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1岁了还离不开安抚物?终于知道答案了

玉米妈心理育儿啊 2024-03-29 12:12:51

“我家女儿都6岁了,还整天要带着她那条破毛巾,我想把它扔了她都不肯,也不知道这条破毛巾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她这么宝贝它?”

同事小青说笑般地吐槽着自己的女儿。

这时,实习生小林插话道:“这有什么,我都21岁了,还有一条比我大2岁的小毯子,每天我都要摸着它的绒毛才能安心入睡。”

小青听了有点惊讶,小孩子喜欢摸毛巾、毯子这类东西就算了,怎么成人也有这类癖好呢?

小朋友需要安抚物很正常,大多数人也能够接受,但是长大后还这样,有些人就会感觉很违和。

确实,依恋安抚物大多发生在小朋友身上,但有些成年人有这种习惯也属正常现象。

之前就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了“男朋友28了还是离不开安抚巾”的帖子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评论区有网友还透露了自己特殊的“小癖好”,睡觉时虽不喜欢抱毛巾、玩偶,但喜欢摸耳朵、搓头发丝……有独无偶,“洪荒少女”傅园慧从小得摸着一块红色的毛巾心里才踏实,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安抚物来源于对父母的依恋

成年了还离不开安抚物这很正常 ,如果要追溯的话,安抚物是来源于我们对爸爸妈妈的依恋。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已经和照顾者或者爸爸妈妈建立起了信任感,会非常依恋爸爸妈妈。但家长也不能无时无刻地待在宝宝身边,总要去做家务或者工作,而宝宝呢,总要长大的,要学会独立。但在宝宝成长的路上,难免会觉得孤独无助,那么一个柔软的安抚物,就可以让宝宝觉得内心安定有依靠。

尤其是夜晚,安抚物更是让宝宝感觉到妈妈的气息,可以给宝宝莫大的安慰安全感。

儿童精神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将宝宝所依恋的这些小物件,叫做过渡性客体。

在孩子的心中,过渡性客体就是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代替父母的爱的东西,它们通常是生活中非常易见的物品,且方便携带。孩子们带着它,睡觉的时候捏捏,难过的时候贴贴,在鼻尖蹭蹭闻着熟悉的味道,就会觉得无比心安和放松。

理论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兴趣的丰富。大多数人能够逐渐放下对安抚物的依赖。

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成年人依旧离不开它,它已经变成一种提供慰藉和力量的物品。脆弱和焦虑的时候摸一摸,闻一闻,心情会变好很多,安抚物作为我们的负面情绪的一个发泄和安抚的出口,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不是矫情,离开了安抚物真的会特别痛苦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依恋安抚物,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就会想方设法把孩子的安抚物扔掉,之后孩子闹脾气,还会不以为然地对孩子说:

“一块破布而已,扔了就扔了”

“不就是个玩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我再给你买一个!”

……

他们不知道,这对孩子来说,内心受到了多大的伤害,自己长期作为心灵和情感寄托的物品,就这样被丢掉了,心里得多难过和崩溃。

有发展心理学家做过一组实验:让 3~6 岁的儿童相信有一台复制机,可以完美复制他们最爱的毛绒玩具。 然而,孩子们还是会选择原来的玩具,而不愿意接受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一部分孩子甚至干脆拒绝让自己的玩具被复制。 问及原因,他们通常会说“它是我的。”

不只是小朋友,长大后我们依然会对曾经依恋的物品保有感情。

曾经有人做过研究,让成年人去剪掉自己儿时心爱物品的照片,这些受试者纷纷出现了伤感的情绪。

所以,很多人依恋安抚物,并不是看重物品的价值,尽管它外表看起来破破旧旧的,却是他们依赖和安全感的寄托。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0

玉米妈心理育儿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