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安妮·海瑟薇搭档“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主演的双女主影片《母亲的直觉》又来了,限制级剧情居然还引进了内地。
与之前几部作品的新颖主题不同,《母亲的直觉》就母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展开讨论,加之犯罪、悬疑、惊悚等元素。
安妮·海瑟薇这次能带给我们惊喜吗?
《母亲的直觉》
01故事情节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悄然展开。
一个孩子,站在阳台的边缘,摇摇欲坠。
而爱丽丝,目睹了这一切。
她尖叫着,奔跑着,想要通知她的闺蜜席琳,但一切都太迟了。
孩子已经坠落,鲜血染红了地面。
席琳,失去了她的孩子,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而爱丽丝的儿子,也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
随着时间的流逝,席琳和爱丽丝的儿子,两个曾经最好的朋友,开始越走越近,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安慰。
席琳,比爱丽丝更加善解人意,她的存在,为爱丽丝的儿子带来了安慰,也为她自己缓解了失去孩子的痛苦。
然而,爱丽丝却感到了一丝不安,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她又说不出是什么。
然后,有一天,爱丽丝的婆婆突然晕倒在地,心脏病发作,竟然当场去世。
这怎么可能呢?
婆婆一直按时服药,难道是药出了问题?
她回家翻箱倒柜,发现药已经不见了。
难道是席琳偷换了药?
她曾是一名护士,有能力获取药物。
而此时,席琳诡异地对她一笑,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两个家庭,因为两场死亡,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但两个女人之间复杂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02细节
《母亲的直觉》巧妙利用社会对于母亲的刻板印象,融合两位女性复杂的心理博弈,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疯批犯罪大戏。
因为视角的不同,故事不断反转再反转。
麦克斯坠楼后影片的主视角都以爱丽丝为主,席琳是否故意带西奥到阳台,是否偷走了药盒,是否故意引诱西奥吃带花生的饼干。
这些问题逼疯了爱丽丝,甚至偷偷闯进席琳的家中寻找证据,但我们和她一样都没有找到肯定的答案。
直到最后,影片终于揭示了席琳的真面孔,她确实黑化了。
于是,故事的有趣之处就变成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席琳到底是在什么时候黑化的,是麦克斯坠楼的那一刻?还是爱丽丝丈母娘对自己的无情苛责?亦或是意识到爱丽丝并没有竭尽全力救下自己的孩子?亦或是丈夫日复一日的冷暴力和责骂。
心理博弈是影片的重点,导演精准捕捉到一些女性特质,并推动影片完成向悬疑犯罪类型的转变。
此外,影片惊喜的在使用母性母题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于母职的批判。
作为幸存者的爱丽丝,提出重新上班的愿望,却遭到了丈夫的否定。反应了20世纪60年代根深蒂固具有歧视底色的性别分工思想。
并且这场复杂的心理战揭示了社会对于母亲的刻板印象与期望,以及这种期望如何成为一种无形的束缚和压力。席琳的黑化,或许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遭遇和情绪压抑,更可能是社会对母亲角色的过度神圣化和苛责所导致的反弹。
(《母亲的直觉》截影)
虽然《母亲的直觉》豆瓣评分仅有6.8分,也面临着许多非议。
毫无疑问的是,这绝对是安妮·海瑟薇近期最好的作品。
03评价
看得出来《母亲的直觉》这部电影的导演班诺特·德霍姆是摄影出身。因为相比于怎样把故事讲好,他更在意影片的画面是否拍得精美。
整部影片甚至为了刻意保持这种精美,牺牲了故事的逻辑性和真实性,所以整个故事显得单薄而虚假。
这集中体现在安妮·海瑟薇饰演的那个女主席琳身上以及安妮·海瑟薇的个人表演上。
安妮·海瑟薇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表演都浮于表面,几乎没有心理特写。
所以,你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她演的席琳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显然,导演并不理解一个母亲的丧子之痛。一个母亲在自己的孩子亡故后,怎么可能立即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孩子身上,并通过占有别人的孩子来取代自己的孩子呢?
最后,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塑造成一个“恶毒母亲和蛇蝎美人”的形象,这既不是对母亲的尊重,也不是对女性的尊重。这只不过是再次对女性的一次“巫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