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一进办公室就,就听了个噩耗!一路上的好心情瞬间没了!

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正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上班时,数着日历想放假,可是放了这几天假,又觉得倍感劳累。
又有些想念朝九晚六的那份充实。
早早起床,准备出门。
成都初夏的早晨,只要无雨,都是令人惬意的。
感觉心情倍儿爽,走路都轻快了不少。
可是,一进办公室,财务李姐一句话,我的心下子跌到了谷底。

我进门时,李姐正在倒水。
见我进来,她表情怪异,把我拉进会议室。小声说:"老唐家出事儿了。"
你说唐姐?我立刻想到她说的是谁。因为,我们共同认识的姓唐的人只有一个。
唐姐能有什么事?昨天一整天,我们都还在一起,好好的呀!
唉呀!你还没听说,今天早晨他老公没了。脑淤血没救过来。
我一听这个消息有些蒙了,不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我下意识地问了句:"消息不会是传错了吧!"
李姐有些急了,你看,这种话咋会乱说呢!我老公都过去帮忙了。他们原来是一起开旅游车的,关系一直好。
我坐在位子上,心情一直不能平静。

昨天,唐姐还和我们一起。还提到他老公,满脸自豪。
唐姐是我到成都后才认识的朋友。
她和他老公经营一家旅行社有10多年了。
她老公一开始,是开旅游车的,跑九寨沟和成都线。多年来积累了一些资源。
正值旅游好做时,夫妻俩开了一家旅行社。唐姐负责内部管理。他老公李哥负责外联业务。
虽然辛苦,经常熬夜到凌晨才休息。但是,这些付出是有了回报的。
唐姐两口子的小生生意,在我的几个朋友之中是没人比得上的。她经常说,她家的业务多亏他老公在操心。
昨天,我们见面还聊到了生意上的事。唐姐很失落。

她提到,今年五一,进九寨沟旅游人数几乎是历史高点。在线人数高达4万人。
可是,今年她的旅行社参团业务还不及以往的50%。实在令人焦虑而又无奈。
大家你一句我句地分析原因。
很明显,基本有以下三点。
一,成都到九寨沟高铁已开通。直达镇江关。坐高铁比坐旅游车更快更安全。票价也不贵。
二,成都到九寨路况变好了也是原旅行社业务量减少原因之一。
由于路况好。除了坐高铁之外,自驾也相对比从前安全得多。
想想多年前,去一次九寨,一路上可谓是惊险。特别是杜鹃山一段,多年的老司机也不敢掉以轻心。

我经常听一些做导游的朋友讲,多年前带团遭遇踏方,泥石流等的狼狈时刻。
唐姐的老公原来就是旅游车司机,这一点唐姐比谁都清楚。
第三,现在订票订房变得简单。
景点的介绍也随时间查。这些因素都给独立游九寨沟创造了便利条件。
一说起这些,唐姐都很郁闷,她还打算和她老公商量,如何改变下思路,看看下半年能不能有所改观。
否则,目前,她们的生意已成了鸡肋。
一刀切不做吧!还有一些多年来维护下来的老客户。如果,做下去,没有新客户补充,只是免强维持。
可想而知,唐姐的老公每天在外面跑业务,承受的压力,和焦虑程度并不比唐姐小。甚至更大。
只因为他是一家之主,作为老婆孩子的主心骨,他不想把压力说出来而已。
唐姐说,今年年初,她就和她老公商量过。到底是关门,还是坚守下去。何去何从?
其实夫妻俩都在犹豫。

他老公的意见是,等旅游旺季过了再做决定。毕竟,这个事业也是夫妻俩10多年的心血。不努力一把就放弃了,也不甘心。
这才有,昨天,唐姐想到要改变思路的事儿。因为,她看到了旅游景区是火爆的。
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希望,因为市场还在。
可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在这个关键时刻。唐姐的老公竟撒手而去。唐姐的天不是塌了吗?
想到这些,我也坐不住了,叫上李姐一起奔唐姐家而去。
事已至此,帮不上大忙。但是,人在这个时刻,身边有个人说句话,伸把手也是一种心里安慰。
今后的日子,怕是唐姐会更难了。本是两个人撑着的天,一下子少了一边。
但是,再难日子还得过下去,再苦生活也得延续。
这也许就是中年的无奈。
即便没有遇到唐姐这种事儿。
那么,上有父母之恩要报,下有养儿之责要担,倒都不敢倒下。
这应该也是很多中年同胞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