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群:35岁当市长、39岁副厅级官场春风得意,45岁选择裸辞经商

扶苏聊历史 2025-01-14 10:52:03

1998年,35岁的李向群站在任命台上,成为当时冷水江最年轻的市长。

短短四年后,他又在39岁时升任副厅级干部,掌管娄底市开发区的工业经济建设,带领这片荒芜之地完成从“荒山”到“工业园”的惊人蜕变。

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还是协调地方政务,他的工作无一不被称道。

从秘书长到副市长,李向群的每一次调任都令人侧目,步步升迁的轨迹似乎在昭示他光明的官场前途。

2008年,正值娄底市开发区五周年纪念大会上,他作为功勋人物接受了无数赞誉,却在几天后向组织递交了辞呈。没有调职、没有提拔,他选择了彻底离开公务员体系,投身商海。

他为何在仕途巅峰期选择“裸辞”?

新化县的七天七夜

1996年,湖南省新化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整个县城面临巨大的灾难威胁。

当时,县委副书记李向群承担起一线抗洪抢险的指挥重任。整个救灾过程中,他始终坚守在前线,与时间赛跑。

7月16日凌晨四点,洪水持续上涨,防洪堤坝已承受巨大压力。李向群带领干部们通宵巡堤,逐一排查可能出现的险情。

这个时候,他发现堤坝某处出现了孔状结构,这是堤坝即将失守的信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洪水很可能突破堤坝,涌入县城,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

发现这一情况后,李向群没有耽搁,立即调集人员,命令下属组织县城居民进行有序疏散。他要求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人员撤离安全。

在此期间,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更大规模洪灾,李向群连夜部署了紧急物资的筹备工作。

他安排相关部门人员制作了约三百个木牌,这些木牌被用于标记和救助洪水中被困的群众,确保救援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洪水持续威胁,新化县的抗洪工作进入了紧张的攻坚阶段。李向群在组织群众撤离后,又迅速下达了另一项重要指令:彻底转移县城化工仓库中储存的大量剧毒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一旦被洪水冲散,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李向群紧急调动了相关部门,连夜调用车辆、协调人力,将所有危险物资运送到安全地点。

与此同时,李向群也没有忽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洪水侵袭时,许多居民的粮食储备被毁,粮食供应成为一大问题。他立即安排人员统计粮食库存,并紧急从周边地区调运物资,优先保证被安置群众的吃饭问题。

他要求各安置点统一分配粮食,同时安排干部定点监督分发,确保每一名灾民都能吃上饭。

从7月16日凌晨两点开始,李向群就和其他干部一同在堤坝上巡守,组织抢险。

洪水很快突破了堤坝,水位漫过堤坝顶部约三米,湍急的洪流涌入县城,淹没了85%的城区。原本的街道彻底变成了河道,救援和抢险工作难度倍增。

李向群没有一刻停歇,带着救援队伍乘坐指挥船,穿梭在各个抢险点之间。

这一场抗洪抢险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从堤坝巡查到群众安置,从粮食供应到物资调配,李向群始终身处一线。

七天里,他几乎没有时间正常休息,经常在船上随时协调和处理突发状况。他和干部们一道,在灾难中全力以赴,抢险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地推进,为保护县城和群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市长任职

1998年9月,35岁的李向群刚刚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便升任冷水江市市长。

那时的冷水江市,正面临经济低迷的巨大压力。由于全球和国内市场的不景气,当地的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许多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堆积在仓库里越来越多。

各大厂矿的库存问题愈发严重,很多企业不得不停产。与此同时,市财政状况也捉襟见肘,有时连基本的公职人员工资都难以正常发放。

面对这一系列复杂问题,李向群迅速召集市领导班子,组织了一场接一场的会议,商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每一次会议上,他都要求部门负责人实事求是地报告现状,无论是财政收支、企业运行,还是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都要有准确的数据和真实的情况反馈。

几轮讨论后,李向群带领班子确定了一条明确的方向: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城市功能,同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最先被提上日程的是城市防洪堤坝的建设。由于1996年新化县的抗洪经历,李向群非常重视防洪设施。他亲自参与设计防洪工程的整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审批。

旧城改造是另一项重要任务。冷水江市的老城区,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市容落后,供水、供电设施陈旧不堪,许多居民生活极为不便。

李向群推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旧城改造工作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带领团队实地走访老城区的各个街道和社区,了解居民面临的问题。

