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海外网 2025-02-24 19:31:35

来源:海外网

乌克兰首都基辅市舍甫琴科夫斯基区一栋遭“伊斯坎德尔”导弹袭击的办公大楼。(图源:新华社)

2月24日,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满三年。从战场上的激烈对抗到国际社会的多方博弈,从地区安全的动荡到全球经济的冲击,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俄乌两国的范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尽快停火止战、早日恢复和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所在。

乌克兰危机代价沉重,国际社会期盼和平。回顾过去一年的俄乌战场,俄罗斯仍在持续进攻,并牢牢把握战场主动权。美国战争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前俄罗斯约控制了乌克兰20%的领土。乌军在艰难防守的同时,也曾于2024年8月突袭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并保持占领至今。在战场外,乌克兰大量基础设施被摧毁,人民流离失所。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有超过630万乌克兰难民进入欧洲。西方国家则冻结了俄罗斯大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16轮制裁。不仅俄乌双方,世界各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乌克兰危机的升级还影响全球多国粮食安全。危机升级以来,供应链受阻,国际粮价高涨,部分国家粮食危机加剧,非洲、中东、南亚和拉美一些国家进口粮食的负担明显加重。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顾炜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在过去一年里,不论是俄乌双方,或是美、欧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已经对战事的长期性感到疲劳,这种“疲劳感”一定程度上使停火成为一种共同期盼。

战事冲击地区安全,深刻影响国际秩序。对于俄乌两国而言,顾炜表示,乌克兰危机给俄乌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战争创伤和战争记忆将持续影响数十年。俄乌冲突本就包含复杂的历史经纬,现在又增加了新的难解之“结”,将成为未来关系发展难以绕过的议题。对于欧洲而言,传统的欧洲安全架构受到严重冲击,俄欧能源关系的“脱钩”也迫使欧洲各国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欧盟内部的团结也受到立场差异的挑战和影响,欧洲的安全和发展需要探索新的道路;对于美国而言,美国新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不仅损害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稳定,更损害了自身的领导力和国际声誉;对于“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乌克兰危机显现出的大国竞争对自身安全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推动探索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动力;对整个世界而言,这场冷战后最严重的国际冲突深刻影响了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加速了国际秩序的多极化进程。

对话总比对抗好,和谈总比打仗好。近来,美国政府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态度发生巨大变化,开始敦促乌克兰通过谈判结束危机。据《华盛顿邮报》2月21日报道,美国不再与盟友一道在联合国大会上共同发起支持乌克兰的决议草案,而是提出了与欧洲盟友和乌克兰立场不同,更加强调“恳求迅速结束冲突、进一步敦促乌克兰与俄罗斯实现持久和平”的决议草案。俄罗斯方面则表示愿意进行谈判,但强调乌克兰加入军事联盟等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日前就此回应称,俄方反对乌克兰加入军事同盟。顾炜认为,美俄关系缓和固然有助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但各方的立场分歧和利益差距仍然明显。复杂问题难有简单解决办法,乌克兰危机很难快速解决,但各方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应当予以肯定和支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分析称,即使美国当局开始敦促尽快结束乌克兰战争,但实际情况恐怕很难如愿。

冲突战争没有赢家,战事延宕只会造成更多平民伤亡。在乌克兰危机中,每一颗子弹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和无数的泪水。军事对抗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出路,对话谈判才是恢复和平的根本之道。乌克兰危机的和平之窗开启不易,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适时参与到和谈的进程中来,共同为实现持久和平而努力,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