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上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最早的三皇是: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是:有熊氏轩辕黄帝、高阳氏黑帝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金天氏白帝少昊,另一说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秦汉时期各地文化融合后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
后期有些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中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而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也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在所有关于“三皇”的说法中,所有涉及“三皇”的人物,都在中国远古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重大影响,但是很多种说法实际上是泛指,而不是具体所指,或者说是指神而不是指具体的人,基本上每一种说法都有伏羲、神农二个人物,将他们列为三皇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其他人物中,各人都有非常突出的特点,都有非常突出的贡献,任何一人都是有资格列入三皇的,但是,女娲是华夏的的创世女神,地位应当在三皇之上,祝融、共工是炎黄时期以后的人物,从列三皇的初衷看,三皇的时代应该早于五帝,即应早于黄帝轩辕氏,而祝融、共工不符合这个条件,也应排除在三皇之外,那么,剩下的最适宜列入三皇的就只有燧人了,将燧人、伏羲、神农列为三皇可以说是最恰当的。
燧人氏:三皇之首,奉为“天皇”,燧人氏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燧人氏生伏羲氏、女娲氏,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而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有了火人类开始熟食生活,引起了生理的极大变革,使人类从动物中彻底分离出来,火的应用使人类焚林而猎,开始利用自然去征服自然,因而丰富了人类的食品,从而使人类的肉体的有机结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脑结构变得复杂,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燧人氏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些重大发明,这些发明是:
1:“钻木取火”,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2: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3: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
4: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5: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6-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7: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尊为燧皇,奉为“火祖”,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
燧皇陵位于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知晓。其冢高约10米,身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商丘市政府对燧人氏陵近些年来不但进行了整修,而且还扩建了陵园,树立了各种各样的石雕,栽种了花草树木,使陵园成了有游览价值的景观,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二,这里都有一个盛大的古庙会,从全国各地前来朝拜者数百万人,纪念华夏民族始祖燧人氏,1992年4月16日,国家旅游局在燧皇陵举行“黄河之旅首游式取火种仪式”,2005年7月15日,中国第十届运动会在燧皇陵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了“华夏文明”之火。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奉为“人皇”,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四、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六、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七、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可知伏羲时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妻,生子嗣,命名万物。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和对远古各部族研究的进展,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共同尊奉的先祖,直到今天,伏羲女娲以及炎黄二帝依旧是国家正经提出要祭祀的人文始祖,他们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父亲母亲,2008年太昊陵也以单日82万的游客记录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球第一庙会,而每年国家都会派遣官员与两岸三地华夏儿女共同参加祭祖大会(公祭先祖盛典)。
神农: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奉为“地皇”,也有称炎帝一说,关于炎帝和神农氏是否是同一个人,这件事情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一些史学家曾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他们认为炎帝其实是一个帝位,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称谓,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神农氏可能是某一任炎帝,他是继伏羲之后,又一个对中华民族有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发明了农耕技术,更遍尝百草,发明了医术,传说当时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氏为“宣药疗疾”,决心遍尝百草,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为了找寻治病解毒良药,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据说他曾“一日遇七十毒”,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炎帝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
《神农本草经》阐述了药物的三品分类及其性能意义,药物的君臣佐使及在方剂配伍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的阴阳配合、七情合和、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有毒无毒,药物的采造,药物的煎煮法,药物与病证的关系等等,至今仍是临床用药的法规准则。它所记载的365味中药,每味都按药名、异名、性味、主治病证、生长环境等分别阐述,大多数为临床常用药物,朴实有验,至今仍在习用,千百年来,它作为药典性著作,指导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应用药物治疗疾病,保健强身。
古代的五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个部落首领,因为是传说,所以记载不清,关于五帝是哪一个,众说纷纭,今天我选了最常见的: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黄帝是五帝之首。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祀为“人文初祖”,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以姬水(今洛水上游)居,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居,所以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后来的传说的几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辽朝大臣耶律俨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在清朝末年,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清末反抗满族统治的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汉人的支持,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蚕食,包括少数民族人士在内的有识之士号召打破族群界限,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凝聚中华,在面对外国强敌侵略而处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少昊:中国上古传说首领,五帝之一,黄帝之子,后世称白帝,少昊具有神奇的禀赋和超凡的本领,少年时娶凤鸿氏之女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凤凰总管百鸟,然后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种鸟来管理日常事务,孝顺的鹁鸪掌管教育,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另外,有九种扈鸟掌管农业,使人民不至于淫佚放荡,五种野鸡,分别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个工种,部族内有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鸿氏、鸤鸠氏、鹘鸠氏、爽鸠氏等等,其中有凤族8个,凤族在少昊集团中地位最为尊贵,掌管天文历法,指导部落农桑,到处呈现繁荣向上的景象。
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五帝之一,后世多诚黑帝,玄帝,人文始祖之一,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下令民间禁绝巫教,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颛顼对东北亚、美洲的古代文明都有重大影响,从他执政的特点来看,是一位把各项制度设列清晰的智慧型领导,正是孔子“十一德”中“缜密以栗,智也”的典型人物,颛顼文明在上古天文、历法上有高度造诣,它对水利、农业也有大贡献,在阜新查海遗址中出土的玛瑙制品中,有一些是玛瑙镞,如此利器必定运用于上古时代的重大战争中,包括颛顼与共工两位大首领之间发生的殊死搏杀,还有一些玛瑙刮削器,是制作木类弓箭的工具,颛顼是黄帝之孙,共工的出身也非等闲,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轩辕氏家族本来就矛盾重重,帝颛顼践帝位后,共工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共同反对颛顼,反叛的诸神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颛顼闻变,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一场酷烈的战斗展开了,几个来回过去,帝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著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连一层皮,披头散发,一只断臂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头颅胸腹甚至牙齿全被砍断,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了,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帝喾:(kù),姬姓,名俊,高辛氏,五帝之一,黄帝的曾孙,传说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如山,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到了现代,仍有积极意义。
尧:又称唐尧,五帝之一,帝喾之子,传说古帝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名叫庆都,她是伊耆侯的女儿,庆都成婚以后仍留住娘家,某年春正月末,庆都与父母坐上小船于三河之上游览,正午时出现了一条飞舞的赤龙,第二天又出现了形体小些的赤龙,晚上庆都睡不着,闭着双眼还不由得抿嘴发笑,朦胧中阴风四合,赤龙扑上她身,醒来时身上还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儿,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满,八采眉,长头发,画上写着:亦受天佑,之后她就怀孕了,过了十四个月,生下一个儿子,竟生得和图上画的人一模一样,孝子帝喾的母亲却在这时候去世了,帝喾为母亲的去世哭得成了泪人儿,之后为母亲一连服孝三年,完全顾不上庆都和儿子的事,庆都带着儿子住在娘家,直把儿子抚养到十岁,才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帝尧,所以帝尧小时先随外祖父家的姓为伊祁(耆)氏,后又称陶唐氏,尧即位于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
三皇五帝的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录,很多具体的人物都很模糊,他们组织集体劳动,用符号记录简单事务,对抗自然灾害,组织农业生产,这是人类由“兽”到人的转变,他们以德治国,使种族融合,相继发明了农业、医学、历法、乐器、陶器、蚕桑甚至文字等,教化思想实施仁政,为后期的华夏文明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有可能远远不止有这几位杰出的领袖,但是他们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在历史上有开创性的功贡现,以至于后期的帝王都想与之俱攀,以展现自己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