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aN多量子阱二极管,在带尾影响下,发射特性会出现什么变化

高泰聊娱乐 2023-08-25 20:29:10

文/许晨渊的书房编辑/许晨渊的书房

前言

InGa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由于其高效率、长寿命和宽波段调谐范围等优点,已经成为照明和显示领域的主要光源。

在一些高精度的应用中,如显示屏等,对于发射特性的要求非常高,那带尾效应无疑成为了影响最深的因素。

带尾效应是指在瞬态电流注入结束后,LED的发射峰值强度,在时间上出现缓慢的衰减现象,这可能导致光输出不稳定、色彩失真和发光效率降低。

尽管GaN基发光二极管(LED)的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但InGaN异质结构中的复合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InGaN异质结构具有由电位波动引起的带尾,其二维结构中,辐射复合模型已成功应用于单量子阱LED的发光光谱和辐射复合。

在低电流下,也检测到了隧道效应!

有证据表明,在InGaN有源薄层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相分离,有几率形成具有较高In含量的簇。

但尚未有报道尝试使用此类簇中的复合模型,来描述 LED 的自发发射光谱。

In x Ga 1−x N/Al y Ga 1−y / GaN 异质结构的蓝色和绿色LED ,通过 MOCVD 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结构,该衬底具有 AlN 缓冲层,随后是基础n-GaN: Si层。

MQW 中的周期数各不相同,选择5个周期的样本进行研究,每个周期的厚度小于8纳米。

Al y Ga 1−y上层N (50 nm) 和盖层 GaN (0.5 μm) 均掺杂 Mg,孔中的铟含量各不相同。

x = 0.2–0.4值决定了发光的光谱范围,蓝色(x ≈ 0.2)或绿色(x ≈ 0.4)。

为了查看光谱的细节,使用了宽区间的正向电流 J (0.1 μA-200 mA),在 J>10 mA(50 Hz,5 μs)时使用脉冲测量。

LED的发光光谱

实验研究了 10 个蓝色和 10 个绿色 LED 的光谱,其中J = 10 mA 时,蓝色 LED 的室温光谱最大值为 hω max = 2.64-2.67 eV,光谱宽度为 Δ (hω) 1/2 = 0.21 eV。

而绿色的LED最大值为 hω max = 2.35-2.37 eV,光谱宽度 Δ (hω) 1/2 = 0.21 eV。

显示光谱时,蓝色LED的较低电流约为 0.15 μA,绿色 LED 的较低电流约为 0.5 mA。

蓝色 LED 的光谱最大值随 hω max = 2.57-2.67 eV 范围内的电流移动,而蓝色 SQW LED 的蓝色最大值不随电流移动。

黄绿色区域中,没有额外的带,在低电流下随电压移动,这种波段被描述为蓝色 SQW LED中的隧道波段。

绿色 LED 光谱的最大值在 hω max范围内移动,比绿色 SQW LED 的范围更宽。

带尾效应的产生,是由于InGa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中存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载流子困在量子阱和势阱界面附近、载流子困在陷阱态中、载流子的扩散和漂移过程,以及载流子复合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带尾效应的出现。

针对带尾效应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解决方法来改善发射特性。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优化材料的生长工艺和晶格匹配性,减少载流子的扩散和漂移过程,从而减小带尾效应的影响。

另外,利用光学模型和电子模型进行仿真和优化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所以也能得出结论,采用改进结构设计和优化电流注入的方案,确实可以有效地减小带尾效应的影响。

光谱的低能侧具有指数形式I ~ exp(hω/E 0 ),参数 E 0的值为 E 0 ≈ 50-60 meV,并且仅随电流发生轻微变化,如 SQW LED 的光谱中所发生的那样。

高能侧也具有指数形式,E 1的值约为40-50 meV,不等于kT,在较高电流下,可以在绿色 LED 光谱的高能尾部检测到新的谱带。

E 1的值蓝色 LED 光谱高能尾部的T值与T成正比,范围为 T = 220-290 K、E 1 = m·kT 、m = 1.3-1.6。

电流和电压变化的谱移

谱移是指在光电子器件中,在不同的电流和电压条件下,发射或吸收的光谱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电压的变化对谱移的研究,理解光电子器件的工作机制,以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光电子器件中,谱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光源领域和半导体激光器中。

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会导致器件内部载流子浓度和能带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光的吸收和发射特性。

当 J > 40 mA 时,恒定电流下的光谱最大值移至较低能量,高能指数尾部的参数 E 1随着这种转变而增长。

脉冲电流下的光谱,最大值移动到更高的能量,参数E 1保持不变,LED 在高直流电流下发热,则可以解释这些事实。

在我们的实验中,脉冲电流下的光谱最大值移动到更高能量的现象。

具体来说,随着脉冲电流的增加,光谱的最大值发生了红移,即向更高的能量区域移动。

这种现象不仅在简单的物质中观察到,在复杂的结构和化合物中同样存在。

在相对较宽的电压范围内,电子在材料中的传输过程发生变化,电子能级的函数也发生改变,该函数是线性的,但线的斜率<< 1,活动层中尾部状态的填充会导致这种转变。

在研究电流和电压变化对谱移的影响时,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来减小谱移的影响,通过优化器件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可以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光谱特性的一致性。

