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旗舰机,TFZCROWN皇冠可变阻抗动圈耳塞,好听好玩好优秀

耳机林sir 2023-11-19 15:46:57

中国的本土耳机品牌,发展真的是太快了。

大家都知道这么个道理:如果一个小孩子你天天见他,那么即便你知道他是在长个子,也未必感受有多么直观,可若一两年没见,则往往会被吓一大跳——我最近跟很多音频行业以外的朋友聊天,说起音频行业的新品和现状,他们是真的会被吓一跳的。可能在这些朋友印象里国产耳机还是“卷性价比”的阶段,结果跟我聊完才发现已经到了“各自寻求技术突破”这一步了,突破的方向五花八门,程度也各有千秋,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我们的思路已经不再拘泥于国外品牌的那些框架和限制,我们已经彻底走上了自主发展的路径。

TFZ这个品牌,前几年在国产市场上颇有声色,设计比较潮、做工相当棒、声价比和综合性价比一贯能打。而这样的品牌自然也早已在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与进化,这款TFZ CROWN从命名就可以看出品牌方对其寄予的厚望,前前后后展会上见到过几次,一直在不断打磨。而更让我觉得饶有趣味的,不光是它令人过目不忘的外观设计;它在声音上的想法和玩法,也同样独树一帜。

外在方面,TFZ家的包装盒一贯美观大方,这次由于定位颇有野心,包装方面更多加了几分大气,内部除了耳机本体、0.78MM插针镀银线材、可快速更换的3.5/4.4/2.5插头、以及诸多耳塞套以外,耳机收纳盒也做得手感与触感兼备,档次相当加分,且上面本体下层抽屉配件的科学设计,拆封清爽收纳方便,这一块儿真的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只有点赞的份儿。

耳塞本体的外观绝对值得大书特书,金色腔体上有着向四周发散的射线状沟槽,而面板正中则放置着露出式的电阻电容和开关拨片,让人一眼望去想起埃及法老的面具,又带有些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复古风潮,甚至会略略想起劳力士的LOGO。说实话这么个设计如果有人画在图纸上给我看我会很担心实物能不能做出效果,因为这玩意儿但凡颜色和精细度有那么一点不对劲可能拿到手上都会觉得有问题。好在TFZ还真不虚这个,航空级合金铝材CNC高精壳体制作,工艺雕得非常漂亮,出来的实物再如何仔细端详都很NICE,在不同光线下会闪烁不同的亮度,加之手感优秀,十分耐盘。后腔体分为两种配色,后腔工艺就更是不用担心了——总之成品的TFZ CROWN是一副辨识度十足的,相当精致漂亮,且分量不重,佩戴感优异舒适的小玩意儿,这塞子啊,绝对是拉风的,绝对挣够回头率。

外观这么加分,如果声音上只是说“我们用了个很棒的动圈调了很好的声音”这样……倒也不是不行,但这样会不会就显得没那么旗舰?也没那么挑战进取给惊喜?

实际上谜底一直都在谜面上,TFZ从产品立项之初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方向,那面板上长相可爱的小玩意儿们,可不光是拿来看的——“阻容式滤波可调电路声学系统”,这是TFZ对于CROWN所采用的声学技术的官方命名,它包含了面板上露出的电阻电容以及开关,关于这个系统的原理,正经解释有些费劲,你可以简单理解成:阻抗越高的耳机对前端的驱动力也就相应更高,而与此同时高阻耳机在声音信噪比以及背景平整度等多方面都更具优势。再通俗点来形容就是:你拿水管浇花洗车的时候,捏住水管的出水端水压就更强,前提是你后面的进水端也得提供相应水压。

故而我们当年可以看到经典作品音特美ER4有三个版本分别是P/S/B,其中阻抗最低的ER4P对前端要求最小,声音却也是三兄弟里最弱的,而ER4B作为阻抗最高的带头大哥,推开了强得不是一星半点——等于从二十多年前,大家就都明白高阻耳机的优点与长处,至于很多经典的头戴大耳都是阻抗比较高的选手,这就更是明摆着的事实了。

时至今日,国砖们推力越发强劲的今天,按说一副旗舰级耳机为了声音方面的考虑刻意拉高阻抗,似乎也是很情理之中的事?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厂家们从市场角度考量还是会觉得冒险,毕竟很多消费者哪怕买了几万块的耳塞在手,人家日常出门就是只愿意带个小尾巴图方便,阻抗搞到三位数,设计师一时爽,卖不出货哭断肠。

那么,能不能设计个耳塞,可换阻抗呢?这个思路当年ECCI僵尸PR2就试验过,只不过他是配着卖一条官方P2S阻抗线,加上线是高阻去掉转接线是低阻,比较土法上马——那如果把这个思路直接挪到耳塞上去实现,有没有可行性呢?

