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了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入住泰康之家·大清谷养老院的消息。
关牧村(中)与养老院工作人员合影
这位歌唱家有许多为人熟知的歌曲,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她的歌声沉稳浑厚,恬静温柔,被誉为“殿堂级女中音”。
她的歌唱事业顺风顺水,婚姻生活却相对波折。
关牧村的第一段婚姻是一段客观条件上不对等的姐弟恋。
丈夫王星军的名气远远不如当时如日中天的关牧村,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自己与妻子不对等的自卑。
这让他心态扭曲,开始酗酒,把自己的事业变得一塌糊涂,还经常管关牧村要钱,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终于有一次,王星军因为要不到钱而将拳头落到关牧村身上,即使性格温和容忍了他多年,关牧村的最后一丝期待也因这一拳而消失殆尽,提出了离婚。
关牧村不在乎自己被前夫算计走多少钱财,只在乎自己年幼的儿子还在身边,他们即使在城边租来的小破屋子里,也还有彼此。
后来,温柔的“江大哥”江泓来到了她身边,走进了那个破旧的小屋子,对关牧村的窘境心酸又心疼。
但关牧村有自己的担心,江泓当时是有着被江父坚持安排的婚姻的,一旦离婚,江泓的仕途可能不稳。但江泓觉得:
“省长助理有千万个,关牧村可只有一个。”
江泓做好离婚手续后,关牧村还是没有贸然答应,她知道,两个人的结合会影响的还有自己的儿子,她询问了儿子的意见,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终于松了口。
两个二婚的人资产都接近于零,江泓笑称当时的他们是个“双零”家庭,两人走在楼房的灯光下,关牧村心想:
“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也有这样一间房。”
他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起拼搏,再创家业。
近日,关牧村入住泰康之家·大清谷养老院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
从关牧村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关牧村是一个既温和又有自己的主心骨的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而非常规家庭养老,也许也体现了她的敢想敢做,开放家庭式的养老机构也许是她谨慎后的结果。
评论区也道出了开放型养老院养老对于她来说的便利性。
2.牛犇牛犇在大众心里有“黄金配角”的称号,本名叫张家景。
1946年,沈浮导演的抗日影片《圣城记》,需要一位饰演村童的小演员。
牛犇结识的演员出演《圣城记》时,“小牛子”这个角色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小演员,这位演员便介绍了当时还小的牛犇出演,自此牛犇开启了演员生涯,可以说是童星起步。
牛犇闲暇时刻喜欢去打打乒乓球,这可就遇到了命中的“对手”。牛犇经常输给一个上海姑娘,牛犇不服气就缠着姑娘一直比试着打,打来打去,两个人的火花被打出来了。
姑娘名叫王惠玲,家庭条件很好,相比之下,当时的牛犇作为演员并没有闯出大名堂,长相也一般,王惠玲的父母对他并不看好提出了反对。
然而,王惠玲是个有主见的姑娘,在她眼里,牛犇性格开朗善良,正是结婚的好人选,王惠玲父母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成全了这对有情人。
牛犇的晚年过得很幸福,两个儿女都很孝顺,可为什么牛犇老师要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呢?原来是因为爱人的离去。
2019年,王惠玲因病住进了医院。正要出院的时候,牛犇本打算将家里重新装修,好让老伴一回来看到家里焕然一新,心情舒畅,医院却传出了老伴突然病逝的噩耗。
老伴的去世后对他打击很大,他感到太孤独,就想到了自己去养老院养老。
这里老人多些,对他来说比较热闹,可以消磨掉一些被老伴一个人留在世上的孤独。而且他也不太想掺和进孩子们的生活。
如今,牛犇在养老院的日子也过得不错,儿女都经常去看望他。在养老院里,因为牛犇是著名演员,加上他性情随和人品很好,养老院里从上到下都对他很尊重。
3.于洋50年代时,“于洋”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和妻子的相遇是经典的“因戏生情”。
于洋与妻子
于洋作为老演员耐心帮助第一次拍戏的女演员杨静,一来二去地,两人产生了感情,两个适婚青年在亲友的祝福下举办了婚礼。
家中有一对儿女,可以说是非常圆满。于洋与爱人感情恩爱相敬如宾,可怎么在晚年双双进入养老院了呢?
