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志愿军九兵团向长津湖地区美军发起进攻,美军陆战一师主力被分割包围在柳潭里和下竭隅里。执行断路任务、切断柳潭里和下竭隅里美军联系的是志愿军20军59师,该师当晚抢占了柳潭里和下竭隅里之间的制高点死鹰岭,以及死鹰岭东西两侧公路沿途的制高点1374、1520、1581、1542、1419、1368等高地。
深陷重围的柳潭里陆战一师主力从11月28日起,首先尝试营救分别被困在1419高地和死鹰岭上的陆7团C连(C/7)、F连(F/7),接着试图打通连接下竭隅里的公路,最后从12月1日起向南突围,并于12月4日成功到达下竭隅里。这期间同陆战一师不断作战、阻其南撤的正是志愿军59师,这一系列战斗被志愿军军战史称为死鹰岭阻击战。对比陆战一师和志愿军20军的战史资料,可以发现双方对死鹰岭阻击战的记叙基本吻合。但几处不同之处,颇耐人寻味。
对于11月27日夜59师占领死鹰岭及其两侧高地的战斗,20军军史和当年的20军战后总结都比较简略,指出175团占领了死鹰岭西侧一系列高地,177团占领了死鹰岭及东侧高地,并没有涉及作战部署及战斗过程等细节。不过后来公开出版的有关20军的不少书籍如《百旅之杰》、《20军征战纪实》、《血地冰天》等,记叙了死鹰岭阻击战的很多战斗故事。这些书透露,177团2营占领了死鹰岭东侧1374高地和西兴里阵地(无敌),177团1营攻占了死鹰岭主峰1519高地(歼敌),177团三营占领了德洞山1653高地并攻击了美军一部(重创美军一部)。177团这三个营的作战部署和20军总结透露出的信息并不矛盾,应该是可信的,但问题出在177团1营攻占死鹰岭主峰1519高地这一战斗的描述上。根据陆战一师的资料,11月27日晚柳潭里至下竭隅里公路上只有两支部队,1419高地上的C/7和死鹰岭上的F/7(美军称F连阵地为Fox高地)。F连阵地在公路北侧,地图上标高为1540,而1519高地在公路南侧,并无美军驻守。从陆战一师战史和众多老兵回忆来看,27日晚攻击F连的肯定是177团3营(首先从北面突袭F连并成功突入)。那么,177团1营当晚在死鹰岭1519高地上不可能有战斗发生,除非1营沿死鹰岭继续往北,从南面攻击F连阵地。事实上,F连从11月27日晚被攻击,直到12月2日戴维斯中校率陆7团1营援兵到达,坚守了五天五夜。可以想象,肯定是177团1营、3营这两个营在这段时间内轮番攻击F连,却没能拿下。
不管是志愿军的军战史还是公开出版的书籍,59师奋战死鹰岭的战斗故事基本被概括为三点:坚守死鹰岭、坚守西兴里和1419高地的争夺。坚守死鹰岭上边我们已分析过,它实质上是177团1营、3营未能消灭F连、彻底控制死鹰岭这个战略制高点,是一个妥妥的败仗。中方资料其实也明言,等到陆战一师南撤兵力到达死鹰岭时,死鹰岭上的177团部队已无力抵抗,只剩下60多个冻坏手脚的战士。坚守西兴里,这个倒没什么问题,周文江带领着177团2营在1374高地和西兴里附近阵地上确实从11月28日凌晨坚持到了12月3日黄昏,挡住了陆战一师从下竭隅里派出的西援部队。只是20军军史和公开书籍都有意无意地把这个死鹰岭以东的战斗同死鹰岭上的战斗混淆在一起,说死鹰岭志愿军守军受到三路围攻云云。还有那个著名的留下绝命诗篇的177团2营6连宋阿毛的故事,该连队在死鹰岭东侧的西兴里,根本就不在死鹰岭上,但也被渲染成冻死在死鹰岭阵地。当然,不管在哪里,这位战士冻死殉国,都是既光荣又令人惋惜,是一员伟大的战士。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死鹰岭上两个营拿不下对手一个连不太好看,索性把成功的西兴里阻击战合在死鹰岭阻击战中。这种把发生在不同阵地的战斗合并起来的操作并不鲜见,1419高地争夺战也是同样的套路。1419高地位于柳潭里以南约四英里的公路东侧,11月27日晚陆7团1营C连(欠一个排)驻守在从主峰向西南公路方向延伸的山梁上,凌晨两点多C连受到志愿军攻击,伤亡惨重,退守半山腰,并被志愿军包围,天亮后在柳潭里远程火炮和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坚守待援。28日天亮后,陆7团团长命戴维斯率1营前往营救被围困的C连和F连,志愿军顽强阻击,戴维斯终于在傍晚时分救出C连,但此时F连仍在三英里外的死鹰岭,继续前进营救已不现实,于是带着C连回到柳潭里防御圈。20军总结显示,第一晚59师175团3营攻击1419高地未果,与敌主力过早交战,丧失了战斗力,第二晚(28日晚)派出175团2营,成功夺回1419高地。