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3月7日下午,我们战友军嫂一行11人游走参观了察哈尔都统署。通过参观,可以了解张家口的许多历史。

到了门口一看,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居然在明德北街原65集团军旧招待所旁边,离大境门很近了。我在军机关工作了十年,进出招待所无数,竟然不知道这里还有个察哈尔都统署!

老战友合影留念(左为马晓伟,领我们参观)
在市政府机关工作的老战友马晓伟说:“过去里边都成了私人住宅,门口不显眼,两旁都是商铺,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前些年,市里将住户迁走,下功夫对都统署进行了整修,并对外开放。“ 原来如此。” 大家听后才搞清楚情况。军嫂刘惠说:“我们家过去就在附近住,我都不知道。”[捂脸][捂脸][捂脸]看来,察哈尔都统署曾经是藏在闹市无人识啊!

走进都统署,我们看到其为四进院落,庭院式建筑风格,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寝。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均建有耳房,二堂及后寝建有厢房。中轴对称,前边办公,后边食宿。







厢房和耳房大都用文字、图片及少量实物的形式办起了展览,分别展示有察哈尔由来、察哈尔大事记、八旗制度、清朝官品,察哈尔都统署由清朝至北洋、民国、日伪统治时期、张家口第一次和第二次解放后等历史变迁史。



院落两旁墙壁上还挂贴着许多木牌,上面书写着《察哈尔省通志》的内容。好多啊,看不胜看!







我们进进出出,一 一进行参观。由于下午4点就要闭馆,时间有限,所以不可能瞅的那么仔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了解到了不少情况——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察哈尔都统,第二年建造都统署。当时清朝仅在三处建都统制,另两个在热河和乌鲁木齐。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置都统管理察哈尔地区军政。到了民国十七年(1928年),民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后废察哈尔都统制,设察哈尔省,这里成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

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察哈尔成立了以蒙古德王为首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德王将其官邸迁到此处。所以,都统署也俗称“德王府”。

1945年8月下旬,八路军解放张家口后,察哈尔都统署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所在地,为边区政府主席宋劭文办公的地方。后来内战爆发,我军转移,傅作义部队攻占张家口,1946年至1948年,这里又成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

1948年,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彻底回到人民手中,都统署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机关迁至张家口驻都统署。52年察哈尔省撤销,张家口市好几个机关部门曾先后在此办公,为解决市民住房,后来成为私人住宅了。

2002年之后,市里逐步对察哈尔都统署旧址进行勘探、修缮与布展,2014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看看,地方还是那块地方,建筑还是那些建筑,院落还是那座院落,主人却不断更换,这就是历史……
胡考进老战友感慨曰: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枪炮轰鸣。
湮没了茶马古道,
巨变了塞北边城。
灰墙蓝瓦四进院,
掩隐于闹市中。
数百年的苍桑风雨,
变幻着它的门庭。
清朝民国日伪解放,
演译了多少跌宕纵横。
都统署德王府省政府,
进出过无数政要贤英。
图片文字和实物,
诉说着辉煌屈辱与光荣。
展馆免费供参观,
昭示后人史为镜。

以下非正文,再贴几幅图片:

院内长有许多柏树,由于都统署建造年代不算久远,柏树生长的较慢,细高细高,算不上什么古柏。


两口大缸,据说平时养金鱼,失火了可以灭火。

赑屃驮两尊石碑,左边是乾隆任命察哈尔都统副都统文书,右边是重修都统署记。都是前些年新立的石碑。

清朝一品镇国将军官服。

清代正黄旗,皇帝亲统。

张库商道示意塑像。

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

题写大境门匾额“大好河山”的高维岳都统。

这个上边有说明。
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好多,就不贴了。
怎么样?张家口察哈尔都统署是不是值得一游?
摄影:李文平 主摄,综合钱旺 郭双忠 胡考进 唐顺义 马晓伟 刘惠 张风英 陈秀玲 蔡淑萍 刘惠琴的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