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炮轰老君台,13枚炮弹全部哑火?多年后炮手揭露真相

万史浮华儿 2024-12-30 11:49:38

——【·迟到的赎罪·】——

1997年9月,一个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横跨数百公里,几经辗转来到河南鹿邑县的道教圣地老君台。

只见他颤颤巍巍的走到台前,突然,“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老泪纵横。。

“你这是怎么了,老人家?”一位好心人上前搀扶,却被梅川太郎轻轻推开。

只见他哽咽着,用生硬的中文说道:

“当年,我是日军一员,向老君台炮击,结果13枚炮弹全哑火……我,我是来赎罪的……”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侵略者的意外挫败·】——

1938年6月1日,日本侵华日军第四骑兵藤田旅团高原联队快速推进,沿途攻城略地,直逼老君山。

他们认定山巅的老君台是中国军队的重要据点,而且它台体高8.84米,占地面积765平方米天然的高地,也是观察和防守的最佳位置。

因此,老君台被认定为必须肃清的“军事目标”。

“目标,老君台!准备炮击!”

指挥官挥动着手中的指挥刀,指向老君台的方向,声嘶力竭地命令道。

士兵们迅速就位,炮手们开始调整炮位,瞄准山顶。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第一枚炮弹被装入炮膛,炮手紧张地拉动了发射杆。

“开炮!”

指挥官的命令刚落,炮声随即响起,炮弹呼啸着飞向老君台的大殿东墙。

官兵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指挥官皱着眉头,怀疑地挥了挥手:“再试一次!”

炮手们更加仔细地检查了发射程序,紧接着,第二枚炮弹呼啸而至,直接穿透了大殿的山墙,狠狠地卡在了房梁之上。

随后,一枚又一枚的炮弹接连发射,分别击中了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以及大殿东侧那棵古老的柏树。

其中一枚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老君像前的神龛上,距离神像仅咫尺之遥。

但结果依旧,炮弹落在目标上,却悄无声息。

现场陷入了一片死寂,原本的嚣张气焰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取代。

炮弹哑火,本就罕见,而连续十几枚炮弹全部失效,这在他们的认知中,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指挥官的脸色铁青,紧握着指挥刀的手也微微颤抖。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他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然而,撤退并不意味着恐惧的结束。

部分日军官兵竟然自发地跪倒在地,朝着老君台的方向集体祭拜,希望得到宽恕。

——【·神迹还是偶然?·】——

有人坚信这是神灵的显现。老君台作为道教圣地,承载着无数信徒的信仰,或许真的有神秘力量保护它免受外界的破坏。

这种观点虽然缺乏科学依据,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广泛认同。

也有人认为,这是炮弹质量问题所致。

毕竟,在战争年代,弹药的生产和储存难免出现疏漏,一批次炮弹因质量缺陷未能引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性被提出:环境因素。在战争时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外界因素可能对炮弹的引爆机制产生影响。

——【·迟来的忏悔·】——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3年。

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老君台,他就是当年参与炮击老君台的日本老兵——梅川太郎。

四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经历却像梦魇一样,始终缠绕在他的心头。

如今,他已是垂暮之年,怀着深深的忏悔之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为寻求内心的救赎。

他毫不避讳地指出:“更说明我们发动的那场战争是非正义的,是赤裸裸的侵略!”

梅川太郎的忏悔,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他不仅在老君台前立下了和平碑,还积极参与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日本民众讲述那段真实的历史,呼吁人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到了2003年,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老君台西南角的部分墙体因雨水浸泡而坍塌。

在清理废墟的过程中,人们再次发现了一颗生锈的炮弹。

取下来的炮弹被用绳索从老君台的东墙小心地吊运到地面。

随后,他们在附近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战争的遗留物就地掩埋,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结语·】——

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它带来的只有破坏、痛苦和无尽的伤痛。

那些在战火中逝去的生命,那些被炮火摧毁的家园,那些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永久伤痕,都在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罪恶。

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的教训,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信息来源:老子故里,2014年09月16日,老子故里的“谢罪碑”

2 阅读:489
万史浮华儿

万史浮华儿

随我一起阅尽人间浮华,历经世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