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告李嘉诚,不要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

头号分享 2025-03-27 15:45:36

文|头号分享

编辑|头号分享

2025年3月4号一件突发事件引起了国人的注意,那就是香港企业家李嘉诚长和公司将位于巴拿马运河的四十三个港口准备交易给美方贝莱德财团。

这件事情一经发布,就上到了各大平台的热门议题。

随后分别在本月十三号、十五号、十七号和二十一号《大公报》接连发文向李嘉诚提出告诫。

“不要天真、不要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

十七号,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航商总会总顾问梁振英在社媒发文,间接回应李嘉诚向美企出售港口交易事件。

在本月十八号,李家超对于此事提出了三点看法“关切且重视”、“反对胁迫施加压力手段”、“依法依规处理”。

同一天外交部回应:“中方一贯坚决不答应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侵害别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对于首都、港府、李家超、梁振英和《大公报》的接连提醒和警告,李泽楷的到京行动,都以为李嘉诚会改变主意,可他并没有。

在本月二十六号,外媒最新消息显示,声称就算中方对这笔买卖表示不满,但长和与贝莱德(美国投资管理集团)之间的商谈并没有受到阻碍。

而且,长和还打算按照原定方案,将位于巴方的2座港口出售给美方。

值得留意的是,这笔交易的继续会让政要意味显得更加浓郁了。

因为美总统对巴方运河现在是鹰瞵鹗视,一门心思的想要该运河纳入美方控制,其中美总统给出的一个关键的借口,就是中方公司掌控着运河的两边港口。

现如今,长江和记特意将两个港口优先卖给美方,这背后要是说没有来自美方的政要压力,很明显,这根本没有办法让人信服。

并且,首都和港府的发声早就看出这笔交易是有威胁因素存在的。

然而,之前带有国资背景的远洋海运集团高管被媒体问到:“如果有机会,是否有意收购长和的相关资产?”

该公司高层明确说到:“企业对一切符合策略需求,可以提升用户服务的资源都感兴趣。”

该公司在全球的运营,以及控股着大型港口,有着非常丰富的海港运营经验和丰厚的资金实力。

可以说的是如果该公司可以接手长和的这笔交易,那么是当前最好的归宿,以及是平息这场争议最好的办法。

但就因为这样的情况,突然传出李嘉诚坚持要和美方交易港口,这就显的更加不寻常了。

就在美媒传出这则消息的二十六号下午,商务部也进行了回应,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发文批评李嘉诚的行为是“在商不言商”。

这直接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感。

之所以将李嘉诚的长和与美方的贝莱德“交易港口”事件定性为“在商不言商”。

这篇文章提出:“企业家寻求的是权益最大化,但他和长江和记交易码头运营权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全世界惯用的一种方法,那就是事先发出招标通告竞价的这种方式。”

“反观用‘短平快’的与美企达成交易,这难道符合逻辑吗?”

很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

而且据报道,中方高层在二十四号的时候与美方黑石集团的董事长进行了会面。

贝莱德虽说现在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投资公司,管理着超过十万亿美元的资产,但据公开资料显示,它起初是黑石集团里面的一个部门。

并且黑石集团董事长也与中方有着不普通的关系,他以自己名字创立的学塾就在清华大学。

二零一六年开学时,不仅有当任美领导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发来贺电,就连国内的高层也亲自到场祝贺。

而这次国家高层接见他,也刚好是长和与贝莱德港口交易的关键节点。

外界认为这次会见可以看作是对长期协作的延续,其中有两点原因。

其一,中方并不排斥美方资本,甚至愿意在敏感时期坐下来谈。

其二,随着中美对弈升级,美方通过贝莱德接手港口不排除是战略需要,这个时候会见黑石董事,或许就是在提醒美方,双方还有对话的空间。

对于李嘉诚来说,就相当难受了,他把港口交易给了美方,舆情普遍认为他是倾向美方的,特别是这次交易特意绕开了公开竞标,更让很多人怀疑其背后有外部施压。

现在该集团的董事到访,让很多事宜多了一层不同的意味。

贝莱德财团虽说之前是黑石集团的一个部门,随后因为种种原因被分了出去,但现在两家已经是单独运作的角逐对手。

黑石董事跟中方的友好关系,和收购李嘉诚港口的公司强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对于国内各方的接连行动,李嘉诚被爆要执意交易港口,是真的不怕吗?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进行阻止吗?

或许还真的有一点,那就是《香港国安法》。

之前李家超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了是否可以动用该法律的时候,他就回应道了要“依法依规处理”。

很明显,确实可以用该法律来做制约,但是否可以做到,又怎样来做到是一个问题。

如果拿出该法律就可以限制长和的这笔买卖,那么《大公报》就不会接二连三的发文警告。

可以见得,就算拿出该法律,依旧问题很大,不是这么轻轻松松就能将这件事摆平的。

已经到了要动法律的地步,肯定不会让长和,以及李嘉诚那么的轻松,起码要调查论述。

外界人士认为在这笔买卖过程中,每一家码头都要去查,所有的港口都查明在交易后,如果对国家没有影响,才可以进行最终的审判。

距离李嘉诚和贝莱德最初定的交易时间还剩最后的六天,期限是越来越近,国内各方的提醒也是越来越多。

他的这次“港口交易”事件可是引起了不少关注。

而他的在商言商就是一个嘘头。

作为一名企业家这事并没有错,但上升到国家利益,交易任何东西都要慎重思考。

李嘉诚到底会不会与美方交易,会不会在正式签字到来的前几天改变主意,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参考信源:

0 阅读:1
头号分享

头号分享

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