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滨逊的日记
编辑|鲁滨逊的日记
“三小时就能约出来了,就连开房的钱都不用我出!”
2016年,宁夏一名其貌不扬的穷小子正在对警察吹嘘自己这些年的“成就”。
他叫马登毅,长相平平,出身贫困,初中没毕业却“自学成才”,行骗的三年时间里,骗了近百名女性,诈骗金额高达上千万元。
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行骗的呢?
骗子浮出水面2010年3月1日,成都警方的网络安全部门在例行巡查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名为"讨伐陈世华联盟"的QQ群。
群里只有不到60位成员,并且全部是女性,她们以惊人的一致性和激烈程度声讨着一个叫"陈世华"的男子。
有人痛斥"陈世华"是个无耻的骗子,有人哭诉自己失去了毕生积蓄,更有甚者扬言要雇凶杀人。
负责此案的刑警队长李明认为一定要将犯罪制止在摇篮之中。
然而,就在专案组刚刚开始着手调查的第二天,一名自称是陈世华的男子,突然出现在公安局门口,并表示自己要自首。
警方进行了简单的问询后,这名自称陈世华的男子坦白了自己的部分犯罪事实。
他声称自己确实欺骗过很多女性,手段包括虚构身份、编造理由骗取钱财等。
但现在,他的生命安全正面临严重威胁,多次收到死亡恐吓,这才不得不来警局寻求保护。
随后,警方对这个主动投案的"陈世华"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希望能探寻故事的真相,以及陈世华做这些事情的真正原因。
悲惨的童年陈世华,真名马登毅,1984年生于宁夏银川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而他会变成如今这样都要“感谢”他那不靠谱的父亲。
马登毅的父亲是个典型的婚姻观念淡薄的男人,先后娶了三位妻子。
马登毅是父亲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孩子。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父亲的背叛行为屡见不鲜。
最终,无法忍受丈夫不忠的母亲选择离开了这个伤心地,失去母亲后,马登毅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
日常生活中,父亲几乎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仿佛这个孩子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物品。
为了生存,年仅十岁的马登毅不得不帮人干些零工,换取食物或零钱,勉强维持生计。
不久之后,马登毅的父亲又娶了一位年轻的后妈。然而,这并没有改善马登毅的处境。
每当父亲和后妈心情不好时,马登毅就成为了他们发泄情绪的对象。
他的身上经常带着伤痕,这些伤害不仅烙印在他的身体上,更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14岁的马登毅选择逃离了那个所谓的"家",并暗自发誓再也不回来。
初入社会,马登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没有学历,没有技能,没有人脉,他在求职和工作中处处碰壁,饱受白眼。
他尝试过很多工作:工地搬运工、餐馆洗碗工、工厂流水线工人...但每一份工作都让他感受到社会的冷酷现实。
这种持续的挫败感,加上童年的阴影,开始扭曲马登毅的心理。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开始病态地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这种渴望逐渐变成了一种危险的执念,他开始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能够俯视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
之后,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马登毅开始疯狂地购买各种心理学书籍,尤其专注于研究女性心理。
与此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女性,试图将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印证。
他观察女性的表情、动作、说话方式,分析她们的喜好和需求。
这个过程中,他的洞察力确实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他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扭曲。
他开始将女性视为可以操控的对象,而不是平等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登毅心中的怨恨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
他开始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所有女性,认为是母亲的离开和后妈的虐待导致了他的悲惨遭遇。
在他扭曲的逻辑中,所有的女性都是不可信任的,都是潜在的背叛者。
