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
“好女人”已经不“吃香”了。
影视剧里,那些魅力四射,让人念念不忘的女性角色,都是带着点“坏”的。
《狂飙》里的大嫂陈舒婷,不低调不克制,复古卷发,烈焰红唇,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性感;
《欢乐颂》里的“曲妖精”,不温柔不忍让,在感情上游刃有余;
《风吹半夏》里的许半夏,不安分不贤惠,像男人一样在商场上厮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她们是立体的,生机勃勃的。
再看现实里,“好女人上天堂,坏女人走四方”,一句调侃的流行语,足以说明,越来越多女人,不再为“好”的评价束缚自己了。
其实,“坏”女人,不过是在释放女性骨子里最真实的一面。

性感的“坏”:
风情万种的女人,骨子里是松弛自信
你敢大胆展示自己的身材吗?
你会挑选衬托自己曲线的衣服吗?
你敢于和喜欢的人调情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羞于或恐惧展现自己性感的一面。
这其中,有文化塑造的原因。
历史学家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提到:
“中国是‘非性化’教育,对‘人’的设计中,在心理方面是尽量抹杀这个阶段的。”
一个人长期处在自我挤压的状态里,很难向外展现自己的魅力。
其次,大众刻板印象,对性感是有误解的。
长久的社会集体潜意识里,女性的“品质”是按照男人的需求来塑造的,比如要求女人贤淑贞德,恪守“妇道”……
提到性感,很多人想到更多的是擦边、搔首弄姿,或是在勾引……

当我们受到他人凝视、被评判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用别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从而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会压抑自己,变得“保守”“克制”。
然而,性感本身就是我们的一个特质,一个活出性感部分的女人是什么样的?
热播剧《叛逆者》中,朱珠饰演的蓝心洁,就是一个性感的“坏女人”。
初次登场的她,复古波浪、红裙、身姿摇曳。
走到林楠笙对面,用销魂的眼神看着他。
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并伸出戴着黑纱手套的玉手,热情主动地握手。
楠笙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早已起伏不断。
这是蓝心洁最表层的性感:妩媚里带着几分强势,也很自我,没有半点讨好和故意表现。
扯掉这层外衣,内里的她,随时能让人沦陷。

她游走在各路商界政要中,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游刃有余。
眼神里写满了坚定,这身媚骨里散发着令人望尘莫及的自信,和见过纷繁后尽在掌握的松弛感。
背后是她足够稳定的内核和“主场意识”。
这样风情万种的美人,她也是:
4岁孩子的妈妈,战死沙场战士的遗孀,在乱世中挣扎的女人。
万分媚态下又有几分哀伤和破碎,但你看不到她任何一丁点的妥协和抱怨。
一句富有力量的“我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扛下所有酸甜苦辣。
看似“违和”的三层特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让她的性感显得更有张力。
而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真实生命体验的外显。

极具性感的女人,底色一定是很享受“当女人”的状态,不断激活阴柔的力量。
性别也好,性意识也好,性格也好,不断叠加,会将“人”撑得很饱满。
享受“女人”这个身份,释放性魅力的的过程,是取悦自己的过程,也是女性丰富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

自私的“坏”:
戒掉“圣母心”,优先照顾自己的感受
美剧《坏妈妈》中,艾米可谓是传统好女人的典范。
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家庭和工作打转,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可结果呢?
每天仍然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不仅如此,无私奉献的她,却养出了:
无能出轨的老公;
精神紧绷的女儿;
不爱学习的儿子;
所有人对她的付出没有感恩,只剩厌恶。
委屈的时候只能躲在车里哭一会。

人到中年,你的生活是否也曾这样失落过?
受社会规训的影响,我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身份。
一句“谁让你是妈妈呢?”,就要牺牲自己的喜好;
一句“你是妻子呀”,就要打理好家里的一切;
......
到最后,我们感到委屈:
为什么为家庭付出那么多,他们却从来不觉得我好?
因为无私的牺牲,不但压抑了自己的需求,还打破了关系的平等性。
我们在不断付出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无私”,而是带着对对方的期待去做的。
当付出越来越多,却得不到回应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愤怒和失望。
残酷的是,当我们想要帮助别人承担责任时候,这份“好”往往对方法感受到的是“坏”:
“我是不是很无能?”
最终,在这种压力下,Ta要么慢慢想要逃离,要么不断索取,直到超出你的底线……

经历过无数崩溃后,艾米终于明白:
原来结婚生子这么多年,自我一直是被压缩的。
她决定从传统的责任中解放,选择和丈夫离婚。
在酒吧里结识了两个同病相连的姐妹,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当一回“坏”女人。
不再忙于给家人做美食,而是完成了一个人安静吃早餐的心愿; 不再蓬头垢面地做家务,而是穿上好看的衣服,参加舞会; 不再盯着孩子写作业,上补习班,而是和闺蜜一起逛街喝咖啡; 不再答应老板的无理加班,而是告诉老板自己一周只工作三天;......
当她开始变“坏”的时候,奇迹反而发生了:
女儿变得自在和松弛;
儿子变得好学和独立;
前夫觉得亏欠了她;
老板请她回来上班,工资涨一倍……
女人需要自私,不是指完全放纵自己,而是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接纳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的生命状态活完全地活出来。
这种真实的自体感就是强大的能量场,会不自觉地吸引别人靠近,不再是费力地“走向任何人”。
越“自私”的“坏”女人,越容易被爱。