显然,它指的是175团3营27日晚未能全歼C连,28日白天阻击戴维斯的陆7团1营,结果被戴维斯打残。但28日晚177团2营再次从美军手里夺回1419高地这个说法就很有问题,因为戴维斯营救出C连后,率1营全部返回了柳潭里,并未在1419高地留下任何兵力防守。公开出版书籍和20军军史对27日晚和28日晚志愿军在1419高地的行动有另外一种说法:175团2营27日晚进攻,176团2营5连28日晚夺回。这个应该是错误的,事实上公开书籍里175团3营似乎从没出现过。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175团2营28日晚指挥176团2营5连,重新占领了1419高地。到了11月29日,柳潭里的陆战一师组了一个暂编营,向南进攻,旨在打通公路。但是进展并不顺利,受到了志愿军的顽强抵抗,下午就放弃努力返回柳潭里。20军总结记录说,美军29日再次以两个营兵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南下攻击175团1419、1542阵地。显然,在1419高地阻击陆战一师暂编营的是175团2营,美军打通公路的努力失败,175团2营伤亡也不小。11月29日夜,59师转受27军指挥。11月30日,陆战一师调整阵地,为12月1日突围做准备。20军总结里没有提及30日有何战斗(提到的30日激烈战斗明显发生在12月1日),但20军军史里记录美军四次攻击1419未得逞。12月1日,美军陆战一师突围开始,陆7团3营H连进攻1419,后在陆7团1营帮助下,于傍晚时分占领1419高地。此后,戴维斯率陆7团1营和H连在晚上9点离开1419高地,在大山里行军,直取死鹰岭。20军总结和军史均记录,175团1419高地下午16时被敌攻占。至此,双方纪录一致。接下来中方资料记录说,鉴于1419高地的重要性,59师当晚派175团3个连和176团两个连反击1419,并于12月2日拂晓重新夺回1419高地。这个说法却大有问题,因为陆战一师资料显示当晚1419高地并无任何战斗发生。事实上,12月1日晚的1419高地正位于突围中的陆战一师椭圆形防御圈的东侧,前锋陆5团3营当晚正和志愿军175团激烈争夺1520高地,后卫陆5团2营和1营阵地位于1276高地和旧邑里江流入长津湖处。陆7团3营在1419高地西面、公路西侧的1542高地东坡防守。戴维斯中校12月1日晚率陆7团1营离开1419高地之后,陆战一师肯定在1419高地派兵防守。极大可能是炮兵团的步兵暂编排。陆战一师战史并无12月1日晚1419发生战斗的记载,此后陆战一师车队南撤,在1419高地附近也仅遇到了志愿军小股部队袭扰,并无大部队阻击。当然,这并不是说175团、177团共五个连于12月1日晚发起的反击纯属子虚乌有。它应该确实发生了,但不是发生在1419高地,而是发生在更靠南的1520高地。陆战一师战史记载,陆5团3营I连当晚进攻1520高地,遭遇志愿军强烈反击。美军I连损失惨重,几乎全部打光,仅余20来人。12月2日上午,G连接过I连防线,重新发起进攻,很快攻占1520主峰。而20军战后总结显示,59师五个连于12月1日发起反击,以两三百名同志伤亡的代价,重新夺回“1419高地”,但由于175团首长疏于指导,山头仅留少量兵力防守,主力下到公路边阻击美军车队,导致“1419高地”很快又被美军占领。显然,志愿军材料里第三次夺回和第三次失去“1419高地”的战斗就是发生在1520高地的激烈争夺。一般来说,20军总结这份材料里的信息比较准确,基本能和陆战一师的记述一一对应。但对于59师死鹰岭阻击战,特别是这个1419高地三得三失的故事,却颇多可疑之处。细细想来,恐怕还是59师上报20军的时候,做了小小的改动。事实上,并没有造假,只是把不同高地的战斗故事合在一个高地上而已。如此操作,显然能够凸显出59师死守1419高地,最终力战不支的形象。公平地说,单凭一个59师,显然无法堵住拥有强大火力的陆战一师主力。这个主力是两个陆战团,一个炮兵团大部,另有航空兵支援。友军79师的追击行动,也不过仅限于12月1日晚向公路西侧1542高地东坡和1276高地的反击,但最终都无法靠近公路威胁陆战一师车队。而94师的两个主力团,更是打的窝囊,仅在12月1日晚攻击了陆5团1营,没造成任何威胁,后来竟然在大山里来回折腾、冻饿之下失去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