型,有学生在劣势栏写道:“小汪总转学后货源可能中断。”
在这股热潮中,真正的风暴眼其实藏在看似平静的家长群里。当小菻菻同学家长晒出孩子用代购赚的钱买的Switch时,北京海淀区某重点小学的妈妈连夜整理出《少儿MBA必读书单》。而杭州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引发全场沉默:“我们当年比拼的是奥数奖杯,现在孩子较量的是流水数据,到底哪种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站在虹桥机场看着孩子们托运酸辣粉箱子的汪小菲或许没意识到,他儿子无意间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正在重塑两代人的成长轨迹。当10后们熟练使用“私域流量”“选品逻辑”这些词汇时,当年那些为集齐小浣熊水浒卡省下午饭钱的孩子,突然在抖音评论区集体怀旧:“我们吃辣条看星座,他们卖酸辣粉讲ROI,这届小学生赢麻了。”

教育学者周轶君在专栏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当商业基因撞上童年,我们既不必神童化一个8岁孩子,也无须妖魔化一次校园实践。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成人世界投射在稚嫩肩膀上的欲望滤镜——那些急着给孩子贴上‘下一个张兰’或‘小汪小菲’标签的人,或许该先想清楚自己期待的是教育成果,还是商业奇迹的代际复刻。”此刻上海外滩的霓虹依旧闪烁,而某个教室里,被同学围着追问下周选品计划的小菻菻,正偷偷把奶奶新寄来的火锅底料塞进书包夹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