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志丹并称为西北双星,毛主席三次为其题词,他到底干了哪些事

漫步在时间长河 2024-12-06 18:45:30

近期,央视首播电视剧《西北岁月》“爆火”,收视率登顶、好评如潮。而它之所以能打动观众,离不开“真实”二字:由靳东饰演的习仲勋,由于和伟饰演的刘志丹,由李健饰演的谢子长...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年轻革命家,前赴后继投身历史洪流,在西北大地上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史诗。

图来源于网络

其中,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与刘志丹并称为“西北双星”,毛主席曾三次为他题词。谢子长做了哪些事,为何能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图来源于网络

1897年1月,谢子长出生于安定县(现为子长县)枣树坪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读书期间,受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影响的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立志要为百姓、国家做一番事业。

图来源于网络

百姓的苦难和官府的腐败都使谢子长认识到,单靠笔杆子是救不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的。1922年,他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军事,决心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打垮旧世界。

从太原学兵团毕业后,为了学习更多革命经验,谢子长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进行社会考察,在游历学习的过程中,他与陕西党组织的魏野畴和李子洲两位创始人,几人一见如故相逢恨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让谢子长对于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图来源于网络

游历学习结束后,谢子长于1924年回到了家乡安定(今子长)县办民团,并担任团总。在民团成立不久,就赶往北京、天津参加反帝斗争,同时参加了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革命积聚更多力量。

图来源于网络

次年,谢子长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指示下他再次回到了陕北,在家乡民团内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在民团团总身份的掩护下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图来源于网络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

图来源于网络

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谢子长、唐澍、李象九、白明善等人在1927年10月12日发动指挥了清涧起义,谢子长担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图来源于网络

起义当天,谢子长那句铿锵有力的话:“从今天起,我们就成为了一支脱离封建军阀束缚的革命军。我们革命者,都是同志!”点燃了西北大地革命的火种。

在清涧起义之后不久,谢子长又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此后担任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做兵运工作。

图来源于网络

经过多年的斗争发展,革命队伍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反动势力斗争,1931年10月,谢子长和刘志丹等人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次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

并以南梁为中心,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恢复和建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5个支队,还先后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据地。从此,西北地区第一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而陕甘根据地也成为了伟大长征的落脚点和伟大抗战的出发点。

图来源于网络

在长期征战中,谢子长多次负伤,但一心扑在革命事业的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经常带病带伤坚持工作。但在清涧河口镇的一次战斗中,谢子长受伤严重,后因伤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年仅38岁。

图来源于网络

谢子长逝世后,毛主席先后3次为他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主席还亲笔为他写了近300字的纪念碑文。

毛主席一生只为两个人写过祭文,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就是谢子长,由此可见主席对谢子长的肯定和尊敬。

谢子长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对革命作出的贡献,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将安定县改称子长县;而谢子长最亲密的搭档和战友刘志丹,牺牲后其家乡保安县,同样改了名字,叫志丹县。

谢子长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创建起的陕北红军却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革命力量,他身上无私奉献、不畏艰难、忠诚坚韧、心怀百姓的革命精神,却成为一面旗帜、一座丰碑,鼓舞着所有共产党员和中国人。

图来源于网络

《西北岁月》谢子长人物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风沙再烈,依然誓守赤诚之志;山河再险,仍旧肩挑家国重任!”讲述的不仅是谢子长个人的传奇人生,也代表了那个时代肩负家国梦想,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力量。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