这,就是TFZ CROWN在声音方面最大的亮点:这是一副可变阻抗耳塞。

大家看面板上,往上扳是“ON”,往下扳那一档印着“I”,其实上面那个你可以理解为低阻模式,阻抗大概在20欧姆左右,拨到下面则会变成68欧姆。而且需要提示的是这个开关因为设置在面板上,为了防止误触也防止日常被刮被磨,它并不凸出于面板,可能拿手不太好抠,我这几天都是拿钥匙上别着的换手机用的卡针来操作它。

在低阻抗的“ON”模式下,TFZ CROWN的声音风格有些让我想起近年来比较火的几支内蒙古乐队的味道:辽阔宏大的声场(尽量使用4.4或2.5插头,平衡头肯定场感是更张开的),真的很大,纵向和空间感都比较夸张,然后低频是雄浑热情的风格,要味道有味道要力量有力量,还具备良好的松弛弹性和很多塞子难以传达的空气涌动感;中频特征饱满扎实且有不错的颗粒感;中高频会稍稍张扬一些使得很多乐器和人声的表现力与情绪性都更容易被捕捉,高频有延伸有通透有细节有亮度,整体听起来就好像在天高云阔的北方草原上骑着马在那欢脱的奔驰,周围一圈马上坐着一堆乐手,边跑边给你演奏,整个氛围非常又恢宏又奔放,气场十足,气势十足。

有人说你这么形容,意思是不是这塞子粗线条?还真不是,它在素质方面很有东西,全频段都有很高的解析能力分离能力,也体现出很强的动态捕捉能力——毕竟这次TFZ用得是双复合材料高分子纳米振膜+陶瓷悬边+蓝膜球顶动圈架构+2PC钕铁硼特斯拉磁组,音圈是0.04MM精细超高张力CCAW,等于说是TFZ动圈耳塞有史以来最新最高的硬件配置——现在的动圈技术,早非吴下阿蒙,像这种旗舰级配置的动圈塞能提供的信息量,那都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更因为本身先天属性,自带更为自然真实的泛音包裹,只不过具体到调音方面要看厂家如何处理。TFZ CROWN在低阻模式下这个听感,我个人很喜欢,它有很强的瞬态和细节,却没有去一味倾向素质流,而是给了颇为宽松自然热情的整体氛围,在基因和泛音如何占比这道理上,做出了一个听起来更舒服更有弹性和肉感的答案,又因为本身素质够强悍,不会掉进“HUFI”的坑里去,实际上听起来是软厚而并不染色的,是中允而偏模拟润泽的。

当然了,这样的调音法,无疑是曲风方面会更像是个泛流行设置,事实上泛流行它的发挥还真的够好,毕竟谁都喜欢听泛流行时候有足够的低频量感做铺垫,这低频又不会过于硬气硌人,中频则能做到舒适宜人且保留够强的能量输出和表现,中高频挑亮一点,高频也辅助一流……以及在爵士摇滚金属这些方面,TFZ CROWN以我的眼光而论,表现也挺棒。

那可能有朋友会说了:我要是听古典,这塞子能行么?你前面说的这个风格,听大多数古典岂不是太闹听了?氛围对不齐啊!

那你看,人家不是给了两个模式么?你调到“I”模式下,阻抗升到68欧姆,不就是另一个声音了?

“I”模式下的TFZ CROWN,声音气象为止一变,整个背景黑度忽然增强了一大截,背景也变得更平整,你会觉得整体氛围忽然严肃且厚黑了起来,动态风格上一下从“放多于收”变成了“收多于放”,这个动态立马就从咱们撒欢吧变成了“都坐好别乱跑,接下来的演奏一定要丁是丁卯是卯”这种强调秩序感的调性。低频残响收束很多,同时速度感也相应更为凌厉一些,下潜和聚焦则被明显强化;中频的结象更为凝实,密度显著提升,同时乐器定位和层次感也会更为鲜明;中高频挑亮的那一截被抹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从这里到高频都更为老实扎实,高频的延展风格更为柔顺细腻。

等于是说,切换到高阻模式后,TFZ CROWN给人的感觉是场景换了(从大草原到音乐厅),衣服换了(换西装了),氛围和风格都变成了严谨流,全频段控制力和密度与质感表达有了实质上的跃升,这时候拿来听古典,就再也不会违和,就非常胸有成竹,你要安安静静,还是细细铺陈,都可以驾驭;甚至这个模式下的听流行摇滚什么的,也变得更为深邃,更沉的下心,鼓更硬朗人声更密实高频更耐咀嚼,也能给出另一番别有意境的表达。

不过呢,这个高阻模式,你别看它只有68欧姆,说实话我觉得并不好搞,试了一圈之后我先是觉得小尾巴们真的喂不饱,继而觉得国砖们也得万元级的门槛才能把它对付个差不多,以及不要忘了换到这个模式之后播放器的增益也要切换,很多砖中增益已经搞不定了,得上高增益才行!所以你看,它这个潜力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TFZ CROWN作为一款优秀的旗舰级动圈,且比传统动圈又多了电容电阻这么个设定,它是吃煲机的,50小时是底线,100小时开始,应该才算它的真面目。

TFZ CROWN这款可变阻抗的耳塞,不光好看,而且好玩,相对于“买个耳塞出个声就行”这种要求,它应该更适合那种喜欢折腾的、“烧友”属性更强的人群——不管怎样,这塞子有意思,TFZ这次做得很棒,希望再接再厉,希望多年后我们再来环顾周围,发现国产品牌们各有各的技术路线,各有各的特色绝活,这,才是未来最美好的画面~

0 阅读:16

耳机林sir

简介: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