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不断提升,“湿气”这一概念也逐渐并大众所熟知,都说“十人九湿”,而体内受到湿气困扰的人,也正呈现着递进式发展的趋势。中医有句古话,叫做“湿气不除,百病缠身”,的确,现如今人们身上的诸多“毛病”,其背后的诱因几乎都是湿气,而应该如何有效祛湿,也成了备受大众关注的一个话题。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而在中医看来,生活环境、日常饮食等,都是湿气出现的主要原因,“六淫邪气”中,湿邪更是占有一席之位,体内湿邪过重,则很容易伤及体内的阳气,因此,对于湿气的调理而言,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不过,大家要知道的是,湿气几乎不会一个人“孤军奋战”,通常情况下都会与其他病邪相互结伴而行。在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湿气的出现主要受日常饮食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那么,这其中具体包括哪些呢?我们可以从这3个方面来阐释。
第一个就是平时吃得太多、太好了,吃得太好往往很容易伤及脾胃,但这不是要求大家在日常饮食中要讲究“清汤寡水”,而是要注重饮食的均衡搭配,避免因过量摄入食物而加重脾胃负担,因为一旦脾胃受伤,就很难运化水湿,如此一来,湿气便就产生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经常吹空调、喝冷饮,这些行为都会让体内的寒气加重,当体内的寒气增加后,就会导致肌表腠理紧闭,湿气出不去,便只能停留在体内;第三个原因就是运动太少,经常不运动往往会导致气血壅滞,而这其中最容易隐藏的,便就是湿气。
而大家若是想要知道自己体内的湿气重不重,其实也可以通过捕捉身体的一些信号表现得知,比如平日里腿脚容易酸胀、头发容易油腻、总是睡不醒、身体困重或是精神体力困乏等,或都是湿气重的表现。而有关祛湿的思路也有很多种,比如吃药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手段,但它却属于下策,若大家想要从根源上祛掉体内的湿气,那么这5种思路祛湿思路,最好提前了解一下。
1.散湿
对于体内湿气较多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将身体比作一条湿毛巾,而将湿毛巾放置到太阳下暴晒,往往就能祛掉毛巾中的水分,而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中医里的“散湿”法,在很多祛湿药方中,都会加入桂枝、生姜等温阳散湿的药材,而对于那些平时不怎么出汗的人来说,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湿气经由皮肤发散出去,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阳气。
2.渗湿
这其实是中医治疗水湿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具有如此效果的药材也有很多,比如医家常用的茯苓、薏苡仁等,都具有很好地利水渗湿之效,由于这些药材不溶于水,因此利用这种特性,便可以将体内的水分“挤”出去,尤其是像脾胃虚弱的人群,由于脾太虚,运化不了水液,那么便可以考虑这种利水渗湿的方法。
3.风能胜湿
众所周知,将衣服晾在通风口处,干起来的速度就要相对更快一些,而中医的“风能胜湿”就是遵循的的这一原理,不过,这里的“风”并非外在的,而是指体内的“气”,通过气机的流动,进而将湿气给“吹”出去。这种治疗方法最适用于脾胃气机受阻,尤其是容易腹胀的人群。
4.燥湿
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人们若想较快地将衣服晾干,那么就可以选择将衣服放在火炉边烘烤,而这种祛湿思路实际上就是中医里的“燥湿”,燥湿也是治疗湿气病症的常用方法之一,而经常使用到的中药材则大多为术类中药材,例如苍术、白术等,对于脾虚湿气重,大便粘滞的人群来说,往往最适合用燥湿来祛掉体内的湿气。
5.芳香化湿
中医中有“五味”之说,即酸、苦、辛、甘、咸,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芳香药性,芳香药能够疏通气机,宣化湿浊,有一定的化湿运脾之功,比如藿香、佩兰、厚朴等,就是芳香化湿的代表,而对于脾胃被湿气所困、胃口不佳以及口腔黏腻的人而言,就可以考虑用这种方式来缓解。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