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内测“AI搜索”新功能,接入DeepSeek-R1模型

当周鸿祎还在想尽一切办法为360纳米搜索引流的时候,腾讯突然出手,直接让AI搜索这条赛道“变天”了。
2月15日深夜,有微信用户意外发现,在微信搜索框中新增了一个“AI搜索”入口,是一个完全没见过的新功能。

图源:微信
点击进入后,用户可以选择两种模式:一种是“快速问答”,基于腾讯自研的混元模型,能够快速给出简洁的答案;
另一种则是“深度思考”,背后接入的是DeepSeek-R1模型,它不仅能提供更全面、更详细的回答,还会展示长思考推理的流程,让用户清晰看到AI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图源:微信
在越来越多用户的曝光下,腾讯官方很快确认了这一功能的上线,并表示目前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
被覆盖的用户可以免费体验DeepSeek-R1的满血版,享受更智能的搜索服务。
而对于尚未获得测试资格的用户,腾讯也给出了建议:可以耐心等待后续开放,或者通过“腾讯元宝”APP提前体验类似功能。
据悉,腾讯AI助手“腾讯元宝”此前已宣布同时支持腾讯混元和DeepSeek两大模型,采用DeepSeek-R1 671B满血版并支持联网搜索。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的功能介绍页面还特别鸣谢了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对开源大模型的贡献。

图源:微信
在本次腾讯官方的回应中,还透露了更多关于“AI搜索”的细节。
首先,该功能的数据源覆盖了微信生态与全网信息,整合了超过3000万篇历史公众号文章、2.6亿条视频号标签,并支持实时抓取小程序接口及全网信息。
这意味着用户在搜索时,不仅能获取微信生态内的独家内容,还能结合全网的最新资讯,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答案。
在隐私保护方面,腾讯也做出了明确承诺。
该功能仅调用公开信息,如公众号文章、视频号内容等,不会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例如朋友圈、聊天记录等。
这一点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毕竟在享受AI技术带来的便利时,谁也不想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那么,为什么微信搜索要接入大模型呢?
腾讯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大模型能够显著提升搜索的智能化和精准度。
传统的搜索引擎只能提供关键词匹配的结果,而大模型则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推理,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从而给出更贴合用户意图的答案。
例如,当用户搜索“如何预约故宫门票”时,AI不仅能提供全网的搜索结果,还能结合微信生态内的小程序服务接口,直接为用户推荐预约入口,甚至附带相关的攻略信息。
此外,有媒体实测发现,微信AI搜索的结果还可以一键转发至聊天或朋友圈,这进一步增强了其社交属性。
用户无需复制粘贴,就能将搜索到的有用信息快速分享给朋友或发布到社交圈。
这种“搜索即服务”的模式,不仅模糊了工具与平台的边界,也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生态资源将通过AI搜索的整合,有望获得更多的曝光和流量,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活跃、更加智能的生态系统。
只能说,微信此举,图谋甚大。
而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微信接入Deepseek对于Deepseek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微信扩大了Deepseek的用户接触面,也减少了Deepseek的算力负担。

百度被迫“转身”,车企狂“蹭热度”
事实上,不仅是微信,如今整个科技行业都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一场围绕DeepSeek的“接入潮”正汹涌而来。
就在昨晚,BAT中的另一位巨头百度,也加入了这场接入DeepSeek的浪潮。
百度作为国内搜索引擎巨头,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自研AI技术,其文心一言更是承载着百度在AI领域的重要布局。
然而,随着DeepSeek的崛起,百度似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了解,百度搜索及文心智能体平台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用户不仅可以免费使用深度搜索功能,开发者也能调用模型优化智能体。
此前,百度刚刚宣布文心一言免费并计划开源,算上这一次的接入,百度似乎已经与去年所坚持的“闭源”背道而驰。
DeepSeek凭借其开源、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迅速成为众多企业的新宠,迫使百度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AI生态布局,从封闭转向开放合作。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改变了AI市场的竞争格局。

图源:小红书
当然,除了科技公司,其他行业的接入势头同样迅猛。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周时间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宣布接入DeepSeek,涵盖基础电信、云计算、芯片、金融、汽车、手机等多个领域。
其中,车企的表现尤为突出,数量之多、效率之快,一度让媒体和消费者质疑这些车企是在“蹭热度”。
从吉利、东风到零跑、智己,众多车企纷纷官宣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
例如,吉利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用于提升车控功能和主动交互体验。



图源:各车企发布会及官方微博
这场车企与DeepSeek的深交,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逻辑。
一方面,DeepSeek的开源和免费策略,让车企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取强大的AI能力。
在智能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车企急需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产品竞争力,而DeepSeek无疑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另一方面,新能源发展到今天,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期待越来越高。车企接入DeepSeek,实则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以岚图为例,其搭载DeepSeek后的智能座舱能够主动分析用户需求,如检测到雨天自动关闭天窗、调高空调温度,并推送附近停车场信息。
这种“无感服务”直接冲击了传统车企“功能堆砌”的卖点逻辑,也让消费者看到了智能化带来的真正便利。
而在智能驾驶领域,DeepSeek的多模态能力还可以加速复杂场景决策模型的训练效率,助力算法优化。
在车辆面对复杂路况时,帮助其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当然,就像腾讯也需要单独声明一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在汽车领域同样不能忽视。
随着车企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数据收集和应用场景不断增加,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上升。
对于车企而言,拥抱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未来无可厚非,关键问题必须处理到位。

“DeepSeek狂欢”下的隐忧
在DeepSeek引发的这场科技狂欢中,其爆火的核心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开源免费带来高性价比。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自研大模型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面临着技术门槛和人才短缺的多重困境。
而DeepSeek的出现,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无需承担高昂研发成本,即可获得全球TOP3级别大模型能力”的机会。
同时,DeepSeek在技术上的填补作用也不容忽视。
以车企为例,通过接入DeepSeek,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语音交互、内容推荐等功能的升级,快速响应市场对智能化的期待。
对于那些在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或技术积累不足的企业来说,DeepSeek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救星”。
然而,狂欢之下,隐忧也逐渐浮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同质化的问题。当众多企业纷纷接入DeepSeek,依赖同一外部模型来提升产品能力时,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必然会被缩小。
长此以往,企业自研的动力也很有可能随之下降,以至于大部分车企的智能汽车在体验上趋于一致,智能化不再成为独特卖点,最后害的还是企业本身。
此外,尽管DeepSeek在性能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它仍然无法摆脱大模型所固有的局限性,例如“幻觉”问题。
同时,DeepSeek在吸收和处理信息时,也可能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内容的干扰,这进一步增加了模型输出的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借势固然重要,但长期来看,强化核心自研能力才是关键。
而对于用户和媒体来说,咱们也需要保持理性。DeepSeek虽然强大,但并非万能解药。
不要过度神化DeepSeek,合理利用其优势即可。
作者 |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