这种扭曲的逻辑,加上他对女性心理的深入研究,最终酝酿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他要报复所有的女人。
一个近乎完美的骗局为了试探,马登毅先选择了几个知名的社交软件作为作案平台。
他认为,这些软件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寻求情感慰藉的人,尤其是那些在婚姻中感到不幸的中年女性,而这些女性往往更渴望被理解和关心,也更容易成为感情骗子的目标。
马登毅创建了一个精心设计的社交账号,他使用了一张经过PS处理的帅气照片作为头像,个人简介则写着"成功企业家,热爱生活,寻找真爱"等字眼。
随后,便开始在各种婚姻话题的讨论组里活跃,留下体贴入微的评论,吸引潜在目标的注意。
当他锁定目标后,马登毅就会以关心者的身份主动发起私聊。
接下来的日子里,马登毅会频繁与目标聊天,时而安慰,时而鼓励,假意关心她们的生活琐事。
他会记下每个人的喜好和困扰,在适当的时候送上"暖心"的关怀。
比如,他会在目标提到头痛时,及时发送一条"多休息,喝点热水,别太劳累"的信息。
同时,马登毅开始塑造自己的人设,他声称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事业有成但感情受挫。
他编造了一个关于初恋女友因病去世的悲情故事:"我们相爱七年,眼看就要结婚,她却被诊断出癌症。我陪她抗争到最后一刻,但还是没能留住她..."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甚至在手腕上划出一道伤疤,声称那是"悲痛欲绝时的冲动之举"。
为了营造富豪形象,马登毅不惜重金租用豪车,常常是最新款的保时捷或者法拉利。
他还购买了一些奢侈品牌的衣服和配饰,虽然大多是高仿,但在外行眼中足以以假乱真。
在约会时,他总是选择城里最高档的餐厅或酒吧,他会熟练地点最贵的酒,对菜单上的每道菜如数家珍,还会给服务员大额小费,一副挥金如土的样子。
这些行为无一不在向受害者传递一个信息: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经济实力雄厚的成功人士。
在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后,马登毅开始实施诈骗。
他会先以"公司周转"为由借一些小额钱款,比如几千或者一万元,然后在约定时间准时归还,甚至会主动支付一些利息。这进一步增加了他的可信度。
接着,他会编造各种理由来借入更大笔的钱,常用的借口包括"公司急需资金完成一笔大订单","银行卡被限额无法及时取钱"等,他会向受害者承诺丰厚的回报,甚至许诺婚姻的未来。
一旦拿到大笔钱款,通常在10万到50万之间,马登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会换掉手机号码,注销社交账号,甚至搬家以逃避追查。
受害者往往深信不疑,有些人甚至倾其所有支持马登毅,她们希望通过马登毅摆脱不幸的婚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被骗后,许多受害者因顾及家庭声誉而不敢报警,有的受害者甚至真的爱上了马登毅,即使被骗也无法接受现实,仍然幻想着他会回来。
然而,亏心的事干多了总有翻车的时候,就在马登毅马上骗到90位女性的时候,有几个曾经的受害者,开出了几十万的高价悬赏马登毅的人头,也是这时马登毅才感到害怕,最终因为保命而选择自首。
最终,考虑到案件的严重性和社会影响,法院判处马登毅15年有期徒刑。
扭曲心理背后的真相在轰动全国的情感诈骗案背后,马登毅的心理状态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表面上,他声称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报复曾经欺骗过他的女人,但事实远比这个简单的解释复杂得多。
令人意外的是,每次成功诈骗后,马登毅并没有表现出预期中的兴奋或满足。
相反,他常常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这种反常的行为引起了心理学专家的注意。
经过深入分析,专家们认为,马登毅通过诈骗行为在寻求一种扭曲的自尊和成就感。
更令人震惊的是,马登毅身上的烟疤既是他自我惩罚的方式,也是他引以为傲的"勋章"。
每当良心不安时,他就会用香烟烫伤自己,仿佛这样就能抵消罪恶感。
马登毅的案例也引发了对现代社会情感问题的思考。
他的受害者大多是在婚姻或生活中感到不满足的女性,这反映出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问题。
法律专家王律师指出:"虽然受害者的行为有不当之处,但这并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借口。我们应该通过法律和道德教育双管齐下,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
马登毅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寻求情感满足时,保持理性和警惕至关重要。同时,这个案例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情感教育,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从根本上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