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班味”:一年到头,总有365日是不想打工的

唐诗宋词古诗 2024-09-19 19:22:45

说起上班,近些年涌现出很多流行词汇,从“打工人”开始,到“社畜”、“996”,再到“牛马”、“班味”,和上班相关的搞笑语录也层出不穷。

其实,虽然这些说法是近些年才有,但古人不喜上班和打工的情绪和现在是一样的,古时没有这么通畅的互联网让流行语言广为传播,于是有人就将这样的情绪写进了诗词里。

“早起废一天”型“班味”

现代人对于早起上班,总会说自己是“早八”人,但是在古时,八点可算不上什么早起了,若是古代打工人都可以八点钟才上班,那可是从来没享受过的福气了,明朝官员钱宰写过一首诗,直截了当表示“不想早起,只想睡死”的心情。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作者说“四鼓咚咚”就要起床了,关于这个“四鼓咚咚”具体代表的时间,有说是四更天,即现在的凌晨一点至三点,也有说就是简单的凌晨四点,但无论如何解读,都是天还没亮人还没醒的大半夜没错了。但是,他哪怕是如此早得起床出门,跑到上朝的地方,还是嫌他来得迟了,这样的遭遇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起了个大早,还没打上卡。

诗中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了作者的愿望,那就是躺平。他觉得每天这么早起上班太苦了,还不如归隐田园,至少每天睡到自然醒,醒了就吃饭,总好过现在,睡也睡不饱,睡醒还要跑。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官员约束较强的一个时期,朱元璋强化皇权,制定严苛律法,不仅针对整个朝政运行,也针对大小官员的言行举止,这个时期的官员多数活得小心翼翼,不越雷池半步。钱宰倒是胆子很大,直接作诗表达在这样的约束下,为官的生活太过辛苦,追求这些功名利禄,还不如做个自由自在的乡野村夫。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班,不上也罢。

“人在心不在”型“班味”

有人戏称自己上班时都是“假仁假义”,而下班后的日子才是“真情流露”,可见在生活中,打工成为了很多人划分不同情绪世界的重要分水岭。李商隐在自己著名的作品中也讲过类似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那千古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然而,其实整首诗来看,不仅有唯美和浪漫,还有一点“班味”。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大多部分都在讲作者参加一场宴会的美丽回忆,春日的暖风配上闪烁星辰,在优美高雅的场所里,正进行着各项游戏活动,配着美酒和摇曳烛光,作者身处其境不禁陷入对情感的思考和爱情的追求,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便是此意,哪怕不能时时刻刻相见,还是能一直明白彼此心意。

然而,诗中最后一句话锋一转,“嗟余听鼓应官去”,再美好的宴席也要结束,再长的假期也有终时,鼓声敲响,诗人就要上班去了,而提起上班,那再也没有前面的星辰、彩凤、春酒和射覆了,有的就是各种要处理的事务和自己还漂泊不定的身世,与前面放松快乐的生活做对比,更显最后一句“班味”强烈。对比如今很多打工人的生活,也许同样是背井离乡颇有漂泊不定感,也许同样前一天还在家中享受放松或是四处游玩,而第二天就要踏上走了无数遍的上班路,前后心情对比可见差异,历史中的李商隐如此,正在书写历史的打工路上的奋斗人也是如此。

“打工不如意,回村躲水逆”型“班味”

关于打工的故事越多,那么关于“逃离打工”的情绪就会越多,对于很多人来说,有多少个早起打工的日子,就有多少次想要回村种地的幻想。当然,种地也并不轻松,这样的想法更多是在心态上逃离眼前辛苦的自我安慰罢了,苏轼也是这样。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苏轼这首《临江仙·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写于一个比较特别的场景:喝多了,门锁了,家回不去了。

于是苏轼坐在长江边上,看着滚滚江河,奔腾向前,此情此景,很想说点感慨。

感慨的是自己身处官场,难免不能时时跟随内心所想行事,他并不喜欢把人生变成为了功名利禄而奔走,但又只恨身在其中有诸多不得已,在这番感慨下,他写下来这千古名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他希望自己是一艘小舟,在江海中自由、随意地去向任何地方,也许可以遇见新的人,也许可以眺望新的风景,更也许,这艘小船会带着苏轼对这世间最轻松的想象,驶向永远没有烦恼的远方。

最重要的是,这艘船不会开去上班。

苏轼另有一首著作《行香子·述怀》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两首诗多用来评鉴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不局限眼前的烦恼,正视自己的清高,认为天地之间自有精神上的解脱和畅快,可是转念一想,苏轼哪里是一早便要归隐和接受平庸之辈,他二十多岁就文采斐然,名声大噪,若不是人生后来的种种际遇让他唏嘘且无力,又怎至于以一艘小舟自拟要归隐天地间,又怎么轻易要做个和一张琴、一壶酒、溪水白云为伴的“闲人”,若不是打工生活太不如意,他又怎会那么想逃离。

“人间清醒”型班味

唐寅是明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就是后世电视里非常活跃的唐伯虎。他在影视作品中,多有正义纯真,且聪明灵动的形象,若放在当今的职场,他可能是会在工位左手边放一个“自愿上班,主动吃苦”路牌,右手边放一个“已在工位,暂时下线”对联的搞怪打工人。历史上的唐寅,其实生活得并不如意,他虽然年少就在考试中颇有成绩,但为官后因牵连入狱,仕途遭贬,对官场心灰意冷,决定一门心思研究画画,在这样一个从庙堂转向江湖的节点上,他也写过有“班味”的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首诗叫《言志》,大有唐伯虎向世间、向自己剖析心意的感觉。诗中一上来首先表达的情感是:你们在意的那些事,老子一个都不想干。虽然归隐,但是我不炼金丹,也不打坐,虽然不当官了,但是我也不以做买卖和种地为生,简单来说,不为这世俗的任何东西做牛做马,甚至也不要做做样子。

虽然但是,唐伯虎还是有“任性”的资本,他能够以画画为生。那矗立的青山,谁也夺不走,那灵巧的画笔,谁也束缚不住才华,这么一拍即合,糊口钱不就来了吗,又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填饱肚子,还能理直气壮地在诗中最后说一句:你们那些昧着良心赚的钱啊,都别来沾边。

与其说唐伯虎在失意中没有涅槃,不如说他早早找到了自己的赛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更适合怎样的生活,如此理念可以说是先进的,在当今职场上也常有类似事例,每个人的性情和能力不尽相同,适合的职业和生活更无法一概而论,有时顺势而为,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而不必去强行自驱适应不合适的工作,也是一种理智。

可惜的是,唐伯虎虽然告别官场的时候非常清醒,但是运气着实不怎么样,因为他的工作虽然不等于有钱,但是他的离职,却等于了没钱。就像现代人常说,工作虽然带来很多烦恼,但是这些烦恼不及不工作带来的一个烦恼杀伤力大,那便是贫穷的烦恼。唐伯虎晚年生活非常贫困,可以说银行卡余额时常不足,但是想他虽然运气差了点,但是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因为若是让他人生再来重新选择,他依旧会做那个在时运不济下勇于跳出包围圈的六如居士,他的人生晚年依旧是要在清贫但快乐中度过。

古人虽不知何为“班味”,但是也有类似的共鸣,他们虽没有社交账号,但把这样的共鸣写进了古诗词,这些诗句就像现在网络上的打工搞笑语录一般,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作者:珮安歌,一个热爱文字和火锅的欢脱少女。

0 阅读:11

唐诗宋词古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