再加上对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进行精确控制,限制其对光谱的影响,使用电流和电压参数的反馈控制方法,也可以实时调整器件以维持稳定的光谱。

电流-电压特性

电流-电压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器件的结构和材料特性、载流子的输运和复合过程、电荷注入和电场分布等。

在低电流下,电压存在的指数部分在300 K 时J < 10 -7 A,而V = 2.3-2.7 V 范围内,也会有陡峭的指数增长。

在较高电流下存在线性部分,其流子输运和复合过程,也对MQW结构的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低电流条件下,流子输运长度的增加,可以减少流子的损失,提高光致发光效率。

此外,流子的局域化现象减弱,也可以改善MQW结构的光学性能,这也就导致了流子输运长度的增加,以及局域化现象的减弱。

同等,低电流条件下的温度效应,也可能对流子输运和复合过程产生影响。

从此也可以看出,电流-电压特性可能存在阈值电压,即在一定电压范围内,电流保持较低的值,而在超过阈值电压后,电流迅速增加。

这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特性还可能受到温度和光照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而J > 20 mA时,小电流则可以理解为隧道组件。

这些LED中的隧道电流,会比基于SQW的LED低3-4个数量级,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 MQW 结构有源层更宽的结果。

较高J的线性部分的串联电阻,拟合参数为q、E J(E J =c·kT,c = 1-2)、J 0(饱和电流)和J 1、R s。

在通常的工作电流范围 J=2-30 mA 中,指数和线性部分之间的一个部分~(J/J 1 ) 0.5就足够了。

积分强度和外部量子效率 η e (J) = eΦ/J,与J的依赖性η e的测量,通过接触电位中描述的方法进行,效率 η e在低电流 J≈0.5-1.0 mA 时达到最大值。

此时J(V)会开始急剧指数增长,在高电流下,η e的值随 J 呈对数下降。

一般来说,MQW LED 的空间电荷比 SQW LED 的空间电荷更宽,在这两种情况下,绿色 LED 的宽度都比蓝色 LED 的宽度宽。

但这一事实,对应于 MQW LED 中发生隧道效应的可能性比较低,由此也能得出结论,对于InGaN有源层中较高的In浓度,p-AlGaN和GaN层的高Mg掺杂更加困难。

在传统的MQW结构中,势垒高度和厚度的选择,也可能导致隧道效应的发生,进而降低LED的效率。

并且,材料中的缺陷和杂质,也会进一步增加隧道效应的发生,在MQW结构中,隧道效应的发生会导致电子和空穴的损失,从而限制了LED器件的效率和性能。

所以,解决隧道效应,也就成为了提高MQW LED性能的关键问题。

低能尾态二维密度模型的谱拟合

谱拟合是在材料研究和能谱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并从中提取有关材料性质的重要信息。

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低能尾态二维密度模型的性能,并与其他常用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两种符号的载流子,在层电压U < V下注入有源层时,会发生有效的辐射复合。

U的值在接近φk的hω 处,由光学跃迁的电位波动引起,在二维结构尾部的状态 E (c)和 E (v)之间进行。

关于这些波动的可能来源 ,可以通过参数F n的变化来描述,hω max在J的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参数E g eff、E 0和E 1 = m·kT可以不变。

这是二维尾态重组机制,没有改变这一事实的证据。

但该描述仅在J的某些范围内有效,参数 E 1 = m·kT 在J较高时发生变化,这是由 J > 10 mA 时的加热引起的。

假设温度 T 发生变化,可以在不改变参数 E 1的情况下描述脉冲谱的偏移,并且在不改变参数 m 的情况下描述直流谱的偏移。

短波长尾部不仅会因加热而变化,还会随电流而变化,它还取决于光谱上以对数刻度清晰可见的新光谱带。

假设该能带是由大规模不均匀性引起的,那In x Ga 1−x N中,就会出现不同含量的铟相分离。

最大 η e与 J 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与 QW 的数量以及采用各种技术制造的 p-AlGaN 层的特性有关。

非辐射复合通道在低 J 下发生,电子通过注入填充有源MQW层,会在较高的 J 下,有电子溢出有源层,并被电场拉入i层和 p-AlGaN。

结论

针对带尾效应的问题,确实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材料生长工艺、晶格匹配性改进、模型仿真和优化设计等。

而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小带尾效应的影响,提高InGa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的稳定性能。

在InGaN MQW结构中,电子和空穴在同一量子阱内结合形成激子,并通过辐射衰减而发光。

这种型-I重组机制是主要的发光途径,对于高效率的LED非常重要。

尽管如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关带尾效应的研究进展和解决方案,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值得一提的就是带尾效应产生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并且,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发光二极管,还可能存在不同的带尾效应特性,需要针对具体材料和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随着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的需求增加,又该如何在高电流注入下,减小带尾效应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虽然InGa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光电子器件,但由于带尾效应的存在,其发射特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带尾效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小带尾效应的影响,提高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和稳定性。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实现更高效、可靠的发光二极管应用提供支持和指导。

0 阅读:5

高泰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