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品鉴一下前段时间刚到的倚邦贡茶,这是一款今年5月份生产的新茶。手撕砖块,一掰即开,刚好5克一泡,非常方便。说实话,这也是第一次喝倚邦茶,本想着随意随便着喝,没想到还是带给我了不少惊喜,于是不得不好好品鉴,如往常一样,遂写下这最真实且最及时的品评记录。
梦回境迁千百回,物是人非愫未归。倚邦位于西双版纳澜沧江东畔,从普洱往南,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小黑江,便进入倚邦山。面积360平方公里,山神庙高1950米,南连蛮砖,西接革登,东望易武,六山之北,巍峨独立。黑山林和小黑江环绕其中,自古便是茶马帮必经要道。从明代起,历经雍正、乾隆一度成为贡茶置办的政治、行政中心,客商茶农往来云集,远销边地,曾经辉煌诉沧桑,精致甄稀是倚邦。
倚邦茶山属于澜沧江北的六大茶山之一,除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外,其余的五大茶山都在勐腊县。在历史上,曾有五大茶山,倚邦三山半一说。所谓的三山半指的是曼松山、曼拱山、曼砖山,再加上牛滚塘半山。在易武茶山“一览众山”之前,倚邦是江北六茶山的“盟主”。
提到倚邦,定会想到它的古六大茶山之首身份和独具特色的小叶种普洱茶,但其实当茶马古道将普洱茶历史的车轮推动,倚邦和普洱茶就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羁绊。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古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行政主管地、贡茶主办地,倚邦无疑是普洱茶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经翻阅资料查询到,倚邦,在傣语中意为“茶水井”之地,早在明代隆庆年间,因盛产茶叶,便成为了当时普洱茶集散重镇,统领管辖当时的六大茶山。到了清代雍正时期,这里便是皇家贡茶的主要产区,大量茶商、茶客涌入其中,开垦茶园,建设茶庄。鼎盛时期,茶庄商号林立,马帮铃声不绝于耳,一片喧闹繁荣的景象。清末,倚邦茶不仅作为贡茶,还运往缅甸,甚至远销到印度和欧洲。
对于倚邦来说,茶是大地的恩赐,倚邦位于勐腊县西北部象明山区,地处北热带,古六茶山中海拔最高,近1400米,气温在-2~32℃之间,年均降雨量1500-1700毫米,霜期至多16天,而雾期则达200多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湿润多雨、霜期短暂,山深林大,天然适宜茶树生长,名贵的“猫耳朵”就产自这里。
倚邦因其高海拔、高低落差大,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大、中、小三种茶树达成了共生状态。倚邦大叶种茶芽叶厚芽肥、大茸毛多、持嫩性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料。倚邦中小叶种茶树叶面平、叶质软、色泽绿、茸毛长、极其适合制作普洱茶和贡茶。
每个茶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或百年享誉,或经久不衰,唯独倚邦茶却是历经烈火而重生,也唯独倚邦即使经过多年,仍为茶客商人们而心心念念。
名山古树品鉴倚邦贡茶,岁月留香臻品典藏!如今,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有二百多年历史,并被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的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茶,其原料就出自西双版纳的倚邦茶山。
倚邦茶叶芽较小,条索短细。银色生辉,香高馥郁。汤色橙黄,叶底青绿。苦涩味轻,滋味酽正。入口即化,回甘爽口。水路绵软,汤质饱满。山野韵好,杯底留香。
细细品之,倚邦茶香气非常的迷人。芳香悠扬,似花似蜜,盈盈围绕。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随后不断释放的香味,是那种若有似无的感觉,不张扬不上头,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很温柔,很轻巧,但你又无法忽视它。
除了香,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倚邦茶汤细腻,绵滑轻盈。滋味丰富,层次感强(苦涩香甜回甘生津韵味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但不刺激,略微显涩,有收敛感。
倚邦茶的汤感厚实,水路细腻柔软,汤质软糯,口感清爽,喉间甘甜延绵。相比老班章茶的“霸气”感,强烈的口感冲击力,滋味大爆炸式的体验,倚邦味,就如踩在云端的轻盈感,清透怡人。
倚邦茶香浓郁 ,呈多样性,同一泡茶里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蜜香|果香|野花香|脂粉香。茶香潜沉于汤,直到尾水香韵不断。
倚邦茶汤体的细腻感是不能被模仿的,茶汤入口温润细腻,绵密清凉,裹挟着潜沉的丰富浓郁茶香以及同片区中叶种茶没有的山野气韵,瞬间甘润稠密与苍劲的野烈占据口腔。
整体来说,倚邦茶高雅的香气——醉人亦醉,细腻的汤感——口齿留香,高甜度生津持久——回味无穷。
倚邦,古六大茶山之一,
雍正时期曾被选为贡茶,
古镇客商茶农往来云集,鼎盛繁华。
而那皇家「贡茶」的荣耀,
从未因历史的轮转而褪减。
倚邦贡茶,生而高贵,玩家鉴藏,
延续着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
懂得倚邦之美的人,一定是有一定审美的人,优雅气质。不仅仅是它有贡茶历史做铺垫,而是它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倚邦茶也是普洱茶里最接近绿茶口感的一类,既有绿茶的鲜爽甘甜,又带有普洱的香甜韵感,持久延绵,耐人寻味。特别是在这个漫长的炎炎夏日里,非常值得一品。(文图/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