于洋全家福
原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的儿子于晓阳刚刚结完婚没有一年,就因为过度劳累,发作了哮喘,而后去世,留下了一夜白头的儿媳和两个肝肠寸断的老人。
远在美国的女儿只能说是有心无力,从此只有儿媳照顾这对公婆。
于洋两口子担心儿媳一个人去照料四个老人照料不过来,老两口子就主动提出一起去住养老院。
儿媳为他们挑选了环境设施最好的养老院,老两口生性乐观,不摆架子,在养老院的生活也过得相对滋润。
4.于淑珍于淑珍是一名国家一级演员,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如今虽然高龄,嗓子却保养得非常好,依然清亮。
她为电影《甜蜜的事业》演唱过一首传唱度极高的爱情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因为于淑珍的发展比丈夫要好,他们选择了当时乃至现在并不主流的生活方式,女主外,男主内,不去在乎那个时代的流言蜚语。
与前面不同的是,于淑珍两口子选择双双入住养老院没有悲伤的外因和艰难的条件,这只是因为他们面对生活时做出的更优选。
两口子都在原地,考虑到自己一旦病倒,子女如果来照顾,就要奔波劳碌,就不得不浪费时间和精力。老两口不想增加儿女的负担,于是两个人就打算一起搬去养老院。
子女担心这样会被传出不孝的流言,不过这对老两口向来是把流言放在心上的。于淑珍这么做通了子女的思想工作:
“别人怎么说我们管不着,我们老了,也想要自己的空间,住养老院也正好让你们腾出时间过自己的日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于淑珍利用在养老院的机会,还学习了几年书法和花鸟画画。
养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子女的看望成了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父母与子女之间互不打扰,也是一种新型的可行的温暖晚年生活模式。
5.张洪杰这位演员出演过很多村长的角色,人送外号“中国第一村长”。他还有个外号,叫做“老年演员中的劳模”。
之所以成为劳模,主要也是为了赚取片酬补贴家用。
张洪杰与妻子
他面临的压力实在太大,妻子中年时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需要时刻有人看管照料,有着高额的医药费。
三个儿女也不争气,只想依附父亲生活,房车都得由父亲包办,生活费更是经常管父亲讨要,连孙辈的供养压力都转嫁给张洪杰,是典型的啃老族。
张洪杰谈退休金
张洪杰一边轮轴转地拍戏赚取片酬,一边又要顾及生病的妻子,花费为数不多的精力去悉心照料,一大家子的压力都压在他身上,导致张洪杰的头发早早就已经花白。
一次,张洪杰错不开时间来照顾妻子,就给三个儿女打电话希望能让他们临时照料一下,三个儿女却找各种理由推脱,彻底凉了张洪杰的心。
也让他不得不面对三个儿女终究都靠不住的事实,他得着手于为自己和老伴养老的后路了。
张洪杰为自己和妻子攒够了养老钱,从寒冷的东北老家来到了四季温暖的三亚养老公寓,为子辈孙辈们准备好保险后,就再也不再回应儿女们的啃老需求。
张洪杰现在时不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在养老公寓的养老生活,想开之后离开了啃老的儿女们,老两口生活得惬意舒适。
养老公寓的工作人员们照顾得周到体贴,养老院距离医院很近,一旦有老人被发现身体异常,就可以及时送往医院,护工等等事情由工作人员安排。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对张洪杰来说,比养了大半辈子的白眼狼们更靠得住。
6.祝希娟祝希娟这个名字,曾经在60年代闪闪发光。当时这个年轻女演员,凭借主演的第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
颁奖当晚,周总理盛赞她为“最优秀的女演员”与她跳舞,郭沫若题词赠送与她,文化部特批她为“大殿堂级女明星”。
郭沫若为祝希娟题字赠送
一时间,全国上下的赞扬与欣赏都落在她身上,戏约如雪花般飘落在她面前,行程多到她不得不整日乘坐飞机。
那个年代里,太多太多人见都没见过飞机什么样子,她就已经对这种飞机上的生活感到疲倦了。
然而飞鸟遇到了落地的时候,70年代时代动荡,她被单位开除,整个演艺生涯都被断送。
曾经对祝希娟有知遇之恩的谢晋导演同情她的遭遇,把原本答应给刘晓庆饰演的,《啊!摇篮》里骁勇善战的女主角李楠的角色送给了她。
这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再次点亮了祝希娟的星途,人们喜爱祝希娟饰演的角色。
可在文化动荡里,祝希娟患上抑郁症,她不再爱做演员的工作,决定退隐去做幕后工作。
祝希娟的韧性和眼光都很好,一手创办起了深圳电视台,在中年如日中天,同时她也没有完全放下演员的工作,一生获奖无数。
这位坚韧的女演员在晚年也走出了不同常人的道路,她主动放弃了原本的别墅,与丈夫搬去了小小的养老院。
而她是有儿女的,这是为什么做的决定呢?
原来,在祝希娟眼里,自己的生活步调与儿女并不一致,让子女去照顾,不仅会产生摩擦,也会增加儿女为自己所做的牺牲。
在养老院家务事有工作人员负责,老伴的健康也有人看管,这正契合了祝希娟向往自由的生活步调。
大多数中国人对幸福晚年的规划都是几世同堂,享受儿孙绕膝,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大家顾虑着养老院没有完善的种种问题,对养老院养老这种方式带着排斥。
养老院的晚年生活在大众印象里,就是冷清寂寞又枯燥的。
而影视明星活在跳跃的闪光灯下和躁动的声浪中,与这种老年生活,看起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
但这些影视演员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下,因为种种原因,不顾身边围绕人群的星光,不求身边环绕儿孙的温馨,晚年自愿住进了养老院,养老院反而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更优选。
无论前半生曾经如何绚丽或嘈杂,年轻的繁华过后,都该为将来静下心思考,让视野不局限在自己或大众的眼前,或许能迎来自己的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