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古今字典,我们不难发现“戎”字的字意和战争脱离不了关系。它代指兵器和军事活动。甲骨文中的“戎”字由“甲”和“戈”组成;金文中“戎”之意为铠甲;到了后来又发展成了“投笔从戎”等意。
几千年来,“戎”字表示战争的意思已经刻画进了华夏人的血脉之中。它如同给华夏人警醒一般,提醒着人们居安思危,时刻准备着痛击来犯之敌。那为何“戎”字会刻进华夏人的骨子里,表示与战争有关的事呢?
华夏古代,习惯把活跃在中原四方的族群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但其实在先秦时期,西方、北方和东方的游牧之族都统称为“戎”。“戎”的本意就是这些游牧之族的总称。随着诸戎的兴盛,他们和中原各诸侯国的摩擦不断,甚至威胁到了周天子及诸侯国的统治。双方摩擦不断,于是提到“戎”,人们就联想到了战事,逐渐就变成了一份文化基因。
可以说,戎是和华夏一起成长壮大的。在尧舜时期就有了“戎”族的记载,中原人称他们为:有娀氏、山戎、玁狁、荤鬻等。由于当时地广人稀、生产力较为低下,双方的摩擦较小,大多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甚至双方还会通婚往来。比如,帝喾就娶了有娀氏之女简狄为次妃,生了商的始祖契。
而到了夏、商之时,诸戎也随之兴盛,分为众多不同的部落。有鬼方、卢方、山戎、犬戎、瓜州之戎、己氏之戎、大原之戎、六济之戎、始呼之戎等等不下数十个部落族群。为了争夺资源和地盘,中原各部和诸戎摩擦不断,时常有战事发生。比如商朝之时,每年都会发动一次和诸戎的“减丁之战”。意思不明而喻,就是每年都要和诸戎打一仗,目的就是要减少诸戎的成年男丁,避免其发展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时间来到周朝,此时的诸戎已分布于华夏的西方、北方和东方,较为强大的有山戎、北戎、犬戎、西戎等,其中一些戎族和华夏族杂居相互同化,而被封为诸侯国。为了躲避诸戎的侵犯,周平王甚至东迁都城,从镐京搬到洛邑。
山戎,其实就是居住在山区的戎族,其分布较广。活跃在今山西、陕西、河北北部,辽宁西部至老哈河一带。随着山戎的壮大,他们威胁到了燕、齐等国的安全。公元前633年,山戎又南下入侵燕国。已经迁都到临易的燕桓侯是避无可避,只好硬着头皮反击。可惜,召公奭的后人已没有他那份伐纣的英雄气概,被山戎打的节节败退,几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迫不得已,燕桓侯只好向齐桓公求救。
齐国同样饱受山戎的兹扰,而齐国又有作为霸主的担当,齐桓公于是领兵北征山戎。作为姜尚的后裔,齐桓公显然已经继承了太公的五六分本事。面对以骑兵为主的山戎,小白丝毫不惧,一战就灭了山戎之族,解除了燕国、郑国和齐国的威胁。不仅如此,齐桓公还连带着灭了山戎的另外两支——孤竹、令支,此举更是让燕桓侯感激的痛哭流涕。自此之后,山戎除名,而剩下的山戎遗民改名为东胡逃往北方的草原。楚汉争霸之际,东胡又被匈奴人击溃,其后人形成了乌桓族和鲜卑族。
犬戎是西周时期最为著名的戎族部落。究其缘由还是那个为了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强盛的犬戎部落时常劫掠周天子的封地,搞得周天子焦头烂额,只能靠着地方上的诸侯援助自己。秦的先祖就是靠帮助周天子抵抗犬戎的进攻才得以列为诸侯。后来,秦被封在诸戎环据的秦地,靠着和诸戎作战,秦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当然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宠信褒姒到了要废黜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的地步,转而想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宠信奸臣、失信于天下诸侯的周幽王姬宫湦全然不知道,他的举动已经引起了老丈人申侯的怨恨。8年之后,申侯联合犬戎进攻周幽王。在骊山之下,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犬戎强盛的兵力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后来,秦国强盛,多次对犬戎用兵。到了秦穆公的时候,秦国的国力空前高涨,有了和犬戎决战的实力。二者于扶风展开决战,犬戎终是不敌赳赳老秦,被一战溃。被秦俘虏的犬戎被秦穆公运往运城一带,成为秦人的奴隶,后逐渐形成了太原之戎,融入到华夏族群之中。而奔逃的另一支犬戎人,融合了鬼方等部落形成了后来中原人的强敌匈奴。
作为仅次于山戎和犬戎部落的西戎,其实力不容小觑。其分布在宁夏、陕西一带。商朝之时就留下了太甲征西戎的记录。到了周朝时,西戎各部以荒服的身份朝见周王室,按时按量上交貢物。可到了继承“成康之治”周穆王时,他觉得自己的先祖以武勇立国,他爹周昭王也是三次南征。想要矜耀自己武力的周穆王两次率军进攻西戎各部,第一次仅仅获得四头白鹿四匹白狼作为战利品。第二次西政,周穆王缴获颇丰,抓住了西戎的五个头领。
周穆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征讨西戎的举动,显然是把西戎人拉到了对立面。自此之后,西戎和偏远的各荒服均不在朝见周天子,大大降低了周王室的威信。此后,西戎也日常掠周朝边境,使得周人不堪其扰。
为了赢得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周人和北方诸侯们不得不采用联姻和贿赂的方式来讨好西戎。直到,秦穆公时期,强硬的秦穆公一改常态。认为想要彻底解决西戎问题,武力才是唯一的方式。为此,秦穆公举全国之力征伐西戎,扫平西戎十二国,拓地千里。西戎或战死,或沦为秦人奴隶融合到了秦人之中。
至于作为诸戎的代表——北戎,却是最为正宗的游牧族群,他们也被称为“草戎”。虽然其实力不强,可他仿佛是燕、郑等诸侯国身上的跳蚤,不定时就会往其身上嘬一口,让人又痒又恨。比如,公元前701年,北戎就曾进攻过郑国;而公元前650年,北戎伸手捋了一把齐人的胡须。甚至,北戎还灭了小国姜国,后被晋人打败。最终,北戎为赵所灭,此后不复所载于史书。
除了和中原各诸侯国形成对峙的诸戎外,其实有一些戎人在当时就已经融入到华夏族群之中,与他们通婚、贸易,共同生活在一起。比如骊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国君还是姬姓,常年和秦通婚。让晋文公重耳流落他国19年之久的骊姬就出身于骊戎。在中国各国眼皮底下存活的中山国也是由狄人建立,狄人是戎人的另一种叫法,兵力强盛之时有9000乘战车……
诸戎作为活跃我我国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族群,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专家们能加强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挖掘出更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使之为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