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超过多少算“升高”?140/90还是120/80?最新指南:120/70!

鸟儿评健康 2024-09-05 17:57:02

一说起“血压超过多少算是升高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140/90mmHg”。因为,“≥140/90mmHg”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所以,倒推来看,血压只要“<140/90mmHg”就没有高血压,也就不存在“升高”一说了。

那么,在医学上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是不是血压只要“<140/90mmHg”就不算“升高”呢?

“血压升高”≠“高血压”

虽然,有高血压的患者毫无疑问是存在“血压升高”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存在“血压升高”的人都属于高血压患者!

从专业的医学分类来看,在“完全正常”的血压与“高血压”之间,其实一直都存在着一类“血压升高”的中间状态,也被称为“血压正常高值”。

比方说,2024年8月刚刚更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就明确指出:在“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血压正常高值”状态,具体指血压值处于120-139/80-89mmHg之间的这部分人群。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客观来说,这些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尽管还没有达到确诊“高血压”的程度,但是,他们与“血压完全正常”的人相比,则依然属于血压“升高”了!

那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在没有高血压的人群里面,还非得分出“完全正常”的人群与“血压升高”的人群来呢?

这是因为,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这两类人群在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患上高血压的概率方面其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血压值在120-139/80-89mmHg之间的“血压升高”人群,10年内患上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血压值为110/75mmHg的“正常”人群多出1倍以上。

其次,“血压升高”人群在10年后有至少一半会发展为高血压,这一比例也远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而医学上,就是希望能提前从“非高血压”人群当中把心血管风险相对较高、发展为高血压可能性较大的这部分人给筛选出来,并通过提早的干预来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所以,这再次很好地说明了:“血压升高”并不完全等同于“高血压”,在“非高血压”人群当中同样存在着“血压升高”的人。

按照我国当前的标准,“完全正常”的血压应该是“<120/80mmHg”,这意味着只要“血压≥120/80mmHg”就已经属于“血压升高”了。而并不是像很多人所以为的,只有“血压≥140/90mmHg”才算“血压升高”!

欧洲指南:≥120/70mmHg就算“血压升高”

就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不久以后,2024年8月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最新一届的欧洲心脏学会(ESC)年会。

这次会议正式发布了《2024版欧洲心脏病学会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该指南最大的亮点之一就在于其重新定义了“血压升高”这一概念:认为只要血压值“≥120/70mmHg”就属于“血压升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血压升高”的门槛儿。

毫无疑问,欧洲心脏病学会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调整,一定是有相关的医学证据表明“低压”(舒张压)只要达到或超过70mmHg,心血管风险就有上升的趋势。

《2024版欧洲心脏病学会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

当然了,欧洲的医学指南并不一定就完全适用于我们中国人群,但是,当我们把欧洲指南与中国指南结合在一起来看时,还是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第一,都明确了,绝不是等到“≥140/90mmHg”才算“血压升高”,而是在血压值处于更低的水平时,就要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二,都很肯定,“高压”(收缩压)只要“≥120mmHg”就算“血压升高”了。

虽然,欧洲指南认为“低压”(舒张压)只要“≥70mmHg”就算“血压升高”,这明显与中国指南当前的观点不同,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血压升高”的概念未必就是一成不变的!

纵观全球,关于“人类的血压究竟达到多少算是升高?”其实依然在不断的研究与变化当中。

现阶段,我们普遍认为当中国人群的血压≥120/80mmHg时,属于“血压升高”;但不排除,未来随着医学研究证据的更新,这一标准同样有可能变化为≥120/70mmHg,又或是其他数值。

强调“血压升高” 是为了卖药吗?

说到这里,不少人会表示:假如血压≥120/80mmHg甚至≥120/70mmHg就算“血压升高”,那岂不是成年人当中一大半都有“血压升高”?

更有一些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医学指南不断下调“血压升高”的标准,最终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在更早的阶段就开始服用降压药……

但事实上,大家的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关于何时需要使用降压药,医学指南有着非常明确的介定。比方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就指出只有三类情况需要使用降压药:

第一, 血压值≥16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

第二, 血压值在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假如心血管风险中高危,应立刻启动降压药治疗;而如果心血管风险低危,则可以暂缓服药,但假如非药物治疗不能看有效降压,则同样需要使用药物;

第三, 血压值在130-139/85-89mmHg的“血压升高”人群,如果心血管风险高危或很高危,应该使用药物。

也就是说,原则上,只要血压值<130/85mmHg,那么,哪怕属于“血压升高”人群,也跟吃降压药大概率无关。

因此,“血压升高”的标准不论是“120/80mmHg”还是“120/70mmHg”,本质上都不会对降压药的用药带来太大影响!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医学指南对于“血压升高”概念的调整是为了所谓的“卖药”。

那么,这样做的目的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让大家明白并不只有“高血压”才具有危害,而是早在“血压升高”阶段,心血管风险就已经上升了。

第二,不要等到已经发展为“高血压”才不得不使用降压药来进行治疗,而是应该尽量在“血压升高”的早期阶段就积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非药物干预手段来阻止“高血压”的发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下调“血压升高”的标准不光不是为了增加降压药的使用,反而是为了尽量减少或者延缓降压药的使用。

第三,一旦发现有“血压升高”的迹象,应加强日常对于血压的监测。

下调“血压升高”的标准以后,如果有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加强血压监测,那么,这将很有利于减少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血压升高”与“高血压”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概念。

一般来说,尽管血压≥140/90mmHg才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但其实,血压只要≥120/80mmHg就已经属于“血压升高”了。甚至,最新的欧洲指南还进一步将“血压升高”的标准给下调到了“≥120/70mmHg”。

医学上,之所以要专门定义出“血压升高”这一概念,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多吃降压药!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在尚未患上“高血压”以前,我们的心血管风险就可能已经上升了。这时候,如果能够及早进行非药物干预,则有可能延缓甚至避免用药!

【参考文献】

1,2024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00, 1–10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1 阅读:33

鸟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