自恋的“坏”:
高度的自我,老娘值得一切美好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别人夸你,你会不自在。
可能会反问:真的吗?
甚至赶忙解释:哪里哪里,我还做得不够……
不能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赞美,其实是内在的不配得感作祟。
可见,过度自谦的“好”女人内在是虚弱的,容易把自己置于低位。
再者,我们头上总会环绕着一个紧箍咒“谦虚是美德”,让我们对“坦然接受”望而却步。
因为会面临着自我的拷问:
我是不是太自恋了?
但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自恋是生命的一个根本动力。”
健康的自恋,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需要。

在佘诗曼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健康自恋的魅力。
一方面,接纳自己的不足,无条件地喜欢自己。
采访时,别人夸她“靓女”,她不会谦虚,照单全收;
被问会不会修图,她一口否决不会,因为自己的脸已经深入人心;
别人赞叹她运气好,她说,
“不能仅仅用幸运两个字来解释一切,抹煞了我的拼命。我没有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成功归因于自己,这样的人生命力是鲜活的,内心是稳固和有韧性的。

另一方面,她不但能宽容地对待自己,也能欣赏他人。
对待竞争对手,不吝啬赞美之词;
对待后辈,乐于提携。
而正是这样一个“迷之自恋”的女人,在中年女性普遍处于事业、家庭瓶颈的危机期,活出了自己的开阔和自在。
可见,成熟的“自恋”是实打实的,能量是聚焦的,而好运源于能量。
自恋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不妨从脸皮厚开始。

撒泼的“坏”:
大胆“发脾气”,勇敢说出不满
你会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吗?
当伴侣无视你的需求,婆婆也故意找茬;
你会选择以和为贵,默默隐忍,还是直面自己的不快?
弗洛伊德说过:攻击性是生命的驱力之一。
你不敢撒的那些泼,并不是成功地消灭了情绪,而是把内在的那些攻击力,都转向攻击自己了。

《小巷人家》里的黄玲,一开始面对婆婆刁难,丈夫指责,自己咽下所有不满,然后继续付出。
可最后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对方一家的变本加厉。
意识到伴侣不会被“感化”,黄玲终于开始“反击”:
公婆提出想把外孙送到黄玲家住,因为儿子马上要高考,为了不影响孩子,黄玲咬死了不同意。
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不合理的要求:
“这个房子,是棉纺厂给我的福利,我不同意,谁也别想住进来。”
后来儿子考上同济,婆婆请客吃饭,但她想省钱,居然不给黄玲点饭。
黄玲一点也不客气,自己点,而且怼回去,让婆婆哑口无言:
“妈,我也是人,我也有嘴,我也要吃饭的。”
她不再允许自己吃亏和吃苦。
过去,忍气吞声的黄玲连上桌吃饭的机会都没有,而现在的她,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每一次的“撒泼”“无理”,都让她的家庭地位提升了一步。
就连朋友宋莹也笑着夸奖她:
“玲姐,你真是学坏了。”

我们最早的社会关系是和自己的养育者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小时候表达不满后被批评和压制,久而久之就学会了讨好和隐忍,成年后成为一个“温柔”的好女人。
然而,攻击性需要被表达,不能被压抑。
弗洛伊德表示: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只有敢于面对冲突,我们才更容易了解彼此的界限,感知自己和对方的诉求。


建议可以先从做一些对抗性的训练开始,比如打拳击,拍打枕头,唤醒身体的能量。
不管你以什么形式,在安全的场合大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你只要开始了,就会越来越熟练。
和自己的负面特质共舞,下一次,你将不再以此为耻。
因为撒泼意味着,我们有保护自己,和保护自我完整性的能力。

写在最后
“坏”女人和好女人不是对立的两个阵营。
坏女人不是没有好女人的这些标签,而是不止于这些标签。
但一点不让人生厌,让我们觉得“这女人身上有一股该死的魅力”。
心理学家曾说过:
“自恋,性和攻击力,是人的三大动力。
通常我们讨厌自大,忌讳谈性,强调克制愤怒,但有些“坏东西”,往往是我们生命的源头。”
构建真实的自体,就是要把埋藏在心底的“耍坏本能”召唤出来。
当社会推崇的好女人,她们说good(好),但是当我们允许自己做“坏”一点的自己,才是feeldamngood(感觉真TM好)。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kiwi
编辑丨李小豆
主播丨山茗
副主编|花花
总编|康蕾