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稚
站在父母的立场,肯定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出于这个目的,多数父母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
只是作为父母,依旧需要明白的是: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帮一阵子,不可以帮一辈子。
所以,父母的帮忙也应该留有相应的余地,不然的话同样容易物极必反。
这不光是为孩子考虑,更是出于为了自己的考虑。
别大意,60岁以后手里钱再多,也不要帮孩子3种忙,吃力不讨好。
有些父母,在帮忙孩子这件事上,总是下意识就会超出自己的范围之外。
什么叫超出自己的范围之外?就是原本应该是属于孩子的人生,他们却在其中承担了相应的角色。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自己会在其中失去相应的责任感。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哥哥,他现在已经30多岁,不去上班也不管家里的事,性格完全是个孩子。
而他之所以有这种底气,是因为他的父母在帮他带孩子,也出了带孩子的钱,包括小孩子上学和平时开销的各种费用,基本都不用他操心。
也就是说,他根本不用管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而是他的父母承担起了原本属于他的责任。
有些外人很羡慕,认为他们小两口没有任何压力,有父母帮忙,生活得很轻松。
但是,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呢?他的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还在工作着,主要是做一些小生意,不敢让自己停下来,一旦停下来的话,家里的经济可能压根周转不开,因为他们要负担两个家庭的基本运转。
而他习惯了被父母这样帮助,并没有什么感激之心,只要没钱就找父母要,父母拿不出来的话,他便会生气,然后老人也就妥协了。
其实,从长远来看,老人的晚年生活真的会堪忧,如果有一天他们不能再帮忙孩子的话,那么关于两个家庭的责任,此时谁来扛起来呢?一个从不曾长大的人,真的会突然长大吗?
现实往往证明,超级难。
那些曾经把责任过多担起来的父母,最后往往会因为这份沉甸甸的爱,伤到亲情和自身,基本很少有例外。
60岁以后,自己手里一定要有钱,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已经到达这个年纪,很多意外可能说来就来,如果手里有钱的话,相对应任何事都会有底气。
依靠任何人,都不如依靠自己。
包括孩子也是一样。不管怎么说,只要需要依靠别人,肯定就会在一些事上受到诸多的限制。
手心向上的日子,就算是父母找孩子要钱,也需要相应看对方的脸色,这便是人生最大的现实和无奈,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都免不得遇到这样的问题。
因此,不要把底牌交到别人手上,养老的存款自己一定要有,并且这笔钱不要以任何目的被拿出去。
曾经,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人年轻的时候本来存了一笔钱,结果因为某些原因,她把手里的钱给小儿子花完了,结果就是这笔钱,在她的3个孩子之间形成了矛盾,认为她作为母亲不公平,开始互相计较和攀比,此后来往很少。
二是她自己手里没钱以后,大家都开始相互推脱养老的责任,包括用掉她钱的小儿子,也不肯承担起养老的义务,说哥哥姐姐都是父母的孩子,凭什么只要自己一个人负责养老?
人性都是很现实的,如果你不为自己留一些退路,不为自己着想,等到真的没有后路的时候,别人帮你与否,可能不在你的预料之中。
记住:自己养老的钱,就只能用于自己的养老,这个目的必须明确。
孩子欠的钱,作为父母要记住,让孩子自己去还,不要帮孩子还债。
你的能力其实有限,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替孩子无限兜底,最终的结果反而可能是把自己也带坑里去了。
尤其是,当这些债务属于不正当债务。
还是举一个例子吧。我认识的一个男生,他在婚后欠了不少钱,主要就是他眼高手低,想靠赌的方式挣更多钱,结果越陷越深,欠的钱也越来越多。最后这件事实在无法隐瞒,被他家里的父母知道了,他的父母第一次帮他还了钱,本来以为他会改,结果第二次,他欠的钱反而更多了。
后来,他的妻子也因此和他离了婚。
他的父母见状,第二次帮忙还钱,这次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选择回老家去住,同时一再告诫他要好好努力工作,脚踏实地赚钱,不要再去想一些天上掉馅饼的事。
他答应得倒是很干脆,结果最后还是重蹈覆辙,并且欠得更多了。
因为他压根没有吃过没钱的苦,也没有感受过自己去凑钱的绝望心境,所以根本不会有丝毫的悔悟之心,暂时的感动之后,很快就回到之前的样子。
所谓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适用于任何关系,亲情也不例外,希望你永远铭记于心,不要做那个付出得太过的家长,还是应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才是最重要的事。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