他多次与居民代表开会,听取他们对改造工作的意见,并将群众的实际需求纳入改造计划中。

李向群鼓励企业主动调整经营模式,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转型摆脱困境。他带队走访了许多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探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协调解决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困难。

对于长期亏损、库存积压严重的企业,他建议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在这些工作的推动下,冷水江市的城市面貌开始逐渐改善。

国际学习

2001年,李向群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修。

他在这里学习了管理经济学,并成功拿到了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没有丝毫停顿,直接投身到娄底市开发区的工业经济建设工作中,39岁的他成为副厅级官员,仕途可以说非常顺利。

娄底市开发区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多年来,这片区域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建设,土地大多是荒山荒地,基础设施几乎为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李向群接到任务后,迅速召集开发区的领导班子和技术骨干,详细研究开发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方向。

一开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内的道路网络几乎不存在,大部分都是泥土路,机械设备运输极其不便,更谈不上吸引企业入驻。

李向群亲自参与规划,提出开发区的道路建设必须做到一次性规划到位,主干道和次干道之间要形成有机联通。

既要满足工业运输需求,也要为未来的生活配套设施留出空间。

除了道路建设,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也是开发区启动的重要一环。为此,他多次和电力、水务部门协调,确保管网的铺设与道路施工同步完成,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发区开始有了初步的吸引力。李向群带队到周边城市甚至省外招商引资,向企业介绍开发区的现状和规划。

他会详细解答企业代表的疑问,从税收优惠到厂房建设,从员工宿舍到物流通道,每一个细节都尽量做到让企业放心。

几年后,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彻底变了样。十多条主干道纵横交错,配套的供电、供水和排水系统全面覆盖。一些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物流园区和仓储中心也开始投入使用。

入驻的企业数量迅速增长,项目涵盖了机械加工、新能源、建材等多个领域。财政收入从最初的几百万迅速攀升到两亿元,开发区逐渐成为娄底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创业之路

成功推动娄底市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同时,李向群还兼任了市委秘书长和副市长,具体分管财贸金融相关业务。

2008年,娄底市开发区迎来了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活动。作为开发区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李向群受邀参加了纪念大会。

会上,他对开发区这几年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与会的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对他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年,他主动向组织提出了离职申请,决定结束自己的公务员生涯。

有人怀疑他是否做出了什么错事,甚至有传言称他利用职权找好了下家,准备去大捞一笔。对于那些了解他的人来说,他们只觉得娄底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好官。

李向群并不为这些流言蜚语所动,自己在岗位上始终清清白白,能经得起任何检验。

关于为何选择辞去官职下海创业,李向群曾对外轻描淡写地提到“自己对当官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事情背后却有更深的原因,与他的家庭背景和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

李向群的父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曾担任邵东县教育局局长。

不同于许多长期在行政岗位上的干部,他的父亲在职业生涯后期主动选择离开领导岗位,重新回到学校的一线教学岗位。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嫌疑,他没有和任何熟悉的企业或商人打过交道,决然离开了工作二十多年的官场。李向群选择南下广东,在一家小公司中担任职务。

为何选择这家小公司?他告诉自己,离开故土后,他想避开湖南的复杂人情,给自己一段时间沉淀、独立思考。

他与公司中几十名年轻员工一起,坐在格子间,过着和他们一样朴实无华的生活。

贵州湾田集团的董事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湾田集团是一家以煤矿开发为主的产业集团,主要业务布局在贵州和云南等地,正计划进军湖南市场。

董事长看中了李向群丰富的经验,希望他来负责筹办湖南湾田集团。湾田集团在湖南市场尚未有任何投资和经营,这对于李向群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全新开始。

两人的战略思路十分契合,合作也便显得水到渠成。

李向群带领团队进入湖南,湖南湾田集团迅速走上了正轨,并成功展开了多个投资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李向群也迅速启动了自己构思的重点项目——长沙湾田国际专业市场集群。

正值长沙市城市大规模升级改造的时机,市内的原有专业市场需要搬迁到郊区,李向群通过市场化运营,他成功将原本散乱不堪的专业市场变得井然有序,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购物中心。

并整合了物流、金融、电商等产业服务体系,在长沙城北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

李向群凭借多年来在政商两界积累的经验,成功将城市运营、产业打造和团队管理相结合,为湾田集团和湖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一系列举措为当地带来了宝贵的财富,也让李向群的个人事业进入了新的高峰。如今,李向群担任湖南湾田集团副董事长兼名誉总裁,年近六旬的他,已经到了功成身退的年龄,但他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

0 阅读:25
扶苏聊历史

扶苏聊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