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常因为一个决策而被深刻改变。
在20世纪的中国发展历史中,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正是这个在1955年由他提出的理论,开启了关于人口控制的争论与探讨。
尽管他当时因该理论遭遇了强烈反对,甚至一度被迫退出学术舞台。
但20多年后,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国策,将中国带上了另一条发展之路。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当初马寅初没有提出《新人口论》,中国今天的社会、经济会变得如何?
1882年,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并没有因家境贫寒而被埋没,反而因勤奋学习成为乡里的骄傲。
年轻的马寅初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一路考入北洋大学冶矿专业。
1907年,马寅又以官费留学的资格赴美留学,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紧跟着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经济学。
那段时间,他不仅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还接触到了著名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的思想。
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资源之间矛盾的理论,对马寅初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几何级增长,将不可避免地超过资源的供应能力,从而带来贫困、饥荒等社会问题。
这一思想让马寅初深刻意识到,中国若不加以控制人口增长,必将面临资源匮乏和社会动荡。
回国后的马寅初并未急于将自己的人口理论付诸实践,而是先在教育和经济领域耕耘。
1949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了浙大和北大的校长。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马寅初认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超出了自己的预估,亟待解决。
这期间,他潜心对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约为4.5亿。
然而到了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这个数字却以惊人的速度飙到了6亿多。
如果继续按照这种速度增长,那么五十年后,中国将迎来二十六亿的庞大人口。
于是他决定在195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
在报告中,马寅初大胆提出:中国的快速人口增长将阻碍经济发展。
若不加以控制,粮食、就业、住房等各方面的压力,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发展的阻力。
他忧心忡忡地认为,人口多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控制,那将是一把双刃剑。
1957年,他发表《新人口论》,再次重申人口过多带来的潜在威胁,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重视。
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种超前的警告,马寅初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69年前,马寅初提出的人口控制论,有多超前。
在推行实施过程中,他又遭遇怎样的阻力,如今再看,他提出的计划生育在那个时代,究竟是功还是过。
然而,这一观点刚一提出就立即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反对,不管是在政府间还是在普通百姓间,都觉得马寅初是在说疯话。
而他的理论之所以遭到这么多人的强烈反对,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情,以及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文化有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口虽然庞大,但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人口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众多青壮年战士牺牲,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
而人口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战略资源。
尤其是在冷战格局下,人口越多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兵源和生产力,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国际冲突。
面对外部的压力与内部的建设需求,“人多力量大”成为政府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
另外,中国几千年来的“多子多福”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将生育多个子女视为家庭的荣誉和财富。
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生育儿子更是被视为传宗接代的重要任务,导致许多家庭不愿意接受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这些传统观念与新中国的政策不谋而合,政府的大力号召与民间的积极响应,让中国在短短几年内迎来了“人口红利”的爆发。
到1957年,中国人口迅速增长至6.46亿,而10年前这个数字是4亿多。
政府认为,这样的增长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摆脱经济困境,还可以为未来的工业化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为了落实这一政策,政府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电影、报纸、广播等充斥着鼓励生育的内容。
甚至有“人多力量大”这样的经典标语,出现在街头巷尾。
在农村,尤其是土地改革后,许多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生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手段。
加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速度惊人——儿童的成活率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下降,家庭普遍生养更多的孩子。
但迅猛的人口增长背后逐渐暴露出令人担忧的隐患。
人口的增长本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过快的人口增长却反过来加剧了贫困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度超过了2.5%,虽然看似是成功地响应了“多子多福”的号召。
但这背后隐藏的是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住房紧张,以及医疗卫生系统的不堪重负。
20世纪50年代末的自然灾害,以及随后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更是暴露了这一政策在资源分配上的脆弱性。
大量人口挤占了有限的资源,政府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
因此,到了70年代,国家终于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推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晚婚晚育”。
1982年,计划生育直接被纳为我国基本国策。
这才使得中国摆脱了人口激增带来的巨大压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马寅初当年提出的建议。
69年前,马寅初提出的人口论有多超前,如果当时没有计划生育,如今的我国会是怎样,经济发展如何?
如今,有许多人反过来开始指责马寅初当时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认为这一提议给今天的中国,带来了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后果。
比如,性别失衡如今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加上技术手段的进步,许多家庭在选择生育时更倾向于生男孩。
这导致中国男性人口远远超过女性,部分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光棍危机”。
此外,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龄化问题开始困扰中国。
21世纪初,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年轻劳动力相对减少,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尽管近年来政府已逐步放宽生育限制,但出生率的持续下降表明,人口结构失衡和老龄化问题仍将长期困扰中国。
但是,这些批评马寅初的人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当初没有马寅初的预见性理论。
中国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那么中国今天会面对怎样的局面?
