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比诸葛亮厉害,做事干脆,能成大事

历史战争 2024-09-19 15:16:35

庞统,号称凤雏,被《三国演义》说成是很丑的一个人,其实不然。庞统是很漂亮的。史书上说:“军师美至,雅气晔晔。”那就是美极了。

“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致命明主,忠情发臆。”——赞庞士元(庞统)《三国志》

史书又说:“习桢这个人,有风流,善谈论,跟庞统齐名。”

那就是说,庞统是很美的,而且还姿态风流,善于谈说。可演义上为什么说他巨丑呢?

是因为这么个情况:

当时,庞统来见刘备,刘备只给了他一个耒阳县令的官做。这就显得刘备不识人。于是演义就想了办法,替刘备维护,说庞统长得丑(其实不丑),于是刘备就不爱跟他说话,也就没重视他。

演义这么写,就把刘备不识人的责任,甩锅给庞统了。

其实,刘备没给他大的官,另有原因。庞统是荆州的襄阳人,先是投奔了刘表,在荆州的江陵做了功曹。赤壁之战后,周瑜乘胜向东打到荆州,攻战了江陵。于是庞统就又给周瑜当了功曹。

后来,刘备借荆州,江陵等地归了刘备。庞统作为周瑜的旧干部,也就被刘备接收了。

那该怎么安排他呢?

周瑜在立场上和刘备严重对立,比如劝孙权不要解荆州给刘备,刘备去见孙权时,周瑜还建议扣押刘备,等等。所以刘备是很不喜欢周瑜的。

基于此,对于周瑜手下的人,这个庞统,也就没想重用,只做了个县长。

结果,庞统这个县长还没干好。被罢免了。

鲁肃于是给刘备写信,说庞统有本事。诸葛亮也劝说。刘备于是见庞统,谈了之后,叫他当了军师中郎将。

军师中郎将的职责是协调地方配合军队,庞统对这种政教事务不感兴趣。生命催促着静静等待的他,他在蛰居中,被生命的大潮转动着,又消磨着。

两年后,终于有了机会:西边四川的益州牧刘璋派人来公安县了,邀请刘备来益州(四川)当外援兵。

当时(赤壁之战后),曹操改往西发展,要进攻陕西关中。这就威胁了四川(益州)的北方门户。刘璋希望刘备带兵,来帮着自己守北方门户。

但是刘璋的使者法正,私下又劝刘备趁机把益州(四川)占了。

“因为这个事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义,我不能这么做。”刘备不同意。

庞统急了,力主要去,“太平时代讲仁义,乱世要讲的是权变(变通)。”庞统说, “从前春秋时代,兼并弱的、进攻傻的君主,春秋五霸就是这么做的。”

刘备接受庞统的“权变”的说法,于是决定去。刘备带着庞统,以黄忠、魏延为大将,带兵五万进入西蜀。

庞统之所以劝刘备西去,部分原因也是自己实在呆的闲了。如果不在西边开拓国土,自己也就永远被压在下面了。

进到四川之后,刘璋亲自带军队,到半路迎接刘备。

庞统因为急啊,就献出计策:“就在会面的宴席上抓了刘璋,这样就不用刀兵,而能获得益州了。”

法正也这么说。

刘备说:“我刚到蜀中,还没建立起恩信,不能这么做。”于是拒绝了。

刘备是从技术层面考虑,选择厚积薄发。而庞统的计策,还是显得缺乏实战经验。即便抓了刘璋,但益州的本地派,本来正想赶走刘璋这个“老外”呢。他们接下来,就会挥军跟刘备打。

而刘备的做法,是随后到了益州北边的葭萌关,远近结交人物,给自己札下根须。这里边,就包括结交益州本地的政治家族的庞曦等人,他们也是官和部将,后来,刘备兴兵的时候,这些人保持中立,不替刘璋打他。

所以,庞统这次献的这个主意,是不可取的。他实在的太心急了,急于建功立业,改变自己的地位。

随后,刘备带兵屯扎在葭萌关,防范北边曹操的势力,一呆就是一年。期间庞统、法正是左膀右臂,庞统发挥了能说的功能,整天接待宾客,给刘备推荐了在刘璋那里不得志的人比如彭羕等人。

等刘备觉得时机适合动手时,庞统就怎么进攻成都,给出上策、中策、下策三条建议。

上策是选出精兵,昼夜兼行,突然奔袭成都,趁着刘璋措手不及,一举抓了刘璋。中策是一路沿途攻城,直到打到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益州和荆州交接处的白帝城,再叫上荆州的兵,慢慢向西攻打成都。”

