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疯涨!逼近千元一克,黄金还能买吗?

风与落叶共舞 2025-04-17 13:50:47

2025年的黄金市场,无疑是全球金融领域最耀眼的存在。短短几个月,黄金价格一路“狂飙”,屡次突破历史高位,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这波黄金牛市究竟因何而起?是短暂的市场狂热,还是有着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又该如何在这场黄金盛宴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一疯狂的黄金市场。

黄金价格疯涨,首饰金逼近千元大关

进入2025年,黄金市场延续了上一年的强势劲头,涨势愈发猛烈。4月14日,沪金主力合约触及766.50元/克的历史新高,仅前四个月,国内金价涨幅就已超20%。与此同时,国际金价也一路高歌猛进,COMEX黄金期货价格在3月突破3000美元/盎司后继续攀升,4月一度触及3263美元/盎司,全年累计涨幅超23%,成为全球表现最佳大类资产。

受此影响,首饰金价格也大幅上涨。周大福、周生生等主流金店首饰金报价已达990 - 996元/克,直逼千元大关,较去年同期的700元/克大幅上涨,涨幅超过40%。如此高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直呼“高攀不起”。

三大因素引发黄金牛市

1.避险需求激增,资金涌入黄金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愈发复杂的当下,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温。俄乌冲突持续胶着,中东局势紧张动荡,中美之间的博弈也日益激烈,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投资者避险情绪急剧升温。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自然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

另外,特朗普的政策不确定性也对黄金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关税政策、移民政策以及可能导致的财政赤字扩大等问题,都让市场充满担忧。投资者担心这些政策会引发风险资产的大幅波动,纷纷将资金投向黄金,推动其价格不断上涨。

2.央行疯狂囤金,打破定价逻辑

近年来,全球央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购金潮”。2022 - 2024年,全球央行年均购金量超1000吨,远远超过此前十年均值550吨 。中国央行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截至3月末,储备达2292.33吨。

央行大规模增持黄金,一方面是出于资产多元化配置和避险的考虑,黄金作为一种稳定的资产,可以有效降低央行资产的风险;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希望通过增持黄金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提升本国主权货币的信用。全球央行的这种“超级买家”行为,彻底打破了黄金市场传统的定价逻辑,为金价的长期牛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3.美联储政策转向,黄金走出独立行情

尽管目前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仍处于高位,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十分强烈,预计2025年美联储将降息50个基点。这种预期极大地削弱了黄金与美债的传统负相关性,使得黄金能够摆脱美债的束缚,走出独立上涨行情。

市场冰火两重天,争议不断

黄金价格的大幅飙升,在市场上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1.消费端:高金价抑制需求,传统婚俗简化

在消费市场,高企的金价严重抑制了首饰需求。许多消费者无奈之下,只能转向变现旧金,或是选择一些“轻量化”金饰,如0.1克贴片等。以往结婚时必备的“五金”婚俗,如今也不得不简化为“三金”。

2.投资端:狂热追捧与风险并存

投资市场则呈现出一派狂热景象。黄金ETF、纸黄金及积存金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但在这背后,杠杆交易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剧。部分黄金基金因高溢价被警示停牌,上海黄金交易所更是罕见连发风险提示,呼吁投资者理性配置贵金属投资。分析师指出,当前金价存在“泡沫化”倾向,高波动性可能引发“多杀多”的踩踏风险。

未来走势存分歧,投资需谨慎权衡

对于黄金未来的走势,机构预测出现了明显的分歧。高盛较为乐观,将2025年黄金目标价上调至3700美元/盎司,甚至认为在极端情景下或可达4500美元 。而部分机构则相对保守,认为金价可能进入“高位震荡期”,后续走势需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节奏及地缘局势变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参与黄金投资时需格外谨慎。建议控制黄金配置比例在5% - 10%,优先选择实物金条、黄金ETF等低杠杆工具,避免盲目追高投机。从长期来看,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黄金作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仍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黄金市场在2025年高波动与高热度并存,既充满机遇,也暗藏风险。投资者唯有保持理性,深入了解市场,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才能在这场黄金盛宴中做出明智决策。

0 阅读:0
风与落叶共舞

风与落叶共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