很显然,首先,如果中国没有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总量很可能在21世纪初期就突破16亿,甚至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粮食、能源等资源将面临极限考验。
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会更早地成为国家发展中的主要困境。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能因为资源供给的不足,而提前遭遇瓶颈。
其次,没有人口控制政策,劳动力的过度增长将给中国的就业和教育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大批年轻人将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失业率飙升。
教育资源同样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适龄人口需求,教育质量下滑将进一步阻碍人才的培养,削弱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最为严重的后果是,过快增长的人口还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大量失业人口与贫困家庭的增加,将导致社会分配不公,进而引发不满和社会动荡。
这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构成巨大威胁,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很可能因人口问题而陷入发展困境。
所以,马寅初提出人口控制论是当时应对这些潜在危险的最好办法。
而且,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尽管随着国情的变化,曾经只让生一个的计划生育虽已经不再适用,但却不能否认其过去发挥的作用。
面对如今人口减少的问题,正确的做法不是指责曾经,而是寻找新的解决方式。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开始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并逐步放宽生育政策。
从全面二孩政策到2021年推出的三孩政策,国家正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生育。
回顾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理论虽在提出之初,遭遇了强烈反对。
但随着中国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他的观点最终得到了认可,也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避免了中国陷入人口危机之中。
刘律师
马寅初将被证明是错误的,将被钉死在历史的CR柱上!
秦-公子寿 回复 01-31 15:51
你的论调评论区里的人都不会待见的,他们连新人口论都没看过,只是为了喷而喷。
用户17xxx73 回复 02-01 19:55
当时提出的就是生2胎
wl10026
中国看数据的砖家最多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
这玩意生了一窝
Dr_Cur
人口能无限增值吗,就如澳大利亚的兔子,真的会把整个澳大利亚占满吗?做错了事其实不需要狡辩的。
用户10xxx25
人口论又不是什么新鲜玩意,马尔萨斯1798年就提出来的问题,人口可以指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线性增长,马冥初这人就是个伪君子,借用别人的理论不让别人生,自己疯狂超生
小女不才
马祸害害惨多少家……
希望
最祸害人的就是这帮知识分子
镜中流年
马寅初自己下了几个
用户17xxx89
马的后代应节育
枫叶正红
作者是马寅初的什么人?报上你的名字,让大家看看你是什么货色!
痛并快乐着
怎样就不知道了,据说这货移民后生了5、6个。
freddu
看就不像是老人,捡到了垃圾思想
用户14xxx29
马汉奸
用户16xxx81
这个狗日的有一窝孩子
raul
他有几个子女着?
用户11xxx58
这个老头自己超生,不允许别人超生
夏天的风
他提出计划生育,他自已却多生多育
龙儿
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二字!
岁月催人
混蛋政策混蛋专家
用户54xxx01
要在时代背景下看待分享问题
用户10xxx60
瞎操心专家
情义无价
绝对超过20亿
用户15xxx47
生育率取决于生活水平,生活水平低,生育率高,生活水平高,生育率低。
用户11xxx51
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用户13xxx98
如果你痛恨知识分子,那就别让你的孩子读书了。马寅初,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著名的社会学家,为什么会让你们如此痛恨?
用户10xxx24
马后炮
用户17xxx89
发
难得糊涂
还会有赵寅初,王寅初提出来,关键是采纳他建议的人依据了啥,
用户17xxx73
他提出的人囗论是一个家庭生2胎好,结果是鼓励生育,一家平均生5胎以上
用户55xxx24
如果中国人口无限制增长,那么中国国土面积必然要随之扩张。
琉璃苣
国家会另寻出路,比如收复亚洲,开拓欧洲。
鼍龙
如果想中国人口控制在8亿,那么按80岁寿民算,年生育应控制在1千万左右。
用户10xxx09 回复 02-20 14:30
以后都不可能每年出生一千万人口了,随着结婚人口减少到600万对,未来3年内人口出生将不会超过600万每年。按上海的出生率,600万育龄妇女只能生480万小孩。600万对需要1200万出生人口。20年后在生育率不下降的情况下,每年只会有200万出生人口。
用户15xxx02
这东西是不是十多老婆?这个是东西
用户97xxx06
20亿人口了
用户17xxx73
不控控现在至少也有25亿人,从78年开始控制时有8亿人,到高峰时也超过14亿人,
心境·昔人 回复 02-22 17:10
想多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分配,人民的消费支出等等因素,会使人自觉的控制生育!!!
用户17xxx73 回复 心境·昔人 02-22 18:08
这不是你不生就全部不生育了,现在还有生育五,六胎的
苯环坦克乱玩牛
就是那个自己生一窝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