刘备这时候在四川北部,和荆州隔绝,如果刘璋断了刘备回荆州之路,他就成了一只孤军。所以,速战速决,在后路被切前完成战役,是最理想的。

但它也有流于纸上谈兵的地方,这么理想的方案,突然掩袭而成功,实际可能性极小。哪有那样大的好事啊。如果那么容易,边将岂不随时都能捣毁中央?刘备又没有另外一只正军配合,这样的奇兵难以发挥奇效。

他把这个作为上策,还是因为急于立功改命。

于是刘备选择中策,逐个城地向南去打。

四川盆地,在成都以北一百多公里,就进入山地了。从中北部的葭萌关(广汉地区)到涪县(现在叫绵阳),这一半的路,都是群山之地,永远四面眼中都是山连山,其间即便今天,也只有山窝里的小村和人口极少的沿河小县镇,所以这一段,以刘备的五万军,呼呼噜噜杀得很快。

但是出了涪县,进入平原了,人口和城邑大了,刘备就被卡住了。于是这场战役就拖了一年多,好在曹操因为自己的地盘上有反叛,在战败马超后就从关中撤军了,没有来干涉。

在刚刚刘备沿途攻下涪县(绵阳)后,开始要进入大平原了,刘备就犒劳军队,大摆酒宴。

喝得高兴的时候,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酒会,可谓是快乐了。”

庞统说:“伐别人的国家,而认为这是快乐,这可不是仁者的军队。”

刘备已经喝多了,说:“从前武王伐纣,前面的人唱歌,后面的人跳舞,难道周武王还不是仁者的军队吗?你说的不当,应该退下。”

刘备说的典故来自古书,但他的解读未必可靠。实际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那可能是因为要抢战利品而乐的,不是儒家的解释。

于是庞统很尴尬地站起来,离席而出。随后刘备也后悔了,把庞统请回来。又问:

“刚才的争论,谁是错了的。”

庞统说:“君臣都有错。”于是,刘备大笑,两人关系如初。

庞统说的仁,意思是现在刘备只顾为了自己欲望实现,而非常快乐,对于刘璋和益州军民的欲望,就根本不管了。这就不是仁了。

庞统最后说“君臣都有错”,其实也是检讨自己的不仁。

庞统这时候的内心,是比较苦闷的,一方面想建功立业,一方面看到百姓涂炭。他也开始怀疑。

追求功名事业虽然富贵很好,但是容易迷路,不小心就内心迷失了。为了虚无的功业意义而折腾苍生和自己,而最终这一切又有多大价值呢?

他没有感到当官出名的欢快,反倒发现自己走向了不仁。他这里之所以敏感地批评刘备,是因为他自己正有这样的歉疚感。

这是他心底焦躁的叹息,这是生命对生活的一种惩罚。

从涪县(今绵阳)往南三十公里,就是平地上的雒县(绵竹)。这是个大城,往南距离成都仅仅几十公里,但是刘备打了一年的时间。这是因为它容易得到各地郡县军力的配合。

就在进攻雒县的战斗中,庞统中流箭而死,死时仅三十六岁,一共追随刘备不到四年。

《三国演义》虚构了庞统走小路前去攻雒城,结果在落凤坡中了埋伏,被射死了。于是,绵竹这里的老百姓,现在为了开发旅游,还认定出了一个落凤坡。

又因为演义说他骑白马,于是绵阳有了白马关古镇和庞统的祠堂,购了200套《三国演义》发给村干部们。

庞统终究被称为“王佐之才”。从功劳上来讲,到这一时刻,庞统是为刘备打下了小半个四川,而诸葛亮呢,相比之下,实际迄今并无功劳。

以事实来论,有了庞统、法正,刘备的日子才转好。

从这个时间点看,世上可以没有诸葛亮,但不能没有庞统。难怪刘备以后每次说到庞统,“言则流泣”。

庞统中箭死的时候,刘备发言感叹,他封的广汉太守南阳人张存说:“庞统虽然尽忠可惜,但不免违背大雅之义。”刘备大怒,把张存的官免了。

“尽忠”就是指战死。“大雅”不知道是什么,大约是保守主义者看重的仁义道德吧。也就是在取益州这事上,干得不够雅。可见,在刘备手下,是有着反对入川的势力的。

在他们看来,庞统就是个无事生非的急功近利的小人。庞统力主伐蜀,必然有非议相随。

庞统其实比较有个性,他并不是俗儒那样的。他身上燃烧着炽热的改变命运,再造人间的使命。

文/潇水:知名历史小说作家,历史战争特约作者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 2024-09-25 10:49

    庞统比诸葛更忠于刘备,为了成就刘备用自己命来为其铺路,而诸葛做不到没有忠君不移、舍其身想法和伟大思想[得瑟][得瑟]

历史战争

简介: 品读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